三个“巧妙”促数学学习摇曳生姿

2021-02-21 08:36王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巧妙小学数学

王宏

【摘要】数学学习应该是有滋有味并且意蕴十足的,如巧妙引入,上挂下联,促学生步入乐学善学之境界;巧妙放权,有序递进,促学生达到自主自悟之地步;巧妙探究,突破边界,促学生达到视域洞开之目的.无论什么样的“巧妙”都应该以生为本,以学为本,都应该以学生真实的学情为出发点.这样的“巧妙”需要数学教师的应急能力,需要浑厚的学识,需要高度的警觉和敏感.但愿,教师巧引,学生巧学,共同打造摇曳生姿的数学学习新时空.

【关键词】小学数学;巧妙引入;乐学善学;自主自悟;巧妙探究

我们常常能欣赏这样的小学数学学习历程:在课堂上,数学不是以纯数字的面目出现,而是伴随着活泼的情境;教学不是以生硬的方式推进,而是在自然、轻松和快乐中稳步挺进;学生不是一动不动的观众,而是对话的主人、探索的主人、体验的主人、思考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境界中,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课堂显得厚重多姿,学习变得意蕴十足.这样的境界正是新课程改革视角下创新课数学课堂的基本风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巧妙的引入、点拨和启发.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購物策略”一课中既运用到量的计算,又牵扯到整数和分数的乘法,恰恰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测和回笼,恰恰是打造理想课堂、人文课堂和拓展课堂的典范课例,恰恰是教师艺术化演绎“巧妙”的关键因子.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巧妙引之、拨之、调之,使之变得摇曳生姿,使学生发现更多,收获更多,在数学的密林中尽情享受数学的枝枝叶叶、花花果果.

一、巧妙引入,上挂下联,促学生乐学善学

无论什么时候,一个“好的开头”都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学习也是.用“开胃菜”“开心果”都不足以形容课初五分钟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如果是味同嚼蜡的开头,那么必将在第一时间失去“人心”;如果是白开水一样无味的开头,那么必将促使学生昏昏欲睡.唯有通过“形象、耀眼、新奇”的方式,才能聚焦心智,才能开启愉悦.或许只是一个藕断丝连的小故事、一个无伤大雅的小幽默、一段轻松愉快的小插曲、一副淡雅优美的小画面、一段清新脱俗的小视频,却可以在第一时间俘虏学生的心.

以下是“购物策略”新课伊始的部分片段.

师:我想,大家一定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大家纷纷举手,教师抽取一名学生复述故事大意.

师:只是调换了不同等次马儿的出场顺序就赢得了比赛胜利,这就是策略.同学们,你们在和家长去商场购物时,应该讲究一些策略来省钱.例如,面对一些促销手段,怎样买更划算呢?

生:我认为可以在商品打折的时候去买.

师:可是,打折也有多种情况呀.何况,不仅是打折,还有买一件送一件赠品,还有抽奖活动,还有返券,还有免费试用.

生:我妈妈总是根据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方法.

师:对,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一定要讲究不同的购物策略,才能达到最优化.

……

“田忌赛马”本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此时却出现在数学课堂上——这就是一种出乎意料,一种别出心裁,而这偏偏就是吸引学生的“法宝”——他们对本来的、应该的、平常的、反复的介入方式已经厌烦,已经无动于衷,已经熟视无睹.那么,我们为何不在“别处”,在“意外”中,在“想不到”等地方下功夫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提倡不同学科之间的结合,如数学与音乐的结合、数学与美术的牵连、数学与科学的融合等,只要能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只要能唤醒学生麻木的神经,皆可大胆一试,以此打造摇曳生姿的数学学习新时空.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或者说数学就在生活的某一个细微处,就静悄悄地蕴含在某个方寸之地.教师引领学生上挂下联,在沸腾的生活中发现数学、亲近数学、印证数学,不也是促使学生乐学善学的一大“法宝”吗?在上例中,教师引领学生回顾爸爸妈妈购物的情境,无疑在枯燥中增添了几分亲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生活经验、知识建构和口语交际融为一体,而这不正是理想数学历程中应有的风景吗?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因为情境而促成的乐学气氛越浓厚,他们越能学得事半功倍,越能获得多方面的数学素养.

二、巧妙放权,有序递进,促学生自主自悟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学走向是以学生大面积的自主自悟为出发点,也是以教师“牵手走”的单线方式向前挺进.笔者以为,精彩的引入之后应该是学生“大展神威”的时候.教师应该放权,如审题权、讨论权、反馈权、总结权,都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放权越多,越能暴露学生思维的真相,越有一些极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而这恰恰是教学得以调整和反思的契机.或许在放权中,部分学生手足无措,部分学生蹙眉深思,部分学生峰回路转,部分学生欣喜若狂……这一切都是真实学情得以真实展现的标志.学生抓住其中的典型案例,或举一反三,或探幽曲径,或螺旋递进,或能发现数学的更多神奇、精彩和厚重.

关于“购物策略”这节公开课,笔者发现教师通过多个情境引入新课之后,直接用多媒体显示购物策略:如果购物少于***元的商品就去第一家商店,如果购物多于***元的商品就去第二家商店.这样“告诉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呈现某种“趋同性”,因此应该予以摒弃.

笔者以为,“如果不考虑量的多少肯定买大件(也就是所谓的大包装)比较好”这样的策略,不是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写出,也不是直接由教师的口中说出,而是通过学生的讨论、反思、比较和归纳之后自己说出来的,而且一定要做到有序递进,让学生的认识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过程.例如,首先,探究单个小件商品“货比三家”的购物策略;其次,总结出“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的结论;然后,过渡到更多商品或大件商品的购物策略;最后,出示一个难度更大的思考题:“鲜肉市场上明码标价:‘纯肉30元,排骨25元.一位客户说:‘我要买带骨的肉.卖家说:‘合起来是55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如何为这个买家提出最合适的建议呢?”

以上有序推进中都应该做到充分放权:“你之所以总结出这样的购物策略,其前提是什么呢?假如你的初衷是买另一件商品,你还会选择这样的策略吗?”“想想看,除了这样的选择,你还有什么策略能达到便宜又实惠的目的?”“还有谁有补充的?放心说出来,我们欢迎更多策略的购物方式.”……这样的追问大面积地催生了学生的自主自悟意识,培养了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多种策略的选择意识、思维常态的不断突破、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以及难得的自由之光和思维之光的闪烁,构筑起更加意蕴十足的学习场域.在这样的场域中,学生大脑睿智了,教师由衷欣慰了,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应该是这种场域的重建者和更新者,应该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场域中渐行渐深.

三、巧妙探究,突破邊界,促学生视域洞开

好的数学课堂应该打破“思维的边界”“教材的边界”“活动的边界”“更多时空的边界”.的确,基于某个边界而延伸到更大的数学时空,必将发现一个更广阔的数学的乾坤.那里才是锻造学生的核心地带.数学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具有这种“打破”意识,或举一反三,或由此及彼,或登高望远,或翱翔远方.因为知识本就是无边界的,学科间本就是可以融合的.同时,数学教师应该巧妙地引领学生基于本节课,但超越本节课;基于此时,但拓展于未来;基于课堂,但引申到课外.正所谓:“多一些超越,有机会发现;多一些探究,有机会提高;多一些延伸,有机会突破.”

以下是“购物策略”接近尾声时的部分片段.

师:联系到前面的“田忌赛马”,我们明白了好的策略不仅要用到购物中,如果运用到军事中……

生:就会打胜仗,或者反败为胜.

师:如果好的策略运用到学习中,就会……

生:就会取得好成绩,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师:你们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

(学生犹豫了半天,在教师提醒并分组讨论之后,渐渐有人举手了)

生1: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如早上,我用来背诵;而在疲惫的时候用来做一些不用用心思考的事情,效果比较好,如抄抄写写的作业.

生2:在双休日的学习中,我特别注重劳逸结合,学习一小时,听音乐十分钟,再进行学习,这样效果比较好.

生3:我特别喜欢用思维导图区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思维导图,我的学习过程优化了,效果出奇得好.

师:是呀,好策略运用到学习中会事半功倍,运用到工程建设中会效率奇高,运用到生产中会高效快捷……无论做任何事,我们只要讲究策略,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希望在座的每名学生都是运用策略的高手,都能把好的策略运用到正途上,都能运用好策略创造高效率的学习和美好的人生.

由购物到赛马,构筑了更加开阔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时空.而在这样的时空中,学生的视域在洞开,思维在延伸,心在朝远方律动.或许走到什么样的远方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此过程中,类比思想的形成、哲学眼光的积淀、举一反三的纯熟、数学品格的形成、数学素养的积淀、数学精神的形成,才是数学学习中更为理想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数学的芬芳、神奇和精彩豁然涌现在学生的“视网膜”上.为此,我们需要巧妙重构小学数学课堂走向的框架和路径,为学生视域的洞开奠定基础,为数学学习的生机盎然开辟新路.

数学学习中不仅需要以上三个“巧妙”,还需要巧问、巧思、巧引、巧拨等,但无论什么样的“巧妙”都应该以生为本,都应该以学生真实的学情而有所变化、有所调整、有所创新,都应该以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而具有操作性强、针对性强、效率高的特点.这样的“巧妙”需要数学教师的应急能力,需要浑厚的学识,需要高度的警觉和敏感.但愿教师巧引,学生巧学,师生共同打造摇曳生姿的数学学习新时空.

【参考文献】

[1]张齐华.既然殊途,自不同归[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6(3):34-35.

猜你喜欢
巧妙小学数学
巧妙的过渡,流畅的节奏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巧妙”还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