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体育训练中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策略

2021-02-21 08:30龚祖平
考试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技能提升初中体育策略

摘 要:耐力素质是衡量学生体育与健康指标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在体育训练中占据很高的地位。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对耐力训练的抵触心理,以更加新颖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耐力训练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就从加强思想教育、改变教学方式、培养体育兴趣、把控训练强度几个方面论述了初中体育训练中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耐力训练;技能提升;策略

耐力素质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开展工作或进行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克服疲劳的能力,也可以透过这一素质来检测人体体质的强弱。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对耐力项目不是很喜欢,甚至达到了厌烦的地步,使得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为了突破这一教学局限,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耐力素质的重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能训练中,有效增添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力,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 把握思想教育基点,增强对学生体育意志的锻炼

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在教会学生一些體育技能的过程中先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枯燥的体能训练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坚定的体育意志,把握好耐力项目的进度,让教学活动更加合理有序。

在具体的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把中长跑作为培养学生意志,推动学生耐力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在这一项目中穿插更多有关耐力素质提升的内容,并使之以游戏的形式推进,深入挖掘学生对该训练活动的兴趣,确保教学计划得以顺利推进。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高度重视体育运动的组织纪律,严格遵循其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更加严厉的条件下按时按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如,在上课前的十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操场完成三圈的热身训练,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发现一部分同学由于太久没有锻炼而出现身体吃不消的情况,这时候学生就会用“散步”的形式完成这一阶段性的任务,甚至有些同学直接停下来,不管这个任务是否能够完成。这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先用慢跑代替走,这样坚持半圈就可以更好地化解学生体力不支的情况,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其坚定的意志,培养学生乐于进取的精神。而且,教师还要针对中长跑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耐力,在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的放松,让学生在其中实现自我超越的目标,不畏惧各种困难和挑战,组织学生开展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除此之外,在带领学生训练中长跑耐力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一同参与到学生的跑步训练中,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跑步节奏。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敬佩教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任务,帮助教师严谨治学,为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奠定基础。

二、 推进训练方法的创新,有效突出耐力训练的实效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克服耐力训练的枯燥乏味性,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和锻炼热情。而且,教师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呆板的训练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从而有效突出耐力训练活动的实效性,增强初中体育课程的生命力。

在组织学生完成耐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环境、时间、身体机能等对训练活动的影响,根据学生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中心情会比较舒缓、在早晨精神状态比较饱满、在早餐后半小时身体机能效益最高等规律组织学生更有时效性地完成耐力训练任务。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详细地介绍耐力跑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和步调,更好地调动身体的灵活性,学会正确处理跑步过程中因为脚抽筋、膝盖受伤等带来的身体伤害,有效避免不可控因素的消极影响。具体来说,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训练方法,组织学生在追逐跑、越野跑、障碍跑、台阶跑、曲线跑、接力跑、折返跑中提高学生的跑步反应速度,让学生在跑步训练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带领学生在围绕校园展开耐力跑,在更加优美的环境中让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克服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抵触情绪,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活跃。在这同时,为了让学生实现劳逸结合,让紧张的训练活动也可以得到片刻的放松,教师还可以把体育游戏融入耐力训练中,以学生最为喜爱的游戏作为载体,在这其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运动技能把握,探索避免在运动中受伤的具体方法。除此之外,比赛法还可以挖掘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地迎接训练活动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定距计时法可以让学生的跑步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短时训练中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刺激感受,这些教学方法都能让耐力训练活动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有效拓展提升学生耐力的教学途径。

三、 挖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监测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体育课程是一项需要学生多动多练的学科,这也就要更好地克服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进而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时间实现对学生运动效果的监测,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影响下,由于教育方法相对比较单一,这也就让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在课堂内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的体育运动技巧,对学生耐力素质的训练也是无从说起。如,在篮球技能的教学活动中,以往的教学活动都是教师为学生做出一次示范,讲解一些基本的动作之后就让学生尝试投球,对学生的训练活动不管不顾。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大多数学生都是刚开始时充满兴趣,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各玩各的,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是以自己最喜欢的形式组织篮球比赛,在其中对运球、投球、传球的姿势也是不管不顾。为了有效改变这种局面,让课堂有限的时间都能充分运用起来,教师就要在学生完成一定时间的静态训练之后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比赛,看一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队投进的篮球数更多,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的运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全场篮球比赛中,学生需要在很大的范围内完成评比,这既是技能的较量,同时还是速度和耐力的较量。又如,在羽毛球这类较为简单的球类运动中,由于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所接触,是一项能让学生全身心得到放松的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还让人的耐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索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在教学前的20分钟里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自由完成对打练习,有效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羽毛球拍的使用方法,掌握其中获胜的小技巧,学会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锻炼意识也会越来越强,有效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刻板印象,更好地抓住体育课堂上的时间来提升自己,有效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确保初中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 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完善对学生耐力训练模式

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提升自己的耐力,教师就要把握好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传授更专业的运动技能,教会学生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从而制订科学的运动训练计划,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让耐力训练活动取得更突出的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耐力训练意识之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做一些不一样的训练,在这其中为学生讲解更多的耐力训练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避免在运动中受伤。第一,在每次开展耐力训练之前,教师都在带领学生完成相关的热身准备工作,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保持更加兴奋的状态,有效让肌肉得到拉伸,克服各种运动器官的惰性。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在耐力跑训练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脚着地的方法以及摆臂的自然放松,要确保学生在科学的动作之下提升运动空间,减少意外事故的可能性。第三,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服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尽量少穿一些衣服,禁止佩戴一些尖锐的小饰品,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避免感冒,而且鞋子也要选择一些鞋底比较软的,鞋带要适中,避免出现脚磨破等问题。当学生掌握一些运动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在训练方式上进行突破,如每周安排学生完成2-3次越野跑,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让学生完成20分钟的定时跑,在间接性的训练中让学生的速度耐力更强。而且,教师还要在多样化的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抽出充足的时间参与体育运动,此外,教师还要适当地提升训练力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多从他人的教学模式上学习借鉴,多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在分析学生运动基础的情况下做好学生档案记录,观察学生在每次训练活动中得到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在运动中让自己的心态更好,身体素质更高,进一步努力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挖掘更多具有运动潜能的人才,让学生真正做到扬长避短,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信。

总而言之,虽然耐力训练是学生极为抵触的一项体育活动,但这项运动确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增添这项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耐力素质训练的思想认识,让学生真正做到劳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完成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运动技能,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伟,束路西.论教育创新与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现代化[J].安徽体育科技,2004(2).

[2]胡靖平.论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4).

[3]刘海元,高登嵩.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及其提出的基本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

作者簡介:龚祖平,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沿山中学。

猜你喜欢
技能提升初中体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以职工创新创效为载体 提高职工技能提升、成果转化与公司生产经营工作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阶段式技能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改善提案活动在公司人才育成中的作用
在物流企业实践中提升专业教学的岗位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