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

2021-02-21 08:33杨洁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资源音乐

杨洁

摘要: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既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又蕴含深刻的文化底蕴。近些年来,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在传承中出现了危机,而教育传承则是创新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方式,有效保护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文章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例,探讨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措施,包括加强资源整理、合理选择资源、丰富音乐活动和打造第二课堂等。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独树一帜的音乐文化,区域性则是我国音乐文化最基本的属性。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地区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文化内涵的地方民族民間音乐,它们不仅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存土壤与发展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很多民族民间音乐出现了传承困境,乃至濒临失传。对此,教育传承是非常有效的传承方式。以教育为载体,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程的教学资源,推动校本资源的建设,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自身的传承与保护也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

一、立足地方特色,加强资源整理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类型多元、数量丰富的特点,且一些音乐样式在现代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仍在不断发展。因此,做好资源整理就成为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加强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资源整理需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凸显地方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很大的差异。在资源整理时,教师要立足地方特色,以深受地方人民群众喜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资源整理的基本要求,将音乐教育与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结合起来。

2.注重系统性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类音乐的统称。民族性、民间性是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常见的音乐形式有民歌、戏曲、说唱艺术等。在资源整理时,教师要注重系统性。例如,对于临沂民族民间音乐的资源整理,苍山民歌、柳琴戏、郯马五大调等均是资源整理的重要内容。

3.坚持典型性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同样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音乐更是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不适合中小学生学习。教师要坚持典型性的原则,选择艺术水平高、思想健康的音乐,在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育人价值。

二、紧扣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资源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多样性,而音乐课程的教学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利用音乐课程传承、保护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时,教师要合理选择资源,其中最为基本的一条原则便是紧扣教学内容。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媒介,教材是教师开展音乐活动的支撑。教师要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入与教材教学衔接起来,这样既能在教学规划之内实现教学目标,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育人价值,实现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保护的目标。在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兼顾艺术性和文化性,从以下两点采取教学措施。

1.夯实艺术教学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有着强烈的区域性和民间性的特点,是拓宽学生审美视野、强化审美教育效果的重要资源。例如,《满江红·四盼》这首歌曲中大量使用了衬词、衬腔,极具民间色彩,独特的器乐伴奏更强化了歌曲的民族韵味,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重点。

2.深挖文化内涵

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艺术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从文化层面进行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观念和乡土情怀。艺术与文化的深度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保护的目标。

三、凸显学生主体,丰富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式,具有参与性强、实践性突出等特点,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借助中小学音乐教育传承与保护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时,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音乐活动的价值,以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求。

1.开设音乐讲座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而教师虽然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但是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并不全面。对此,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园开展讲座。例如,柏文泰是鲁南五大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新儒也是鲁南五大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而且是当前临沂为数不多掌握郯马五大调唱法和伴奏技艺的艺人。他们艺术水平精湛,学校可以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用演出的方式向学生展现郯马五大调的魅力。

2.组建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兴趣爱好自发组建而成的团体,在辅助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对某类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的学生组建相应的社团,如校园柳琴戏社团,让学生以社团活动的形式来认知、学习、感受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为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载体。另外,音乐创编也是音乐活动的有效形式。待学生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有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创编。

四、注重课后学习,打造第二课堂

音乐课程虽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但是课时有限。一般情况下,小学每周仅有两节音乐课时,初中阶段每周一节课时,高中阶段课时更少。而音乐学科本身内容非常丰富,仅凭课堂教学根本无法实现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学习,积极为学生打造第二课堂,发挥好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综合育人作用的同时,为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开辟新的方式。

1.注重生活观摩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以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习俗、风土人情为依托,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很多民族民间音乐更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如临沂地区逢年过节总能见到柳琴戏的身影,郯城镇、马头镇的郯马五大调表演更是非常活跃。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观摩民间表演,感受原汁原味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2.注重网络学习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开展在线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感受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例如,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欣赏柳琴戏的经典曲目《金锁记》《天门阵》等,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音乐课程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审美教育的主干课程。一直以来,教材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教材资源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立足地方音乐文化,融入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成为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深入开展的客观需要。对此,教师需要从资源搜集、教学应用等多个角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深化音乐教育效果的同时,推动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鄂妮.中小学音乐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民间音乐的模式构建研究[J].北方音乐,2016(19).

[2]刘瑞芝.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4(7).

[3]李建华.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知识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4]沈利利.浅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知识[J].通俗歌曲,2015(10).

[5]邸璐.浅析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J].艺术科技,2017(12).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资源音乐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音乐
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探索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