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M基因A/G多态性与耐力、力量速度、混合型运动能力关联性的Meta分析

2021-02-23 13:53孔海军潘道雍高可丽袁秋宝赵亚莉王凤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显性等位基因多态性

孔海军,潘道雍,高可丽,袁秋宝,赵亚莉,王凤华

(1.喀什大学体育学院,喀什 844000;2.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4)

近年来,随着运动生物分子学及运动遗传表型的研究不断深入,与一个或多个运动表型性状相关的基因遗传多态性被不断发掘,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I/D)及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ACTN3)R/X已成为人体力量、速度或耐力素质的重要备选基因[1-2]。多项研究证实,肌型肌酸激酶(muscle-specific creatine kinase,CKMM)基因A/G多态性可能与有氧耐力或速度力量运动能力密切相关[3],尽管运动能力候选基因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研究结果往往相互矛盾或难以推断出实际的运动选材意义。肌酸激酶(CK)是能量代谢中的一种关键酶,对磷酸肌酸+MgADP+H+[lrar2]M-gADP+肌酸进行催化,大量存在于骨骼肌、心脏和大脑中[4]。肌酸激酶(CK)催化磷酸盐从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 CP)逆转移到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在高耗能组织(如大脑和骨骼肌)中生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5-6]。

研究证实,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细胞角蛋白活性不同,而快肌纤维(Ⅱ型肌纤维)的细胞角蛋白活性显著高于慢肌纤维(Ⅰ型肌纤维)[7-8]。在肌肉收缩过程中,ADP的积累触发了CK的厌氧ATP再合成过程,从而在CP和ADP间实现再磷酸化[9],该反应是由CK的肌肉异构体催化的,因此CK是骨骼肌能量供应的关键酶之一,其肌肉亚型(muscle isoform of creatine kinase, CKM)对再磷酸化具有催化反应[10-11]。CKMM位于肌球蛋白的表面直接接近肌动球蛋白ATP酶,为参与工作的肌球蛋白头部提供能量,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为其提供新合成的ATP[12]。此外,CKMM与线粒体肌酸磷酸激酶亚型共同参与肌酸磷酸穿梭过程,抑制CKMM活性可显著降低肌肉收缩的强度和力量,并导致参与收缩的骨骼肌局部耗氧量骤升[13]。

研究证实,CKMM基因A/G多态性可能与有氧耐力运动能力密切相关,但不同种族、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CKMM基因A/G多态性可能存在差异[14]。然而,由于样本大小和数据质量的差异,现有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分歧。为了解CKMM基因A/G多态性与耐力、力量速度及混合性运动能力的关联性,从而更加科学而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潜力,由此不但可以提高选材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体运动潜力,提高体育训练的投入产出比。

1 研究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电子文献数据库超星医学在线、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EBSCO数据库、PubMed及Science Direct及Web of Science,检索无时间限制,文献检索关键词:①中文:“CKMM”或“肌型肌酸激酶”、基因多态性、“耐力”或“力量速度”或“运动”;②英文:“CKMM” or “Muscular creatine kinase” “Polymorphism” “Endu-rance” or “Power” or “Speed” or “Exercise”。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①属于CKMM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相关的研究;②纳入研究必须包含耐力、力量速度或混合型运动项目;③有明确对照组,对照组为同年龄无训练基础健康人群;④对照组不得有严重疾病或继发性由肥胖引起的疾病;⑤研究数据必须包括A/G基因型分布;⑥基因型分布必须满足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

1.3 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

采用Cochrane 评价系统、Strega(加强遗传关联研究报告)及改良后Jadad量表(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包括随机方法、分配隐藏方法、盲法、退出与失访)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由两位研究者通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独立文献筛选,并对筛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纳入文献的基本内容(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实验组及对照组人数、国家、基线情况),研究设计、运动员及健康对照组总数、CKMM基因型和CKMM基因型频率分布。

1.4 数据分析

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包对纳入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及统计合并效应量进行统计推断,异质性检验采用I2进行评价,统计合并效应量采用卡方分布及95%置信区间,并使用森林图实现数据呈现。当P>0.10,且I2<50%时,可以认为各研究间同质,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10,I2>50%时,提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异质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探究异质性来源,高异质性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中低异质性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通过以上的检索方法,得到13篇关于CKMM基因与运动能力关联性的研究文献,其中包含25项实验对照研究(文献检索和筛选流程如图1所示)。首次检索获得126篇文献,排除28篇综述、34项动物实验和9项无关研究。在余下的55项研究中,排除26篇非运动员研究、12项对照组缺失研究,总计排除37项研究。此外,2项研究因未提取到基因频率、2项研究不符合HWE平衡及1篇重复性研究被排除。最终,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的范畴,共涉及25项CKMM基因A/G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内容如表1、表2所示。耐力运动项目纳入20项研究,包含1 220名耐力运动员,8 538名健康受试者;速度力量目纳入3项研究,其中包含185名速度力量项目运动员,2 673名健康受试者;混合型项目纳入2项研究,其中包含75名足球运动员,1 557名健康受试者。

图1 文献检索和筛选流程图

表1 文献筛选结果及特征

表2 纳入研究基因型分布频率

2.2 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3篇中外研究文献,其中包含1篇硕博士论文(硕士论文1篇)及12篇期刊论文(SCI、SCIE源期刊7篇,CSSCI源期刊1篇,CSCD源期刊1篇,2014年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源期刊2篇及普通期刊2篇)。纳入的13篇文献中的13项研究均采用随机方法,9项研究对随机方法进行了描述[15-19],7项研究提及盲法[20-26],但其中仅有1项研究详细描述了盲法[20],其余未采用盲法或盲法表达不明确;13项对照研究所涉及数据均完整,不存在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现象,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改进后Jadad评分显示,13篇文献中最终7篇得分为4分[15-16,19-22,26],6篇得分为3分[17-18,23-25,27]。

表3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2.3 Meta分析结果

2.3.1CKMM基因A/G多态与耐力运动能力相关性

(1)A∶G等位基因:共计纳入18项研究,包括运动员1 220名,8 538名健康对照,CKMM基因显性模型(P=0.005,I2=52%)异质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用随机效应量模型。由图2、表4可知,耐力运动员CKMM基因总体比值(odds ratio,OR)为1.0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91~1.28,P=0.37,认为优秀耐力运动员A等位基因较对照组上升,而G等位基因减少。即A等位基因增加可能与有氧耐力运动能力间存在关联性。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优秀耐力运动员表现为A等位基因减少、G等位基因增加,OR为0.72(95%CI: 0.57~0.92,P=0.007);欧洲优秀耐力运动员表现为G等位基因减少、A等位基因增加,OR=1.22(95%CI:1.02~1.46,P=0.03),说明亚洲及欧洲国家耐力运动员A∶G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间的差异性不尽相同,亚洲及欧洲优秀耐力运动员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CKMM基因A∶G等位基因可作为耐力运动员的有效选拔标准。

表4 CKMM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运动能力Meta分析结果

SE lgOR为比值比对数标准误

(2)显性模型:CKMM基因显性模型(P=0.02,I2=44%)异质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用随机效应量模型。耐力运动员CKMM基因显性模型总体OR为1.13(95%CI:0.93~1.36,P=0.21),认为优秀耐力运动员显性基因较对照组表达上升,但总体效应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优秀耐力运动员表现为AA显性基因降低、AG+GG升高,OR为0.68(95%CI:0.52~0.90,P=0.007);欧洲裔优秀耐力运动员表现为AA显性基因升高、AG+GG降低,OR分别为1.29(95%CI:1.08~1.55,P=0.006)。说明优秀耐力运动员CKMM基因显性模型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3)共显性模型:CKMM基因杂合子模型(P=0.18,I2=22%)异质性无显著差异,因此应用固定效应量模型。CKMM多态性A>G杂合子模型与耐力运动能力之间的关联显示(P=0.32,OR=0.93,95%CI=0.81~1.07),杂合子模型总体表达水平与耐力运动能力不存在显著关联(P>0.05)。亚组分析显示,欧洲裔优秀耐力运动员表现为AG杂合子基因降低、AA+GG纯合子升高,OR为0.83(95%CI: 0.71~0.97,P=0.02);有亚洲裔优秀耐力运动员表现为AG杂合子基因升高、AA+GG纯合子降低,OR分别为1.41(95%CI:1.06~1.88,P=0.02)。其中,亚洲及欧洲裔优秀耐力运动员CKMM基因杂合子模型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CKMM基因AG杂合子基因可作为耐力运动员的有效选拔标准,亚洲耐力运动员表现为AG杂合子基因升高,欧洲裔耐力运动员表现为AG杂合子基因降低。

2.3.2CKMM基因A/G多态与速度力量运动能力

(1)A∶G等位基因:CKMM基因A/G多态与速度力量运动能力共计纳入3项研究,包括185名速度力量项目运动员,2 673名健康受试者,CKMM基因显性模型(P<0.000 1,I2=89%)异质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用随机效应量模型。由图3、表5可知,速度力量运动员CKMM基因总体OR=0.86(95% CI: 0.42~1.73,P=0.67),认为优秀速度力量员A等位基因较对照组降低,而G等位基因增加,即G等位基因增加可能与有氧耐力运动能力间存在关联性。

SE lgOR为比值比对数标准误

表5 CKMM基因多态性与速度力量运动能力Meta分析结果

(2)显性模型:CKMM基因显性模型(P=0.05,I2=67%)异质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用随机效应量模型。耐力运动员CKMM基因显性模型总体OR=1.21(95%CI:0.71~2.08,P=0.48),认为优秀耐力运动员显性基因较对照组表达上升,但总体效应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共显性模型:CKMM基因杂合子模型(P= 0.60,I2=0)异质性无显著差异,因此应用固定效应量模型。CKMM多态性A>G杂合子模型与耐力运动能力之间的关联(P=0.004;OR=0.62;95%CI=0.45~0.86)表明,CKMM基因杂合子模型总体表达水平与耐力运动能力存在显著关联(P<0.05),即力量速度运动员表现为CKMM基因杂合子减少。

2.3.3CKMM基因A/G多态与混合型运动能力

(1)A∶G等位基因:共计纳入2项研究,包括75名足球运动员,1 557名健康受试者,CKMM基因显性模型(P=0.28,I2=16%)异质性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固定效应量模型。由表6可知,足球运动员CKMM基因总体OR=0.98(95%CI: 0.69~1.39,P=0.89),认为优秀耐力运动员A等位基因较对照组上升,而G等位基因减少,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显性模型:CKMM基因显性模型(P= 0.04,I2=12%)异质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用随机效应量模型。由表6可知,足球运动员CKMM基因显性模型总体OR=0.94(95%CI:0.43~1.72,P=0.02),认为优秀足球运动员显性基因较对照组表达上升(P<0.05)。

(3)共显性模型:CKMM基因杂合子模型(P= 0.89,I2=0%)异质性无显著差异,因此应用固定效应量模型。由表6可知,CKMM多态性A>G杂合子模型与足球运动间的关联显示(P=0.69;OR=0.91;95%CI=0.56~1.46),说明CKMM基因杂合子模型总体表达水平与足球运动能力不存在显著关联(P>0.05)。

表6 CKMM基因多态性与混合型运动能力Meta分析结果

2.4 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

以CKMM基因A∶G等位基因OR为横坐标,lgOR为纵坐标,分别绘制耐力、速度力量及混合型运动项目CKMM基因A∶G等位基因漏斗图(图2~图4)。图3、图4显示图形分布对称,表明速度力量及混合型运动项目CKMM基因A∶G等位基因不存在发表偏倚;图2显示图形分布不对称,提示耐力项目纳入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通过Meta敏感性分析,以评估每个研究对上述结论的影响。当撤出Rivera等[22]的研究后CKMM基因A>G多态性与耐力运动能力等位基因模型(P=0.37,OR=1.08,95%CI=0.91~1.28)、显性遗传模型(P=0.21,OR=1.13,95%CI=0.93~1.36)和隐性模型(P=0.32,OR=0.93,95%CI=0.81~1.07)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故撤出该研究。对于CKMM基因A>G多态性与速度力量、混合型运动的关联性,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故不进行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系统回顾了CKMM基因A>G多态性与耐力、速度力量及混合型运动之间的关联性,包括25项研究(包含1 480名运动员及12 768名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表明,CKMM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及杂合子模型多态性均与耐力素质无显著关联(P>0.05);CKMM杂合子模型多态性与速度力量素质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等位基因、显性基因与速度力量素质间存在不显著差异(P>0.05);CKMM显性基因模型多态性与混合型运动能力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等位基因、杂合子模型与混合型运动能力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亚洲人群及欧洲人群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及杂合子模型多态性均与耐力素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CKMM基因A/G等位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亚洲优秀耐力运动员表现为G等位基因增加,欧洲优秀耐力运动员表现为A等位基因增加。在纳入的研究中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现象。

CKMM是肌酸激酶(CK)的一种肌肉特异性形式,它催化磷酸肌酸(PCr)和ADP转化为肌酸和ATP,并进行反向反应[28]。CK/PCr能量缓冲系统通过确保ATP可以在需要时从ADP的细胞存储中快速生成,从而作为能量的临时缓冲,同时主导着细胞亚结构间的能量穿梭[29]。因此,CKMM的催化反应过程会影响骨骼肌ATP合成量,可能会限制其收缩效能。研究证实,与II型(快收缩型,糖酵解)肌纤维相比,I型(慢收缩型,有氧氧化)肌纤维的CK活性降低两倍以上[30]。NcoI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位于CKMM基因3′端,不会导致CKMM蛋白质功能改变,删除CKMM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导致mRNA细胞信号转导发生变化,进而导致mRNA表达水平改变[31-32]。

随着遗传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CKMM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联性。纵观CKMM基因与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Rivera等[22]于1997年最先对124例非亲缘白种男性优秀耐力运动员及115例非亲缘白种久坐男性的CKMMA/G多态性差异进行研究,但研究结果显示等位基因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CKMM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素质不存在显著关联[22]。随后,Rivera等[22]又对CKMM基因与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之间的遗传联系进行验证,研究证实在根据年龄、性别、及体重对VO2max影响进行调整后,CKMM等位基因与VO2max之间存在显著关联[22]。Lucía等[15]在2004年针对29名西班牙精英长跑运动员、50名精英自行车运动员及119名健康受试者的ACE、CKMM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KMM基因A/G多态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此前的研究并未发现CKMM基因A/G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性。Muniesa等[17]通过研究优秀耐力运动员与健康对照间ACTN3R577X、ACEID、PPARGC1AGly482Ser、AMPD1 C34T、CKMM985 bp/1 170 bp及GDF8(myostatin)K153R多态性差异,结果表明,除ACEI/D外,其余基因型与耐力运动能力间的关联性尚不明确。Fedotovskaya等[23]证实,俄罗斯优秀耐力运动员CKMMA等位基因和AA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国学者对耐力运动员CKMM基因A/G多态性研究起步较晚,周多奇[25]对中国优秀耐力运动员的CKMM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人群的CKMM-3′NcoI多态分布特征与欧美人群有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与对照组在CKMM-3′NcoI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上存在显著差异,杂合型AG在优秀运动员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其在普通人中的频率。研究证实,CKMM基因型可能与耐力训练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关联。郭炜等[18]、于滢等[24]和周文婷等[27]研究认为,中国汉族耐力型运动员的优秀耐力素质与CKMM基因多态性不存在显著关联。郭炜等[18]研究证实,CKMM基因型虽与耐力运动能力无显著关联,但CKMM基因A/G多态性可能与耐力训练敏感性相关联,这与周多奇[25]后续研究结果一致。何恩鹏等[19]针对维吾尔族运动员及健康受试者进行一项比对研究,CKMM基因A/G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速度力量素质呈显著相关,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用于速度力量运动员选材的一个辅助因子,但没有发现A/G多态性与耐力素质和足球成绩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敏感分析中,该项研究对整体敏感效应影响度过高,故撤出该项研究。周凯[26]研究发现CKMM-3′NcoI多态与优秀的有氧能力具有相关性,但该项研究中对照组的选择可能存在偏倚。综上所述,结合Meta分析结果,虽CKMM基因A/G多态性可作为选拔耐力运动员的有效指标,但不同种族人群CKMM基因A/G多态性与耐力运动能力间关联性不一,因此在运动实践应用中应结合不同种族或人群NcoI多态基因型表达特征。就速度力量及混合性运动项目而言,由于纳入研究量过少,故未进行亚组分析,前期研究中亦缺乏速度力量及混合性运动项目与CKMM基因A/G多态性研究。

通过对历史数据及既往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基本证实精英运动员与健康对照人群间CKMM基因型可能存在差异,同时对现有研究的研究方法学及研究质量进行了评价。但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①纳入研究的个体种族来源不一,因此可能会影响结局指标;②基因多态性的测序手段不明确,仍待进一步研究;③研究参与者有限,缺乏大数据支持,CKMM基因A/G多态性与耐力、力量速度和混合型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通过Meta分析CKMM基因多态性与耐力、力量速度、混合型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并对不同人种的CKMM基因差异进行亚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CKMM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运动能力、速度力量及混合型项目运动能力不存在显著关联,亚洲及欧洲人群CKMM基因A/G多态性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及杂合子模型与耐力运动能力均存在显著关联。

(2)CKMM基因A/G多态性可作为亚洲及欧洲耐力运动员选拔指标,但应考虑不同种族人群A∶G等位基因差异。

猜你喜欢
显性等位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