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回归”背景下大学生“无手机”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2021-02-25 03:44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纸质问卷

高 兴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1.引言

在高校,手机阅读确实提升了大学生综合阅读的综合率,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星发放了100 份电子问卷,100 份问卷皆有效,其中,专科生30 人,本科生50 人,硕士13 人,博士7 人。通过问卷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的“无手机”阅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大学生手机阅读的现状

这些年,手机阅读持续升温,大学生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他们在利用手机接收新鲜事物的同时,已慢慢淡忘传统媒介。经调查发现,除了专业类和有收藏价值的书之外,很少有人再买纸质书籍,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2.1 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方式分析

经问卷调查发现,67%的大学生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不超过2 个小时,每天阅读超过3 小时的大学生只占18%(图1),并且通过分类统计发现这18%的大学生中有71.43%是博士,硕士以及下每天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相对于博士少了很多。而在阅读方式上,60%的大学生喜欢手机阅读,喜欢纸质阅读的学生只占40%,这说明大学生相较于纸质阅读已经更青睐手机阅读了。而他们选择手机阅读的最重要原因是检索快捷,成本低廉。

图1 每天总体阅读时间

2.2 大学生的阅读障碍分析

经调查发现,6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他们阅读的最主要因素是缺少阅读氛围,表示没有时间阅读和没有兴趣阅读的分别占36%和34%,基本持平(图2)。而通过问卷星的分类统计功能,可以发现,专科生和博士生大部分选择的第二影响因素是没有阅读兴趣,而本科生和硕士生大部分选择的第二影响因素是没有时间阅读。不同学历学生对于阅读因素的选择性差异也是值得单独思考与研究的。

图2 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

2.3 大学生的阅读态度分析

经调查发现,71%的大学生认为手机阅读增加了阅读量,因为手机阅读能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29%的大学生认为自从用手机阅读就不阅读纸质图书了,总体阅读量并未增加。而在问到是否愿意为电子图书付费时,62%的大学生表示如果电子图书需要付费还不如购买纸质图书,而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近8 成的读者愿意为电子书付费,但是在笔者的调查中只有38%的大学生愿意为电子图书付费,其中愿意可能与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有关,也有可能与付费的费用多少有关。因为,在能接受的纸质图书的价格调查中,77%的大学生都表示能接受价格在20 到50 元之间的图书,如果电子图书的费用等于或大于纸质图书,大学生们更倾向于纸质图书。最后在问到电子图书是否可以代替纸质图书时,50%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替代一部分,47%的大学生表示不能替代,但是也有3%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替代(图略)。

综上调查,67%的大学生每天的总体阅读时间不超过2 小时,其中,60%的大学生更青睐于手机阅读,因为他们对手机的依赖导致他们早已被手机所“绑架”,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不难发现手机阅读碎片化、浅显化、功利化、娱乐化问题严重。并且,大学生长期用手机阅读对眼睛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更有甚者,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电子图书可以取代纸质图书,对手机阅读的弊端也是视而不见。

3.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迷失”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认为:“我们并非只由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定义。”[1]手机阅读的局限性,使得大学生在阅读方式、阅读效果上问题突出。

3.1 阅读方式浅层化、碎片化问题突出

技术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的阅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将“临睡”和“零碎”时间都献给了手机阅读,手机阅读时段和场所分散,随机性强,碎片化特征明显。在阅读方式上,大学生喜欢快餐式阅读,每每阅读,便浅尝辄止、走马观花,阅读随意性问题突出。很多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逐渐迷失自我。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碎片式阅读虽然一定程度上填充了我们的空闲时间,但是容易让大学生形式依赖懒惰的习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2 阅读态度娱乐化、应试化问题显著

很多大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手机上,其实并不是学习,而是娱乐。他们对文字冷淡,热衷图片和视频,无论是新闻阅读还是朋友圈浏览都是趋向于娱乐。据很多高校教师反映,很多大学生对手机都有着强烈的需求感和依赖感,不管是上课、下课、走路还是用餐,甚至是上厕所都是手机不离手。据很多大学生自己反映,离开手机,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不安全感、焦躁感,一心挂念是否有人给自己留言聊天等。再加上大学生年轻气盛、心态浮躁、注重表面的愉悦,对知识不甚求解,很容易在手机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3.3 阅读习惯不良、大学生身体问题渐显

美国视光协会把由于长时间近距离阅读计算机或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而引起的各种眼部不适和视觉问题,定义为视频终端视疲劳综合征【2】。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有睡前床上阅读的习惯。在手机阅读时,因其屏幕较小、清晰度有限、字符闪烁等因素,长时间使用对眼危害极大。大学生作为视频终端疲劳综合征的高发全体,据相关研究表明,长时间对着手机屏幕会对大学生的视觉乃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不仅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而且有各种不良阅读姿势,长此以往,不仅造成视疲劳、干眼症、散光、加重近视等视觉问题,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颈椎病、腰椎病等等。

4.大学生“无手机”阅读的回归

4.1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碎片化时间更多是由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情况还是要重新将碎片化的时间整体化。除了规定上课或者自习时统一将手机关机或调至飞行模式外,更多的还是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阅读场所,首先应该加强馆藏建设,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分别进行好书、新书推荐,让学生更多地接触适合自己的新作品、新理念。其次,扩大舒适的阅读环境,例如美化阅览室的环境、购置舒适的座椅等吸引学生主动前往阅览室。“针对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校 报、广播、橱窗、校园网等大众传播媒体,通过有关采访报道、交流对话等形式,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阅读提供直接帮助。”【3】最后,高校图书馆应该针对大学生开展图书查阅、资料检索等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认识并有效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

4.2 引导科学的阅读方向

针对大学生阅读的娱乐化、应试化倾向,其实需要高校与图书馆共同引导大学生科学阅读。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也不是为了考证娱乐,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个人的精神修养与人格品质的提升。所以在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应该引导大学生坚持认真阅读、经典阅读,适当读一些“费劲”的书,通过外在和内在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4.3 设计个性化的书籍形式

因为手机的轻小,大学生在阅读时,经常是采用躺着、侧卧等不良阅读姿势,引发了一系列的眼科病、颈椎病、腰椎病等身体疾病。而在调查问卷中问到是否愿意为电子图书付费时,62%的大学生表示如果电子图书需要付费还不如购买纸质图书,这说明大学生是是愿意读纸质书籍的,想要规避电子阅读带来的身体问题,就需要在纸质书籍的设计上下功夫。个性化设计必须让读者的“五感”都受到独有的刺激,从封面、字体、颜色、版式、材质等细节入手,让内容与文化完美的融合,再合理定价,引导大学生回归纸质阅读。

5.结语

某种程度上说,纸质阅读比手机阅读多了一份悠闲,少了一份焦躁,更有利于在校大学生夯实专业功底、养成专业趣味、深化专业思考、提高专业品质。这种“无手机”的阅读状态,主观上使大学生告别浅阅读、碎片阅读,更深刻地领悟、习得知识,提升自我,客观上就是对知识对文化,对创造知识、书写文化的人的敬重,对人类文明的敬畏。面对手机,人们往往会膨胀会错误地认为人类无所不能,甚至会藐视破坏最基础、最原始的自然法则。面对书本,人类才可能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纸质问卷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电子图书的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创新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
北大方正提供344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