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立体绿化模式探讨

2021-02-26 14:53孙志联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立体绿化景观生态

孙志联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荒山立体绿化模式深入发展已经成为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山顶、山腰、山脚实行不同的绿化模式,可促进造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果、经济增收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短期内可实现经济效益,长期来看有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时让荒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

关键词 立体绿化;生态;景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S72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10–0131–02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开展荒山绿化,是有效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是增加山体植被覆盖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当地绿色发展、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在荒山立体绿化模式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减少了50%以上,这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重要的保障,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物种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空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 山体上部区域绿化模式

在坡度40°以上、山石裸露面积占比50%以上、完全不具备人工水浇条件的山体上部区域,可选择在春季对零散分布的有土小地块实施穴状整地,整地要充分利用小地块面积大小,以穴径不低于30 cm、深20~30 cm为宜,穴底部清除碎石杂物,预留10 cm左右的活土,将小石块垒砌在穴坡面的下方向,依山势呈半弯月形,用来截流上方来水,增加穴内土壤水分,穴间距1 m左右即可。树种可选择松、柏、荆条、小叶鼠李等耐旱、生命力强的乔灌木,苗木规格不宜过大,以2年生、健壮的营养钵苗为好。栽植时间可选择在雨季降水充沛时节,栽植时要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控制好每个环节。栽植过程中,可在每穴内放置松、柏、山榆、桑树及当地适生灌木种子2~3粒,用来提高造林成效。苗间可栽植爬山虎、山葡萄、蔷薇、藤本月季等藤本攀爬植物,这些攀爬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以松、柏、山榆等为附着物,蔓延生长,可逐步增大山体植被盖度、密度和厚度,在裸岩表面形成绿色植物保护层,最大限度地降低雨水冲刷、日光照射、强风侵蚀等不可控的自然力对裸岩造成的风化、裂化危害,保护山体的完整性,平衡生态。

在坡度比较高的地区,一些果树和小型锻炼植物的生存是比较困难的,为此,对40°以上坡度的荒山林地进行绿化处理时,要选用一些能抵抗外来不良天气的植被,如松柏、鳝鱼等,提升荒山坡度较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随着对社会资源的关注度不断加大,人们对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的状态,保护山体的完整性,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心血。山地日光照射比较强,风力侵蚀也比较严重,在裸露的岩石表面经常会形成绿色的植物保护层,有助于保护山体环,同时可通过提高植被覆盖厚度和密度来改善生态系统。

2 山腰相对缓坡地带绿化模式

在坡度25°~40°、土层厚度20 cm以上的山腰相对缓坡地带,可采取工程造林模式,栽植侧柏、油松、刺槐等耐旱易成活、管理成本较低的生态树种,提升生态保护作用。于春季开展鱼鳞坑整地,标准为长宽深40 cm×30 cm×30 cm,株行距2 m×3 m,沿等高线成品字型排列,有石块的地方用石块在坑的外沿堆砌20 cm高、月牙形挡水挡土墙,没有石块的地方加设荒山造林专用的育林板拦蓄雨水,阻挡泥土随雨水下顺,减缓水土流失[1]。

在6—8月降水充沛的季节实施栽植。苗木选用2年生以上、60~80 cm高、木质化程度较高、没有病虫害的侧柏、油松等营养钵大苗壮苗,栽植过程中可在每株树苗旁侧放置同树种种子2~3粒,保障造林成活率。成林后,可适度 林下养殖鸡、鹅等家禽或栽植适生中草药,丰富林产品产出,增加林产收益,林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時政府也要对林区人民群众进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认识到荒山立体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将绿化和资源保护融入日常生活中。

3 山脚地带绿化模式

坡度在25°以下的山脚地带一般土层较厚,苗木栽植的立地条件比较完备,具备水浇条件,人工作业难度较低,可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有所侧重的原则实施高标准整地,依据当地气候条件、消费需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等因素,可选择栽植苹果、梨、桃等经济树种,围绕品种优良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机械化、土壤良土化等建设果园。果园丰产后,可开展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品牌建设等,延伸果品生产经营产业链,增加果品生产附加值,提高果品生产收益,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使荒山价值最大化,同时提升荒山绿化水平。

在山脚地带栽种树苗已经成为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具体栽种过程中要关注当地气候条件对树苗的影响,选择对环境污染没有影响且能实现林区居民增收创收的项目,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当地还可开发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项目,发挥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在促进增收创收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在山脚地带栽种果树还要关注果树的成活率,果树从种植园移出后,荒山绿化部门的相关人员要做好根部包装工作,保持果树根部的活力。果树包装材料可以选用尼龙或草包,减少运输过程中对果树根部的损伤,最大限度地提高果树的成活率,保证材料不对果树根部造成危害。运放到指定地点后,相关人员要对果树进行摆放,防止根部失水,并使用棉被、稻草等覆盖在果树根部,在栽种之前保持果树根部的湿润状态,提高果树的成活率[2]。

不同类型的果树应在不同的地点栽种,将果树栽种区域化。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日晒果树会失水,大量的营养物质也在运输过程中被消耗,这就要求相应人员及时给果树喷水,并做好植被覆盖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果树的运输时间,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下运输果树,以免损伤果树根部或径叶。

适合栽种果树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这两季气温比较适宜,果树的成活率较大。夏季温度过高,果树运输过程中失水较快,会大大降低成活率。冬季天气寒冷,果树栽种后无法吸收到较多的营养物质,导致成活率不高。栽种果树时,相关人员要考虑到荒山立体绿化模式的整体发展,根据荒山土壤和坡度选择不同的果树栽种。

4 結束语

荒山立体绿化建设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栽种果树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当地植被环境和荒山立体绿化整体建设模式有深刻地认识,选择合理的方式对荒山进行绿化处理,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生态环保效益最大化。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立体实施,分类施治,努力形成山顶彩色景观怡人、山腰生态绿带缠绕、山脚花果富民的立体绿化格局,让生态保护与与绿色发展、富民增收和谐共处,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 宋健.城市园林中立体绿化模式的发展分析[J].花卉,2019(6):91-92.

[2] 韩兵.蔓生和攀缘植物在荒山绿化中的作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25): 55.

责任编辑:黄艳飞

Discussion on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Mode of Barren Mountain

SUN Zhi-lian (Zunhua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 (The forest service), Zunhua, Hebei 06420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barren hills stereo virescence mode had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concerned, in the top of the hill, a mountainside, bottom different greening patterns, can promot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afforestation landscape effect, economic income and aspects of common development, in the short term could realize economic benefit, in the long run is helpful to save resource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let barren hills contribute to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Ecological; Landscape; Economics

猜你喜欢
立体绿化景观生态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