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在日间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2021-03-02 09:34凤,林
全科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房手术室麻醉

陈 凤,林 娟

日间手术最早由英国医生 James Nicoll提出,2003年国际日间手术协会将日间手术定义为:病人入院手术和出院在一个工作日中完成的诊疗过程,不包括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1-2]。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术前访视在缓解病人围术期的紧张、焦虑,提高病人控制疼痛的能力,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有显著作用[3-10]。然而日间手术病人因住院时间的限制,手术室对其采用常规的术前访视方式无法实施,因此对日间手术病人缺乏充分的术前评估,不能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需求及术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据杨霞等[11]调查结果显示:日间手术病人对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安全、手术过程等多方面都有了解需求。所以,对日间手术病人术前访视的模式探讨是很有必要。本研究探讨采用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的行为干预,对日间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术前访视所用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术后病人满意度等是否有改善进行评估,确定新的访视模式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8年3月—2018年12月200例日间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男108例,女92例;年龄18~70岁;骨科手术78例,眼科手术29例,泌尿外科手术55例,普外科手术38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50例,椎管内麻醉77例,神经阻滞麻醉73例。纳入标准:病人意识清醒、无精神智力障碍、无严重并发症、能正确表述心理和生理感受。将病人按照接受手术时间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基本资料、麻醉方式、手术种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措施

1.2.1.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模式:入院时病房护士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日间手术病人焦虑状态进行评估,手术当天由巡回护士和病房护士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到病房探望病人,对病人进行常规的术前访视,宣教结束后各自记录所用的访视时间。

1.2.1.2 观察组 采用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入院时病房护士发放SAS问卷,对日间手术病人焦虑状态进行评估,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组成访视团队,根据手术类型分配访视内容,避免相互之间的重复和遗漏。手术当天病人入院后,病房护士通知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并与巡回护士来到病人病室,病房护士向病人介绍巡回护士,减少病人对巡回护士的陌生感,增加首因效果[12]。巡回护士和病房护士宣教完毕后,根据病人提出问题内容由相应的专科人员给予解答,提高访视效果,减轻病人焦虑程度[13]。宣教结束后记录访视所用时间。

1.2.2 评价方法 ①访视前病房护士向研究对象发放SAS问卷,评估病人焦虑状态[14-16];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及一般资料。②术前访视后有访视护士记录访视所用的时间。③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对病人进行麻醉诱导时的心率和血压,统一由手术室护士查阅麻醉记录单进行性统计记录。④术后1 d由手术室护士通过微信平台向每位研究对象发放SAS问卷,评估其焦虑状态,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手术室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环境设施(手术室环境、手术室仪器设备)、基础护理(术前访视、手术床的清洁舒适度、手术体位摆放)、专业技能(护理操作技术、介绍手术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出现失误采取的补救措施)、人文关怀(服务态度、是否认真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是否保护病人隐私、是否及时发现病人感受和需求)、病人安全(是否仔细核对病人信息、是否详细告知安全注意事项)、整体评价等,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设为5个等级,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1分,总分为75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访视时间比较 单位:min

表2 两组病人访视前与术后1 dSA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访视前与麻醉诱导时心率比较 单位:/min

表4 两组病人访视前与麻醉诱导时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单位:mmHg

表5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对访视时间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前访视时间为(30.22±3.10)min,短于对照组的(40.66±3.8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可有效缩短日间手术病人术前访视时间。观察组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在访视前对访视对象的状况进行沟通,共同评估,一方面更专业、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避免访视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另一方面加强多科协作护理模式,缩短了术前访视时间,减少了打扰病人的时间,使病人充分休息,以最佳状态应对手术;同时有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

3.2 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对访视效果的影响 日间手术病人因入院时间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手术室护士术前宣教的实际到访率,导致一部分的日间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无法实施,而且病房护士对围术期手术室护理缺乏具体了解,不能满足日间手术病人的信息需求。因此,本研究采用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病人办入院后由病房护士通知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病人还未入院或者外出检查而导致实际到访率下降。访视过程中针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或者顾虑,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依据专业性可以给予准确、快速的答复,提高日间手术病人术前访视的效果。

3.3 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对日间手术病人焦虑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日间手术病人术前准备时间短,多数病人心理适应不良,可能面临更加突出的心理应激问题,需要有效的专业支持来帮助其更好地应对[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访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访视前SAS评分都高于全国常模(29.78±10.07)分[20]。两组病人术后1 d S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可缓解手术病人焦虑程度,可以改善病人因信息缺如带来的焦虑情绪。

3.4 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对病人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访视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麻醉诱导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可使日间手术病人消除思想顾虑,使病人以最佳状态应对手术,对平稳术中的血压和心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3.5 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对病人满意度的影响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符合手术病人的需求,而且提升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了手术病人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2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总体满意度、对手术室护士基础护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日间手术病人的需求,根据病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日间手术病人对手术室的满意度 。

猜你喜欢
病房手术室麻醉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手术室体位护理对手术室脑瘤患者长时间手术压疮形成的影响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