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1-03-02 09:35杨萍萍王晓冰
全科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认同感专业技能本科生

杨萍萍,王晓冰

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1],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思维、价值倾向、动机和行为[2],是人才培养的首要成分[3]。护生专业认同感则是指学生承认自己是护理专业学生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专业的价值观,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并对这个专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4]。研究表明护理专业认同感与自身的学业情绪、学业效能、专业承诺、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2,5-6]。护理本科生作为未来的护士接班人,其专业认同感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和良好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7],是高校护理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更将影响其个人的学业生涯及未来职业的选择与发展[8-9]。本研究旨在了解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为其专业认同感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对在校4个年级的护理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运用便利抽样,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在校护理本科生829人作为调查对象,一年级222人,二年级236人,三年级173人,四年级198人;女生728人,男生101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根据文献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部分,包括性别、录取方式、就读原因、成绩等。②专业认同量表。本研究选用胡忠华[10]编制的专业认同量表,分为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期望、专业价值、专业意志、专业技能6个维度,共30个条目。问卷中的有序变量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条目非常正性的回答赋值5分,依次4分、3分、2分,非常负性的回答赋值1分。总得分范围为25~125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越高。问卷中的无序变量条目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本研究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1.2.2 调查方法 由研究团队负责人统一组织发放问卷,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填写说明等,研究对象单独自愿逐一认真填写完后当场收回问卷。总计发放问卷847份,回收有效问卷829份,有效率97.87%。

2 结果

表1 护理本科生一般资料情况(n=829)

表2 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得分 单位:分

表3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得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护理本科生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62.64%的护理本科生是以第一志愿被护理专业录取的,其中48.42%因好找工作而选择本专业,仅12.72%是因调剂录取。73.32%入校前是村、乡、镇户口,15.9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11]。内在兴趣动机高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倾向,愿意更多地了解自主选择的专业,克服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专业认同度较高[12-13]。然而本研究中大多数人是以就业为目的而选报护理专业的,且很大一部分学生家境贫寒,更加渴望选报就业相对较好的护理专业就读,早日就业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而非对护理专业真正了解,发自内心的热爱,从而影响专业认同感,这与金鸿雁[14]研究结果一致。各方面的信息量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限制,可能对专业认同感会更低[15]。本研究中72.87%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约半数(40.67%)的家庭教育方式为放养,说明家长不仅在护理专业认识上不能很好地引导,而且在专业选择上不能严格把关,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专业的选择,导致学习态度不积极、缺乏主动性、专业意志不坚定。

3.2 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一般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总分为(62.99±9.32)分,根据有关研究的标准,专业认同感处于一般认同水平[3],与张静等[16-17]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我院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水平与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整体相同。可能与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护士的普遍认知造成护士社会地位不高有关;本研究中大多数学生为村镇户口、家庭背景一般,生活迫切要求他们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已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将蕴涵在知识中的信念、情感融入学生内心,从而达到提高其专业认同感的目的[18]。在本次调查中,专业认识和专业情感的得分位居前2位,这与学校老师和系部领导的引导息息相关,加之作为未来的就业方向,学生愿意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护生职业认同感和临床实习压力呈负相关[19]。很多医院引入护理助理这一岗位,进一步减轻了护士工作的负担,有益于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这也有助于对护理专业产生积极的看法。专业技能这一维度均分最低,这可能与护理操作的考核步骤细致而烦琐有关,也说明本科护生对护理技能还不熟悉。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可以大致完成一项护理操作,因此练习的时间也明显延长,建议学校进一步完善护理技能的教学及考核制度,加强护生的护理技能培训及练习,从而提高护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当前护士的工作量大且重,学校也以护理操作为教学重心,极易忽视人文关怀。建议学校加强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的相关教学并融入考核。专业意志维度均分位于倒数第二,这与护士地位低下、工作累的传统观念有关。专业价值和专业期望得分位居中间,可见该校本科护生对护士这一职业有所期待,学校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3.3 不同年级护生专业认同感存在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感存在差异,与王士东等[20]研究结果一致。三年级学生各维度单题均值总分最高,二年级学生最低。可能原因是:①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开设护理专业相关课程,仅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可能是对医学行业的认识;此时护生更多地在接受转型教育,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充满希望。②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护理专业课程,所学的知识从机制转向实际操作,对护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内心治病救人的伟岸形象转向真真实实的劳动,心中不免有些落差,因而专业认同得分最低。③三年级学生开设了内、外、妇儿护理学相关专业课程,对护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且即将步入临床成为1名护理实习生,对熟悉而又陌生的工作满怀期待,因而专业认同感得分最高。④四年级学生结束了为期9个月的实习后对护士的工作熟悉了,经历了临床工作的冷暖,对护理专业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专业认同感比实习前更低,这与郑鸿[21]的研究结果一致。很多实习医院把护生当成劳动力,让其主要从事基础护理的工作。这让护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的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专业的认同感和情感均下降[5]。针对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存在差异,学校应适时引导和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制订护理专业认识长期计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专业价值观。循序渐进加强护理的内涵、护理专业定位、价值体现、职业道德等的正面宣传;②前期的临床见习、实习对学生专业态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22],是稳定和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23]。开展“早临床、早实践、早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清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③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培养,避免空洞说教,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提高护理专业认同感。

4个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和专业期望5个维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胡景贤等[8,21]研究结果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①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护士的看法(地位低下,工作辛苦,压力大,护患、医患关系紧张)根深蒂固;本科护生大多以好就业为导向而选报护理专业,一开始对其并不了解;②护理行业中榜样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弘扬,给护生专业认同感的塑形植入了满满的正能量,加上本研究中护生多来自农村,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心理韧性,专业认同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24];③随着护理专业知识的增长,对护理行业的关注与了解,临床见习、实践后对其更加真切的理解和感悟,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现状、发展等认识更加清晰。4个年级本科护生专业技能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不同年级的护生深知专业技能是一项必备能力,直接影响着工作时具体的操作,加之护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院“三开三考”制度的落实,加深了其对专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综上所述,学校应加强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根据各年级学生对其认识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而增强专业认同感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稳定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

猜你喜欢
认同感专业技能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