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恽寿平花卉写生之极致

2021-03-03 02:45沙沙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虞美人写生

沙沙

摘 要:以恽寿平写生《虞美人》一画中所提到的“色、光、态、韵”为研究的出发点,从其大量画跋、画论中找寻与表现“色、光、态、韵”相关的内容,并结合其具体绘画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力求探索出恽寿平花卉写生之极致的成因。

关键词:写生;恽寿平;花卉写生;《虞美人》

笔者在本科期间便对恽寿平的“没骨花”作品进行临摹,在临摹过程中发现恽寿平的作品相较于前人及其同时代的画家别有一番风貌。其所绘的花卉写生作品姿态曼妙,设色古雅,花叶质感轻盈且透亮,充满着向阳生长的生命力。到了研究生期间,细读其题跋及画论,其中《虞美人》一则题跋中写道:“此卉之极丽者,其花有光、有态、有韵,绰约便娟,因风拂舞,乍低乍扬,若语若笑。予见作者能工矣,辄不能似;似矣,辄不能佳。盖色光态韵,在形似之外,故得之者鲜也。”①他将虞美人比喻为姿态柔美的女子,在阳光的沐浴下随风飘动,翩翩起舞,欢声笑语。这则题跋中,恽寿平提出了“色、光、态、韵”这四个概念,且均为物体造型以外的因素,但却是描绘一幅画面并赋予其神韵所至关重要的。而该如何更加准确地去理解恽寿平所说的“色、光、态、韵”?在日常的花卉写生当中又该如何去观察、感受,并将其转换到画面上?这是笔者在临摹恽寿平的画作以及阅读其画跋、画论时所产生的疑惑,也是此篇文章想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于“色”,恽寿平在《瓯香馆写生册》之五描绘海棠这一画幅的题跋中写道:“近日写生家,多宗余没骨花图。一变为秾丽俗习,以供时目。然传模既久,相为滥觞。余故亟构宋人澹雅一种,欲使脂粉华靡之态复还本色。”②恽寿平极力推崇宋人绘画之雅致,希望可以使没骨花摒除这种奢华颓靡的脂粉气,回归原本的淡雅设色。从这一题跋可见恽寿平的作品在其当时便已受人推崇,但其追随者只关注到了绘画最表层的画面效果,并未能够体会恽寿平没骨花淡雅超逸、离尘绝俗的特点和意韵。恽寿平在其绘画生涯中几乎从未停止过对古人绘画作品的临摹学习,在其拟宋人的《出水芙蓉图》(图1)、《牡丹图》中,他通过层层反复叠染,使呈现的色彩由浅至深,即便是纯白色的花卉,也具有色彩冷暖的变化,层层叠加的设色技法使最终的画面效果既厚实却不失灵动之气。若仅关注其画面效果而缺乏对大自然中花卉的深入观察和感受便不能领悟其中奥秘。这也是为何写生家们学其法却只能画出艳俗低劣的作品之根本原因。

恽寿平所提及的“光”,是物体在自然光线照射下所呈现的光感。一年四季有不同季节的“光”,而季节变化当中又会有晴天的“光”、阴天的“光”、雪地里反射的“光”,一天当中还有清晨的“光”、正午猛烈的“光”、夜幕降临的“光”……“光”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描绘“光”的同时,也应考虑风、雨、露等相关的自然因素。“尝试噀砚沼以为雨露,和丹黄以为风日。”③在此则题跋中,恽寿平讲述自己尝试用饱含水分的毛笔沾取砚台中的墨汁,随即泼洒于纸上以表现雨露,又调和丹黄颜料表现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之色。物体在阳光的笼罩下所泛出的光晕的颜色,正是那样一种泛着橙红色的黄光。恽寿平在绘画时不仅关注到了物体本身固有的特征,同时也关注到外部环境、气候因素对物体造成的影响。他感受到了风光雨露,并且尝试将这些元素表达到自己的画面上。在对恽寿平绘画作品的大量研读中发现,恽寿平绘有多幅描绘月光、月夜的作品。《杨柳梨花图》(图2)、《双清图》、《霓裳仙子图》等均是描绘月光下的景物。恽寿平还曾描绘了一株在月下的桂花,并题跋“天香蟾阙”,意指芳香的月亮。朦胧的月光笼罩下,周围弥漫着清冷的雾气,桂花的香气与皎洁的月色相互映衬,让人在观看此作时仿佛闻到了花香。对比几幅同绘月色的画面,我们不难发现,恽寿平在描绘月光时,擅于用天青色去表现物体被月光笼罩时所散发出的微光,用天青色在物体周围进行晕染,并利用水的特性使颜色柔和过渡到与空白纸面衔接,月光萧瑟,营造出冷冷清清的画面氛围。恽寿平对月色朦胧且寂静的夜晚似乎有种偏爱,在画面中除了能感受到这份宁静,也能看出来其内心深处寂寞、忧伤之感。这份哀愁或许是由于晚年身体的日渐衰弱,又或许是身处异乡对妻儿的思念所致,与此同时也抒发着一种不随流俗的清高品格。

再说到“态”,也即事物的姿态、状态、势态。我们写生的时候,下笔之前需要对写生对象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研究,其中便包括了对物体的姿态的考虑,这既是基于单个物体本身的形态结构,也是其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生长状态。而当我们掌握了物体的生长规律之后,更是可以“造势”。“此竹数寸耳,而有寻丈之势。”④苏东坡在与文同论竹的时候,文同提出,这竹子虽只有数寸长,但却有万尺千丈的气势。画家在作画之前往往是经过了长期的写生、观察,在掌握了画理之后,再以看似简略概括的笔法去写其生机,巧妙地彰显其气势。恽寿平在一幅设色菊花图的题跋中写道:“黄鹅紫凤舞霓裳,耐得秋寒斗晓妆。一片怒涛云五色,更疑岩电起扶桑。”⑤在此首詩句中,我们可得知恽南田对物体之态的内心感受,他将美艳的菊花比作身着鹅黄色和紫色飘逸衣裳的舞者在风中随风飘舞,即便是在深秋,依旧耐着寒冷晨起梳妆打扮。簇簇拥拥的菊花犹如一大片波涛汹涌的五色彩云,就像是我们在看太阳升起之时天边的彩云。在恽寿平眼里,菊花不仅仅是鲜活的植物,更是一个个美艳动人的“舞者”,“怒涛”一词充分表达出菊花旺盛的生命力,这既是生长之态,更是生命之态。

最后说气韵,“草草游行,颇得自在。因念今时六法,未必如人,而意则南田不让也。”⑥相较于技法和物象的外形,恽寿平显然更注重物象之意韵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他坦言在“六法”除气韵生动之外的其他方面可能不如其他画家,而对于气韵的把握却绝不输于别人。谢赫“六法”将“气韵生动”置于首位,这既是最为重要之一法,也是最难的一法。在恽寿平看来,绘画是为了摄情,而不仅仅是将物体本身描绘出来,一花一木都寄托着其内心深处的特殊情感。“笔墨本无情”“作画在摄情”⑦。毛笔和墨汁仅作为绘画的用具,是没有情感之物,但作画的人是富有感情的。绘画对于画家而言,便是将内心的情感抒发到画面上,从而使得观者也能体会到作画人的情思,抑或是唤起内心深处的记忆。“画韵”便是这笔外之意。“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⑧笔墨、技法是我们可以从古人身上学习而得到的,但天机、气韵却不能临摹获得,必须要深入大自然之中。“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为之。”⑨在描绘秋天时,画面应使人能从中感受到秋之悲思,同样,春之焕发、夏之盛放、冬之沉寂也是如此。画家将情感倾注,使得画面的审美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并赋予深刻的含义。大自然所创造的美在各人眼里本无太大差异,而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画面无疑是自然美之升华,艺术之美之所以能直击人心,甚至超越自然之美,正是因为这其中倾注了艺术家的真情,使画面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摹复刻,不单单是剖析生长规律的植物科普画,赋予画面神采,也即是“画韵”。“香山翁曰: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⑩恽南田的伯父曾教导他:当在画千千万万棵树、千千万万座山的时候,没有一笔是依据树和山原本的样子描摹下来的,若刻意去追求物象的形似,反而无法捕捉到其神韵,跳脱出物象的外形去感受其神采,必然能够更好地描绘出物体之意韵。这正是恽南田对绘画作品一直以来的追求。恽寿平追求画面之“韵”“趣”,而并不在乎画得与物体本身有多相像,关键是在于其画面的意韵。“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潇洒风流谓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輥?輯?訛在恽寿平看来,潇洒自由的笔墨自成气韵,无穷无尽的变化即生趣味。

恽寿平对于陈淳、陆治所推崇的“以不似为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要达到与写生对象极为相似的状态,才能传达出花卉的神韵。而恽寿平所认为的“极似”,笔者认为并不是指外形和颜色上的相似,而是花卉的神态、花瓣娇润欲滴的质感,甚至是那清香扑鼻的花香以及恽氏在赏花一刻的真情流露。恽寿平所强调的“极似”是“师古人”所无法达到的那一部分,只能从“师造化”中去找寻。

注释:

①⑤杨臣彬:《恽寿平》,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75页,280页。

②③④⑥⑦⑧⑨⑩?輥?輯?訛恽寿平:《南田画跋》,刘子琪译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67页,227页,17页,246页,17页,25页,10页,253页,257页。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虞美人写生
虞美人花开(环球360)
被误会的“虞美人”的一生
虞美人
虞美人
何其三
浅议中学美术引入室外写生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注重创意优化美术写生教学探究
虞美人·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