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自组织研究现状
——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1-03-03 01:52李薇薇
山西青年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者共青团文献

李薇薇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青年自组织,是以青年为主体或以青年为服务对象的自我管理、自我运作的组织,其作为为广大青年提供服务、整合青年资源的重要平台,在促进青年成长、完善青年人格、征求青年意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前青年自组织的研究情况,现对中国知网(CNKI)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期梳理青年自组织研究脉络,把握研究特征,探寻研究方向。

一、我国青年自组织研究基本概况

本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以“主题”为“青年”包含“自组织”或“社会组织”或“社团”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计查到1999年至2020年9月CSSCI相关文献197篇,剔除观点陈述和组织简介等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193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图谱的优势,对193篇文献进行特征分析。

据文献历年发表数量来看,青年自组织发表数量呈递增之势,2007—2009年以及2013—2016年期间是研究阶段中的两次高峰时期,这与我国政府对青年自组织的认可与支持有密切关系。2007年底,团中央在上海调研时强调要“正确面对青年民间组织”并指出要“深入研究青年自组织产生和发展的趋势”,引发了2018年的第一次研究热潮。2013年,团中央基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又再次强调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引发了学者们对于其新一轮的热烈讨论。

从文献引用情况来看,以“年”为考量,2008年和2014年文献被引用数量最多,分别为17篇和19篇,而这一时期正是青年组织研究的高峰时期;以“次”为考量,被引次数超100的有3篇,发表时间在2007—2008年;被引次数在50—100的有7篇,发表时间在2006—2014年,其中《青年自组织研究——以杭州市为例》一文引用次数最多,高达105次,可见,早期青年自组织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文献来源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研究“青年”作为主要特色的期刊:《中国青年研究》(18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5篇)、《青年研究》(5篇)、《当代青年研究》(4篇)、《中国青年社会科学》(4篇)等。从文献的基金支持情况来看,共有21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项目(15.1%),1篇教育部级项目,4篇省级项目。总体来看,基金支持力度还相对较低,仅占C刊发表数量的18.7%,也说明我国青年自组织研究整体关注度不高,研究水平偏低。

二、我国青年自组织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重要反映,是文章内容的精炼和概括,对关键词频次的分析,可以反映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借助Citespace5.7 R2软件,以1999—2020为时间区间,对青年自组织相关文献的关键词作聚类分析,共出现12个聚类,分别为共青团、青年自组织、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社会治理、职能、青年志愿服务、自组织、管理权限、公民社会、社会管理创新和枢纽型社会组织。从这些关键词聚类可以看出,我国青年自组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

(一)青年自组织与共青团的关系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青年自组织与共青团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一方面,青年自组织是共青团的有益补充,借助青年自组织自身优势,可以覆盖更多的非“体制内”青年,为更多的青年人服务,另一方面,共青团也是青年自组织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在价值引领和服务凝聚方面与之有效沟通,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1],可见二者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非正式契约关系”,是一种“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新型纽带关系”[2]。

在共青团如何对青年自组织规范引导的问题上,学者何跃等建议从创建、管理、评价三个角度采取有效方法[3];而学者邹艳辉从组织协作视角分析,建议从价值目标与组织支持两个方面加强引导[4]。共青团和青年自组织虽性质不同,但目标一致,因此借助共青团的思想优势、制度优势引导青年自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不仅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青年自组织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图1 1999—2020年青年自组织研究关键词Timeline分析

(二)青年自组织基本内涵研究

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何为青年自组织”进行阐释:一是从组织地位角度界定,认为其是“没有到当地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拥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在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登记备案的”[5]青年组织;二是从组织特征的角度,强调其“自主性”,即“由青年自发形成、自我组织起来的组织”[6];三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强调其“规范性”,如认为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拥有组织章程和组织框架的非政府组织[7];四是从组织功能角度强调其“网络性”和“娱乐性”,认为其是依托网络运行的组织[8],且以休闲娱乐为目的,以兴趣为纽带,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成员文艺、体育、交友、旅游等娱乐需求”[9]。

学者基于青年自组织的基本特征,将青年自组织划分为不同类型:如学者安建增将国内青年组织划分为社区型、职业型、休闲型、网络型、公益型、广场爱好型六类[7],学者冯志明将其分为趣缘型、业缘型、地缘型和亲缘型四种类型[10],等等。虽然划分类型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组织目的和活动内容来进行区分,从中可以看出国内青年自组织发展的多样性。

(三)青年自组织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第一,学者探讨较多的就是青年自组织的功能,即对社会影响的一般性问题。在这一点上,学者认识较为一致,既认可青年自组织在满足青年需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认识到其在发展过程中因自身存在法律约束缺位、组织结构松散、资金短缺等问题,很容易导致组织自身无法实现组织目标,甚至会使青年自组织受外部不良环境影响,而使组织走上“歧途”,造成对社会的危害。因此,不少学者针对青年自组织对于社会的双重性影响提出了规避风险和加强引导两方面的对策[11]。

第二,在青年自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学者认为可以通过“伙伴模式”“合作模式”“动员模式”等多种途径参与其来[12],使其成为培养公民意识、传播公民文化、提高生活技能的重要力量[13]。当然,在青年自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也应该适当放权,转变管理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自组织更有效起到参与表达利益诉求、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动员社会大众,监督政府决策、稳定社会的作用[14]。

借助可视化图谱,亦可发现青年自组织研究热点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青年自组织研究初期(1999—2007),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共青团”这一特殊类型的青年自组织;在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时期(2008—2013),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青年自组织基本内涵及其“社会参与”“社会稳定”“社会功能”三个方面,重点突显青年自组织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在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时期(2014—2016),研究热点由青年自组织的“外显”特征转向“内因”因素,由自身系统研究扩展到社会系统“协同”互动的过程,更强调“枢纽型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建设”。2016年之后,青年需求更加丰富青年自组织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热点:通过协同教化的育人方式对青年自组织进行教育塑建工作[15];借助智能化技术手段,构建青年服务平台,链接多元化青年组织,实现线上线下青年服务对接,建构青年自组织智慧化新形式[16];全球化的趋势也使青年自组织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成为新时期青年自组织的重要内容[17]。这些新的研究热点,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重要成果。

三、我国青年自组织研究的特点

第一,有关青年自组织研究较晚,研究广度和深度不够。如前所述,青年自组织研究起步较晚,不论是发文数量还是基金支持力度等方面来看,青年自组织研究都处于相对冷门的状态。另外,研究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对青年自组织大多是从基本特征、分类、现实问题等进行探讨,而有关组织制度、生成逻辑、内外隐形因素等深层次研究相对缺乏;研究共青团和大学生青年自组织相对较多,但对于其他“未登记注册”的其他各类组织研究就相对较少。这都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对我国青年自组织进行研究。

第二,国内青年自组织研究远超国外青年自组织研究。相较于国内青年自组织的研究,论及有关国外青年自组织的研究不多,但对于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学者安建增从内部动因、文化基础、制度环境、国际因素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中美青年自组织的生成逻辑,考察了中美青年自组织的差异[7]。学者何跃等在对青年自组织与政府及社会关系进行研究时,探讨了国外青年自组织的现状和特征[18]。学者李晗龙等就中俄两国青年自组织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发展势头、功能定位、网络推动等方面存在相同之处,但也因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的不同导致了巨大的差异[19]。

第三,国内青年自组织实证研究多于理论研究,其中以地域性调查居多。如冯志明和阮平南[2]、童潇[13]、何跃[20]、董悦[5]、韩德强[21]、谭建光[22]等人对北京、上海、重庆、杭州、河北、广东等地的青年自组织进行调查,对本地区的性质、特点、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关系等等问题进行细致的实证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学者还对各种类型的青年自组织进行探讨:如刘胜枝对人力葵花同学会[23]、王文宏对互联网翻译小组“抖森翻译军团”[24]、刘芳以南京义工联为例[25]、施敏锋以“网络公益联盟”为对象[26],曾凡木以“S市新庭小区80群”为例[27]。从中可以反映出,一是青年自组织从线下到线上、从现实到虚拟,遍地开花;二是越来越多的青年自组织以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吸引了学者的关注,学者也试图通过它们找到青年自组织发展的普遍规律;三是从研究方法角度来说,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占比较多,亟待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综上所述,在未来研究中,一要正视问题、转变观念、力求突破。这种突破不仅是在文献数量上,更应该体现在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二要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国别的青年自组织进行研究,特别是近年来活跃在精准扶贫和抗疫战线上的青年自组织。三是时刻把握新的研究动态,紧跟时代步伐,将科技力量融入青年自组织的智慧化管理中来。

猜你喜欢
学者共青团文献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学者介绍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