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与扎染结合的创新设计

2021-03-03 08:36奚燕锋黄海霞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扎染肌理手绘

奚燕锋,黄海霞

(南通职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扎染历史悠久,为了使其在现代社会延续与发展,有学者对扎染的纹样、染色工艺等进行研究,还有学者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传统扎染图案设计中,以探寻传统扎染在图案创新或染色工艺方面的新突破。如何在设计中,既保留扎染的手工感,又体现设计的个性化与灵性美,使设计符合当今人们对消费的天然与创意相结合的喜好,是研究肌理和扎染结合的目的所在。

1 肌理的内涵与属性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样,“肌”——皮肤,“理”纹理、质地。准确来说,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细小纹理变化。”[1]在我们日常所处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生物,还是人造物,这些物体的表面都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皮肤”变化,有的摸上去光滑平整,有的斑驳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这些都是由它们的组织结构呈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皮肤,也即它们表面呈现的纹理质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借助这些物体的特殊肌理,赋予它们不同的色彩,运用在艺术设计中。

1.1 肌理的分类

1.1.1 自然肌理

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自然物象都有着不同于其他的物体表面的质感和纹理感,呈现出独特天然的肌理。无论是人、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现象,都会呈现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肌理,这些肌理都反映了世间万物在大自然中的存在形式,并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人类肌肤的纹理、树木粗糙的树皮、花卉温润的花瓣、动物温暖的毛皮、由于严重缺水而开裂的泥土......这些都体现了不同生命、不同肌理的生存环境及其肌理之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自然肌理不断被发现,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人类对自然肌理的认识在不断丰富,自然肌理呈现的淋漓尽致的生态美,无不激发着人们的设计灵感,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借鉴。

1.1.2 人造物肌理

人造肌理,“即是由人工制造的肌理。人工肌理多借助工具、机械等加工手段产生,因此既富于秩序与技术之美,又有冷漠、生硬的一面。”[2]人造肌理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随处可见:自行车轮胎的肌理、拉链的肌理、光滑玻璃的纹理、大地表皮植被的纹理......这些由生活、生产或者环境美化需求而形成的肌理,均是由人工而合成的,这些肌理除了其本身具有的功能性外,也会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人造肌理的表现形式将会越来越丰富,以这些变化丰富的肌理为载体,也会为传统手工艺术开拓新的设计视野。

1.2 肌理的属性

从人的感知出发,可以将肌理分成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这些肌理效果的运用可以使面料的纹样或者设计的局部传递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1.2.1 视觉肌理

在构成中,“视觉肌理指的是规则或不规则形态,以较小的尺度经过群化或密集化处理成面的形态后所体现的视觉形式。”[3]视觉肌理是人们视觉上对肌理质感的感受,就视觉肌理而言,视觉上的光滑感并不意味着触觉上的光滑感。可以从各种物体上感受变化的视觉触感,如服装面料通过印染的方式形成的各种纹样,从视觉触感上而言,可以感受到印染颜料的自然晕染与交融;当我们在观察木材的横截面时,也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木纹的韵律;又或者,在光滑的表面,倒上颜料,随意地转动,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偶然性、流动感的视觉肌理。在创意中,可以根据构思,对造型元素进行规则的设计,也可以对造型元素通过偶然的、随意的设计,形成抽象的、自然天成的视觉肌理。

1.2.2 触觉肌理

触觉肌理是相对于视觉肌理而言的,触觉肌理是指通过触摸物体可感知的、有凹凸起伏、粗糙或光滑、柔软或细腻的触感。除了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这些触感外,我们在设计时也可以通过再创造的形式,赋予其新的触感,比如,利用不同面料的质感和透明度,将面料按照一定的预期构思进行裁剪,再拼贴到平面上形成新的、具有起伏和软硬触摸感的肌理。

2 肌理与扎染相结合的可行性和美学意义

2.1 肌理与扎染结合的可行性

扎染,我国古代称为“绞缬”,即“绞染”或“扎染”,其基本方法是将布帛按一定的规格折褶成菱形、方形、条纹等各种形状,用麻、丝、棉绳线把平整的布料进行有规律的扎、缚、缝、缀等,产生褶皱并相互覆盖,然后用染液浸染或捺染,晾干后拆去线结,染色时浸染不到的地方就会出现各种花纹图案,由于扎缝的宽窄、松紧不同,褶痕、折叠的变化,加之染色过程中染液渗透、浸润时间长短,最后形成纹理变化相互渗透、花型深浅各异的效果。扎染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强烈的不可重复的艺术效果,因此,深受现代追求触摸生命本质的人的欢迎。

经过扎染处理的面料由于在捆扎过程中具有随意、不拘束的手法,因而染出的纹样变化多端,其偶发而成的颜色晕染虚幻又朦胧。当这样的传统手工印染与同样具有偶然天成效果的各种肌理结合在一起时,又会使传统扎染显现出现代的、多样化的设计面貌。在将它们进行结合设计时,可以根据个人爱好的效果进行扎染纹样设计和过程把控,比如色浆在织物纹理中浸透的程度不同,由此可产生虚实深浅、变化多样的晕染效果,待其晾干或半干时,在扎染面料的表面再添加具有立体感的肌理纹样,将会使面料具有独特的、区别于传统的艺术效果。

2.2 肌理与扎染结合的美学意义

肌理,既可以通过物体表面的质感获得,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法获得,这种通过艺术创作获得的肌理具有抽象、自由、随意感,它们没有固定的图案,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这些肌理意味着捉摸不定、千变万化,也意味着具有神秘感,每一幅作品都不一样,每一幅作品又具有无法抗拒的魔力,这些也给传统手工扎染创新带来无限的创意。当然,这种将创意肌理和手工扎染结合的理念并非偶然,其背后体现的是对所用材料的属性和对传承传统、创新传统的使命感。一个设计只有倾注了设计者对传承传统、对生活的真与美的理解和追求,并且将这种情感通过材料体现出来,才是让使用者既感悟传统与现代结合,又能使人感受幸福的作品。正如王振所说:“每个年龄段,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在发生着变化,唯独对美的追求不会变。”[4]

那些高低不平、纵横交错的纹理,组成了世间万物的肌理美,它们不光见证美,也见证了时光,正如树木一道道的年轮,不仅向人们讲述着关于美与自然的世界,还是物与我、智与情的协调。从意蕴而言,肌理是自然之味;从形式而言,肌理又具有无限的创意。因此,将肌理这一特殊形式的美,与传统手工扎染结合在一起时,不仅可以使传统手工扎染面料展现低调精致、富有岁月感的肌理,给人传递温暖的质感,而且可以使传统手工扎染具有参差变幻的灵动艺术,显得丰富而包容,这种融合的设计理念正如日本陶艺家西川聪在陶艺创作中“尝试着不同的材质和表面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这种创作方式......看似简单粗糙的陶瓷茶具,却体现出自然的朴拙。自然之味,亦由此得以用手来触摸。”[5]因而将肌理和传统扎染进行结合设计的过程中即使有不完美之处,但永远有令人感到温暖的手工之美。

3 肌理与扎染相结合的途径和表现形式

3.1 手绘肌理与扎染的结合

手绘在古代称为“画花”,即用笔或者其他工具,将颜料或染料直接在已经扎染好的材料表面描绘,是创造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手绘的肌理和扎染面料结合可以分为两种方法实现:有规律的手绘肌理与扎染的结合、自由的手绘肌理与扎染的结合。有规律的手绘肌理就是将设计好的图案,重复地、有规律地、有秩序地编排于扎染好的面料上,这样的肌理和扎染纹样的结合具有统一、整齐的视觉感。自由的手绘肌理就是在放松、随意的状态下进行肌理的手绘,自由的手绘肌理排除了预先的设计、编排,以下意识的行动来体现偶发的肌理,这种偶发的肌理与扎染面料进行结合,表现手法灵活多变,纹样自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也展示了创作者内心自然、质朴的情感。(见图1)

3.2 喷洒肌理与扎染的结合

将颜料或者墨通过喷笔,喷成细雾的形式,使其附着在扎染好的面料表面,便可获得细密均匀或者疏密有致的肌理效果,这样的喷洒手法,喷的浅的地方,有一种朦胧的虚幻效果,喷的密的地方又可以很好地衬托扎染面料上原先就有的纹样,也可产生渐变的效果,显得灵活又有变化。也可以采用自由滴、甩染料到扎染面料上的手法;可以使用各种大小型号的毛笔;也可以尝试直接用手抓取染料在扎染面料上进行创作。这些自由、随意的手法,在画面上可以呈现自然灵动又大小不一的点,也可以呈现随意洒脱的线,无论是鲜艳明快、还是清新淡雅的配色,都会使色彩肌理和扎染的组合产生意想不到的层次空间效果。(见图2)

图1 手绘肌理与扎染

图2 喷洒肌理与扎染

图3 自流肌理与扎染

3.3 自流肌理与扎染的结合

自流法是指使颜料在画面上自由地、或者人为地使颜料在画面上流动而形成抽象的画面。借助这样的手法,可以在扎染好的面料上采用自流法,将单一或者各种染料分块面地倒在扎染面料上,使其自然流淌、渗透、交融,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用气吹动,使染料可以流向不同的方向,染料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偶然肌理,这样的艺术效果,也可以使传统的扎染具有抽象的艺术气息。如,将扎染好的面料覆盖在一块光滑、下方可以旋转的木片上,然后将染料以线条的形式在扎染面料上画圆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染料在原有圆圈外叠加、重复画圆圈,绘制的圆形组合可大小不一地在扎染面料上呈现,然后借助吹风机吹动染料,使其自流,瞬间就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和扎染的组合。(见图3)

3.4 拓印肌理与扎染的结合

拓印肌理也可以产生具象和抽象的纹样。可以在扎染面料上运用压拓的手法,使肌理和扎染纹样进行融合。这种压拓的手法简单,易出效果,类似于在手指上涂上颜料,然后将手指按压在纸上,形成指纹的肌理效果。为了在扎染面料上压拓出清晰的纹样,要考虑压拓物体表面纹理的清晰度与颜料的附着情况,同时按压力量的大小、按压面的停留时间及分离的速度也是影响压拓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图4就是在树叶的表面涂上颜料,将其按压在扎染面料的表面而产生的树叶肌理效果。

除了用树叶等具象纹样进行压拓外,还可以先在扎染面料上堆积颜料,然后将干净的玻璃压在颜料上,用手进行按压,在按压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看到颜料的流向及颜料和扎染纹样的融合效果,这样抽象的按压纹样具有厚薄不一、粗犷半立体的浮雕效果。也可以采用对印法,将浓度不同的颜料涂在扎染面料上,然后,将面料对折,用手进行按压,分开,即可在扎染面料上看到互相对称的图形。

3.5 拼贴肌理与扎染的结合

拼贴法是指将不同材料剪切成条状或块状,然后按照一定的构图粘贴于画面的构成技法。这种技法立体派的毕加索和勃拉克也曾运用,他们将报纸和乐谱拼贴在静物油画上,以此营造绘画的异趣。报纸、布料、毛线或其他废弃物都可以作为拼贴的素材,拼贴的目的在于创造惯用技法难以达到的材质效果。比如通过借鉴平面构成中的拼贴方法,将扎染面料和其他纹样面料进行剪切,呈现出大小不一的圆形,通过混搭拼贴,形成具有视觉感和触摸感的装饰效果,这些装饰纹样可以作为装饰壁挂,也可以将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在服装纹样中,使传统手工扎染传递出快乐、活跃的视觉语言。(见图5)

4 结论

肌理美随着现代材料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肌理材质的新开拓,可以产生新的肌理美,这些也成为时尚的标志。传统手工扎染需要被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但更需要开拓创新,需要再设计。而肌理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传统造型观念的束缚,可以使设计作品展示出新的生命力,这也正是传统手工扎染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传统手工扎染产品只有在设计创新中才能转变成受时代欢迎的产品,这些传统技艺承载的造物智慧才能在新环境中真正延续它的生命与价值。

图4 拓印肌理与扎染

图5 拼贴肌理与扎染

猜你喜欢
扎染肌理手绘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手绘风景照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手绘
手绘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