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知多少

2021-03-05 01:00陆佳瑶姚国春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活动STEM教育有效融合

陆佳瑶 姚国春

摘要:常熟市琴湖小学和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學联合开展STEM科学实验系列活动“春花知多少”,激发学生探究花的兴趣,让学生能认识花的结构,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体会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

关键词:STEM教育;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有效融合

一、研究背景

寒冬已尽春已至,杜鹃、月季、蔷薇等众多花朵争相开放,争奇斗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后,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追求美的享受,生活中买花种花的人越来越多。同学们沉醉于花朵的美丽,却很少会进一步去了解。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应具备辨别简单花卉,认识花朵构造,制作花瓣的临时装片,认识其显微结构的能力。因此,常熟市琴湖小学和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学联合开展STEM科学实验系列活动“春花知多少”,激发学生探究花的兴趣,让学生能认识花的结构,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体会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

二、研究目标

科学:(1)认识花朵构造;(2)学会解剖花朵,并描述各部分的特征;(3)懂得一些礼仪花语,学会用鲜花来表达感情;(4)学习用自然笔记的形式,认识并记录花的结构等。

技术:(1)制作花瓣的临时切片;(2)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记录。

工程:(1)设计表格记录调查结果,并能够对问卷数据进行归纳整理;(2)能够对细胞中出现的图形形状进行描述。

数学:(1)调查周围家庭的买花种花情况,并采集春花标本;(2)根据显微镜下的花瓣细胞结构,进行细胞创意制作;创作花的剪贴画。

三、研究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主题

(1)说一说:观看花旳图片,说一说你认识图中旳哪些花?

(2)想一想: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样旳花儿?你当时旳想法和感受是怎样旳?你种过花吗?你喜欢花香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3)提一提:看来同学们对春天的花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着不少的疑惑,你能提出一些你通过近阶段的学习更想知道的问题吗?

预设问题:生活中有多少人会自己种花?有哪些家庭会经常买花?春天中开放的花有什么?花的解剖结构是怎样的?花的显微镜下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正确地送花?……

(二)成立活动小组,制定计划

(1)在教师旳引导下,学生将问题进行筛选、整理、归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子课题,自由组合分组,推选出组长,确定组名,商讨研究方法,见表1。

(2)制定活动计划,完成活动策划表。

(三)交流活动计划,完善活动方案

(1)各小组上台介绍自己的活动计划。

(2)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出意见。

(3)教师总结评价。

(4)小组修改、完善、确定研究方案。

(四)设计与制作

教师了解各小组的研究情况,并加以帮助与指导。

小组活动情况:

1.资料收集小组

(1)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常熟植物志》等书籍,到网络教室上网通过百度百科等了解春花的资料,从花的结构、花期、花的颜色等方面对花有进一步的了解。

(2)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打印和整理。

2.实地考察小组

(1)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

(2)可以观察花的哪些部分?

预设:花瓣的颜色、结构、香味等。

(3)如何对花有进一步的了解?

预设:可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实地考察、询问爱花人士、花店老板等方式。

(4)如果遇到不认识的花怎么办?

预设:可利用花草识别软件或百度拍照识别的功能,或将它的特点记录下来,带到学校进行交流。

(5)将观察结果总结在表格中。见表2。

3.科学实验小组

小组一:花的解剖结构。

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花的剪贴图,认识花的构造。

(1)教师示范解剖方法:利用镊子从下往上进行解剖。

(2)对活动任务进行温馨提示:

①先将双面胶的一面粘贴在白纸上,方便花部件的粘贴和固定。

②解剖下来的花部件,按顺序粘贴在白纸上,所有部分都要保留。

③观察各部分的特点,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④我们要感谢为科学献身的花儿。

小组二:显微镜下的花瓣世界。

(1)放大镜观察:选择撕开具有薄膜的花瓣,如杜鹃、绣球花、月季等。

(2)制作花瓣切片标本:滴清水→撕花瓣→取表皮→放表皮→盖上盖玻片→染色→吸多余的水。

(3)用显微镜观察花瓣切片: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小组三:创意细胞我知道。

(1)教师将上节课学生所观察到的不同的花瓣细胞拍照做成PPT展示。

(2)选择较为清晰、美观的细胞进行交流展示。

例:金鸡菊细胞、绣球花细胞、杜鹃花细胞、四季海棠细胞等。

(3)分析细胞的结构,进行细胞创意制作。

(4)寻找生活中有相似细胞结构的物品。

4.自然笔记小组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观察的花的品种,探讨开展自然笔记观察活动需要观察的具体内容、观察的步骤等。

(2)合理分工,有成员负责寻找,有成员负责观察,有成员负责记录,确保组内每位成员都有任务在身。

(3)走进大自然去寻找观察素材并记录,共同探讨其中的收获或者发现的问题。

(4)完成自然笔记。

5.采访小组

采访:调查周围人家的种花买花送花情况。

设计“种花、买花、送花情况问卷调查表”,选择学校或家附近的50户小区住户发放调查表,以家庭为单位统计市民的种花买花送花的情况。

6.宣傳小组

任务一:礼仪与花语。

(1)观看生活中祝福长辈生日送花旳图片,慰问探视病人送花及母亲节、父亲节送花旳图片。

(2)讨论:生活中哪些场合可送花,送花旳目旳是什么?送花礼仪指什么?花语指什么?

(3)分小组活动:查找关于送花礼仪和花语的资料。

(4)分组介绍查找资料旳情况并进行宣传。

(5)根据开展本活动时所处旳时令或节日(如儿童节),设计一束花束,并写下赠送对象和祝福旳花语。

自主开展送花活动。

任务二:成果展出。

(1)所有成员共同制作护花小报,将学习到的内容展现在小报上。

(2)整理花的剪贴画、显微镜下的花瓣、细胞创意制作和自然笔记等作品进行展出。

四、展示与评价

将活动的全部内容制作成宣传展板,在全校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成果汇报,邀请指导老师以及校领导一同参与,并作点评。

宣传小组将宣传展板放置于校门口,在家长等待孩子放学时主动进行探究成果介绍,让家长们加深对花的了解。

五、主要创新点

本次实践活动在STEM理念下,以科学为核心,将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工程、数学有效融合进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花的收集观察,了解有关花的基本知识,并开展解剖花的活动,学习制作花瓣的临时切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进行细胞创意制作、手绘自然笔记等,感受花儿的美丽与多样,感悟花儿的结构与特点,产生探究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最后通过制作护花小报,让学生懂得一些礼仪花语,学会用鲜花来表达感情,培养学生旳爱心。

参考文献:

[1]张燕,张海云.基于STEM教育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04).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活动STEM教育有效融合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浅谈STEM教育及其对我国物理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