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食品综合检验机构建设的思考

2021-03-06 00:20
现代食品 2021年2期
关键词:仪器机构食品

◎ 罗 涛

(青川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四川 广元 628100)

近年来,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均不断加大投入,新建或扩建隶属本部门的食品检验机构。各部门无序的新建或扩建,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筹,直接导致了检测资源分散、机构重建严重、检测能力薄弱[1],而食品检测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既有共性,差异又非常大,更需要经验的积累[2]。在建设时,有综合性经验的人员参与会少走很多弯路;在运行时,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传帮带[3]。故笔者通过对实际工作和前人理念的梳理,对县级食品综合检验机构建设发展进行思考,希望为其他机构的建设提供参考。

1 县级食品综合检验机构建设的必要性

1.1 保证食品质量,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尤其是对食品品质和健康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县级食品监管部门是一线食品监管单位,其监管对象类别多、数量大、分布广,但部分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守法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与此同时,乡镇留守的老人和儿童比例偏高,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向偏远地方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故食品安全潜在隐患不容忽视。基于此,需要建立县级食品综合检验机构。只有建立完善的食品检测检验体系,才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可靠的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4]。

1.2 提升监管水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造假、违规手段层出不穷且更趋隐蔽,食源性疾病依然是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5],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通常的食品监管手段是渠道管理和票物相符,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食品监管中技术支撑的食品检验检测,将成为监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的技术检测,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质量监管,更极大地提高我国食品生产安全管理水平[6]。

建立县级食品检验机构,能快速检测、分析和查找本区域可疑食品中不明添加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为监管部门实施科学监管提供可靠依据,提升监管能力,净化食品市场,避免发生潜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同时,能够为政府处理食品突发应急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如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特殊事件,能配合其他部门快速实现从头到尾的检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1.3 整合资源,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县区市场监管、农业、卫生、粮食等部门通常每年都有食品相关检验任务,而如果每个部门均建立一个食品相关的检验室经费往往不够,任务量也不够。同时,机构既有重叠各有专攻,如疾控偏重微生物,农业偏重农畜禽产品,粮食偏重米面油大宗产品,市场监管偏重常规食品。如能整合上述机构,将改变原有检验机构分散局面,人员、仪器等资源都将优化配置,互补优势形成合力。再加上经费投入“一个口子”,工作模式“六个统一”[7],最终将建成一体化、广覆盖的无缝监管技术平台。

1.4 发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技术资源多集中在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层面,由于投入不足的历史原因,监管一线的县区却十分薄弱。

很多县区以食品快检为主,虽然做到了广筛查,但快检也有不足之处,有的项目也需专业素养和辅助器材,快检筛查出的问题不能及时与实验室检验形成有效衔接,也会错过最佳处置时间。而县级食品检验机构的建立,是打通分级检验的重要环节。县域内能形成基层所日常快检、检验所复杂快检和实验室精确检测相结合的三级检验检测梯度,构建一个广筛选、强重点、增效率的初级检验检测体系,配合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级检验机构,就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检验网络。

1.5 推动当地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食品工业产业规模集约化水平低,大中型企业偏少,小、微型企业仍占大多数[8],如涉及日常民生的糕点店、水面店等是小作坊,包子店、油条店等是小餐饮甚至小摊贩,大多缺乏标准生产的必备条件;而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人员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食品流通领域则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相关食品安全理念和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的推动,各地都在助推农产品及相关特色食品的发展,因此更需要通过食品检验和生产管理相结合,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及流通走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后续也将为本地食品产业的研发添砖助力。

2 县级食品综合检验机构筹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1 房屋建设缺乏事前周密计划

原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规划财务司《关于征求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意见的函》(食药监财便函〔2015〕139号,后文简称“建设标准意见函”)中对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院、所)房屋建设做了大致规范,但该文更关注于实际使用面积,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忽略公摊面积等必然发生的情况。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无论土建施工还是旧房改造,都要先立项后实施,但由于资金来源的重要性和不确定性,往往让初次实施机构事前对项目细节缺乏深入思考。以实施项目完成机构筹建,往往会过度追求建设进度,给实施者埋下隐患,导致缚手缚脚。同时,还存在立项后才有资金细化设计同立项前需明确设计细节等矛盾,让实施者进退两难。

2.2 检验参数筛选难以找准方向

检验参数的筛选是检验机构工作的基础,也是硬件物品选择的前提条件。但参数筛选工作量大,初次接触的人员往往不易理出头绪,对整个机构的筹建和运行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3 硬件物品选择影响后续运行

仪器是检验工作开展的重要硬件基础,其最终是为检验检测服务,其配套的试剂耗材及人员工作所需的办公用品等的选购也不可或缺。初次采购仪器和试剂耗材肯定会采取政府招投标的程序,种类繁多,规格各异,数量庞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遗漏。而办公用品的采购与前两者存在相通又不同的地方。

3 对县级食品综合检验机构筹建的建议

3.1 房屋建设的规划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县级食品综合检验机构房屋建设,对“建设标准意见函”中县级检验机构的规划进行了细化和补充,个别地方与原要求略有差异。

3.1.1 总体思路

预计楼层共4楼,占地面积700 m2,建筑面积1 890 m2,其中基本实验用房700 m2、业务用房278 m2、管理用房182 m2、保障用房182 m2及公摊548 m2。房屋间宜采用轻质隔断,便于后期调整。其他建筑要求可参看“建设标准意见函”。

3.1.2 各类面积估算

(1)基本实验用房面积。①二楼:快检设备分析室35 m2,扩展地域特色检验项目或升级大型仪器预留65 m2。②三楼:试剂室60 m2,天平室25 m2,高温室30 m2,理化室55 m2,常规仪器室30 m2,大型仪器室100 m2(共4间)。③四楼:微生物检验室300 m2,包含微生物样品储存、样品制备、灭菌、操作、培养、样品后处理。

(2)业务用房面积。①一楼:废弃物暂存室40 m2(共2间)、业务受理大厅40 m2。②二楼:样品室50 m2,前处理室50 m2(共2间),档案室70 m2(共2间)、耗材储存室30 m2。

(3)管理用房面积。一楼:检验员办公室108 m2(共3~4间,按9 m2/人,12人计算,参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培训室兼会议室72 m2。

(4)保障用房面积。①一楼:消防控制室20 m2、发电房20 m2。气瓶储存间、车库、食堂等,暂未计算在内。②洗手间80 m2(每层20 m2)、电井房14 m2(每层3.5 m2)、电梯及电梯机房40 m2(每层6 m2,楼顶16 m2)。③废水处理控制室8 m2,在楼外单设。

(5)公摊面积。过道368 m2(每层92 m2)和楼梯180 m2(每层40 m2,到楼顶20 m2)等。

3.1.3 建设实施的注意事项

(1)时间规划。项目建设是一个繁琐过程,虽然国家精简了办理流程,但每个环节无法实现百分百衔接,故前期手续计划10~12个月,才能正式施工。特别对初次办理人员,这是一个逐步熟识的过程,如能勤勉多思,再调研咨询,能有效避免后续问题的发生。同时,其他部门的督查都是以立项批复进行考核,因此过分追求进度,对项目实施并非完全是好事。

(2)个别手续操作需考虑的重点。立项前除了设计的初步理念,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环评批复也是项目立项基础(各地可能会存在政策差异)。土建设计和专业安装设计最好确定一家公司,这样能避免后续冲突,同时通排风、废水废气、空调恒温等实验室基础保障条件整体性会更流畅。同理,土建施工和专业安装也最好由一家单位实施。

3.2 检验参数的筛选

3.2.1 参数选择的基本理念

根据目前的食品检验检测理念,实验室认证更偏重于参数选择,而非产品选择。①参数认证是介于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之间,能更灵活操作,涉及产品更广。②政府指令性任务,产品全检的情况相对较少。

3.2.2 参数筛选的考虑

参数的初步筛选,可以从产品到参数。省级食品抽检细则、上级和同级食品检验机构的认证参数、食品快速检测需确定检验、本地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以及地域特色产品等方面都可作为筛选思路。再次筛选,则反向筛选,从检验标准到参数。优选国家安全标准,查看检验标准中涉及的条件,特别要涉及的仪器设备。

根据笔者日常分析,建议参数至少应选择元素、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微生物、理化4个方面,农药残留可以作为初步扩展的考虑,兽药残留因为检验仪器贵、维护成本高、操作要求难等因素,可以作为第二步扩展考虑。

3.3 仪器的选择

在正反参数筛选的基础上,县级食品综合检验机构可以根据所承担的工作类型、职责任务、经费等情况,综合考虑要购置的仪器设备。

“建设标准意见函”中对仪器设备的购置提供了参考资料。但笔者认为,随着对检验技术和效率要求的提高,以及仪器的更新迭代,“建设标准意见函”中的个别前处理仪器如均质器、旋转蒸发仪、氮气发生器等可作为必选。而且随着分析仪器的日益成熟稳定,前处理反而更显重要。

另外,仪器选择存在相关性。大型仪器检测器的种类、配套进样器的数量、相关仪器的配合等都是实际采购前需考虑的因素。同时,选择相邻机构和上级机构的仪器型号,对后续实际检验的协助和复核也有裨益。

3.4 试剂耗材的选择

试剂方面的建议:①使用量大的甲醇、丙酮等可以适量多采购,但要注意纯度。②标准品和微生物试剂因根据情况采购。

耗材方面的建议:①使用频繁的离心管、容量瓶等要选择优质耐用的。②做金属参数的量取耗材选用塑料的。③容易发生交叉带入的,尽量单独使用一套耗材。

3.5 机构筹建

(1)机构级别。建议级别定为正科级。级别定高,不便于管理,级别定低,不便于沟通。

(2)机构人数。综合考虑县级食品检验机构需要12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监管部门监管任务相匹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行政负责人1人,技术负责人1人,办公室及后勤2人。参数筛选的6个方面,食品添加剂检验需要1人,元素检验需要1人,微生物检验需要2人,农残兽残检验需要2人,理化检验需要2人。

(3)人员的协作。由于仪器设备或技术操作的相通性,食品添加剂检验和农兽残检验人员可以形成互补,金属检验和理化检验人员可以形成互补,外加上技术负责人的互补,能形成检验体系双层保障。同时,由于人员数量有限,全体人员不可避免地要兼任多个岗位。

4 结语

随着经济水平日益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也越发明显,县级食品综合检验机构建设是大势所趋。只有真正整合多部门的食品检验,才能体现机构优势,发挥作用。同时,与之相配套的从上至下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才能使食品检验规范化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仪器机构食品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