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1-03-07 11:3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竞技传统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0)

1、研究目的

虽然当前西方竞技体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潮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开始突破重围,逐渐在世界体育文化体系中展露自己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分析传统体育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价值,初步尝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本文以“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电子资料库检索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研读,为本文的写作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2.2、逻辑分析法

本文运用类比、综合、归纳等方法对阅读文献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3、结果与分析

3.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渊源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首先中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主,自给自足的思想使中华民族缺乏外出探险,征服大自然的冒险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次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提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刚柔相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此影响注重养生保健和修身养性;最后中国古代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强调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严重忽视个人意识的发展,导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加注重娱乐性和观赏性,竞技性发展不足。

3.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价值

(1)传统体育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身体与心理的统一发展。它提倡人应该遵循大自然的发展与变化规律,与自然中的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并学习的生存之道,以此达到养身保健、延年益寿。此外他还强调人要内外兼修,内修心里的淡泊宁静,外修身体的健康强健,内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功利主义和金牌主义不断膨胀导致兴奋剂泛滥、营私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在当前竞技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倡导的精神内涵日益背道而驰的情况下,中国传统体育蕴含的和谐发展观可以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2)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198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要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中国领土面积宽广,居住民族种类众多,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所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具有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欠缺发展、交通闭塞与外界的来往少,传统体育受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小,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传统体育重娱乐、表演、修身养性、养生保健的文化特色。将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系统保护和整理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体育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此外还应对这些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注入新的元素。

3.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1)传统体育文化消亡现象严重。

受到体育文化全球化和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被层层封锁和包围。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于社会变迁、国民需求减弱、认同度低,大多数人不在对其进行学习和开展,从而走向消亡。一些曾经广泛普及的传统体育文化,因为散落民间没有得到良好的整理与挖掘,社会价值降低无人继承濒临消失的边缘。还有一些广泛推广的传统体育项目虽然门派众多,但曾经受到封闭思想的禁锢各个门派之间为了竞争缺乏相互之间良性的交流与学习。

(2)传统体育文化未能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

清朝末年西方入侵中国,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当今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把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却只在一部分地区得到开展。当前人们虽然增强了健身的意识,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但人们在健身时选择的运动项目依然以外来的体育文化为主,一些时尚的、有趣的甚至带着刺激性的体育项目更受欢迎,如,跆拳道、瑜伽、健美操和跑酷。而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养生气功等备受冷落,只有相关专业和一些爱好的人员还在继承和开展,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

(3)传统体育缺乏成套的理论体系和评判标准。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主要由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构建而成,他们在不同方面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当权者服务,注重人的内在价值,注重对人道德的培养,认为道德的价值重于一切;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相反,注重外在价值,追求事物的价值功能;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重视自然的规律,遵循万事万物的本源;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注重事物的实际功能,完全反对道德的价值。这些哲学思想共同构建了传统体育文化强大丰富的理论体系,但由于不同派别之间主张各不相同没有统一起来形成成套、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明确的评判标准,导致中国各种形式的传统体育衡量标准主要通过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和身体外部特征来判断,难以适应现代竞技性比赛,无法进入国际性赛事。

(4)传统体育文化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足。

武术作为中国身份的象征被世界上各个国家所熟知,但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代表之一,其发展历程崎岖坎坷。“飞叉王”郑怀贤在柏林奥运会上的飞叉表演让世界各国人民首次认识了中国武术,后来随着功夫巨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和影视作品《少林寺》等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开始流行学习中国功夫的潮流。但武术为了走进奥运会的舞台,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竞赛要求,采取了许多削足适履的改革,武术原有的文化内涵被舍弃,开始形成以“高、难、美、新”为主要特点的竞技武术,并在中国武术界获得极大反响,成为当今武术运动的风向标。这些以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为重心的改革措施,彻底丢弃了传统体育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色。

3.4、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1)更新思想观念。

要更好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创造能力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尤其是上层领导和顶层设计者的创新观念。因为他们决定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当前严峻的形势应在如何发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其次他们能更早的接触和详细的了解世界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尤其是一些体育文化先进和改造成功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改造经验可以引荐过来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道路。

(2)坚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色,融入世界体育文化潮流。

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密切联系的同时也在不断摩擦、碰撞,开始打破区域和民族的限制向世界融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应积极顺应潮流融入到世界体育文化之中,否则就会被社会发展的进程淘汰,成为记录传统体育发展进程的活化石。但在融入世界体育文化潮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不能在过程中迷失自我。每个国家的传统体育文化都携带这个国家地域环境、历史进程和风俗民情等因素,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自我的名片,如果失去了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就会被世界体育文化的潮流所吞噬,被西方体育文化所同化。

(3)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应该结合我国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9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养生和保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本身所蕴含的修身、养性、和谐的因素正是当前国民的需求。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传统体育项目由于一些原因与现代社会相脱节,我们应该对其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再创造。对那些具有娱乐性和表演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转变成游戏的方式;对于民间散落的具有一定竞技因素的民俗活动可以对竞赛的规则和评判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对于那些传统的养生术和养生气功国家应该组织专门的学者和专家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和再创造,在保留其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创编。

(4)加大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大众参与度。

当前很多传统体育项目面临消亡的危机,不仅因为国家开发保护的力度不够,还有主要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度不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篮球、排球、足球等场地设施,随处可见跆拳道馆、瑜伽馆等,而中国的传统体育太极拳、养生功和武术馆、象棋馆等却很少见。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首先增加传统体育场地场馆建设,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提供基础的配备;其次在各个地区推选出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给他发放一定的资金补贴,让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表演和推广传统体育;最后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多开展一些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活动,一方面显示国家对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5)国家联合高校共同开发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也各式各样,如果只靠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家和学者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和片面的。近年来随着国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开发,各个地区的高校也开始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和学习,国家可以与各个高校联合起来,利用高校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充沛的人力资源共同开发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高校里面开设的科目种类繁多,在研究和开发传统体育文化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出发,有利于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此外高校里面参与研究的专门人员也具有其他人员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省去了人力资源培训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加快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进程。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当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存在文化消亡现象严重;群众基础薄弱,未得到广泛的普及与推广;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缺乏成套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受西方竞技体育影响,自主创新意识不足。

4.2、建议

要更好的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坚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色,融入世界体育文化潮流;加大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大众参与度;结合我国精神文化需求;国家联合高校开发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竞技传统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竞技精神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