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与管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21-03-07 19:37王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文创案例课程

王剑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1209)

1 改革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 涉及文学、艺术学、创意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该课程建设重点是在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环境和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课件、创意展览以及实践案例,让学生具备组织、策划大型创意展览及经营和管理中小型文化创意机构,开发文创产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为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1]。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与管理》 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设计中就按照“混合式教学”的理念[2],通过学习通、腾讯会议、 微信群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上教学和面授教学的互动式学习,提升了教学效果,实现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 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与管理》课程是商科专业平台课程,根据本课程特点,创立了“学生自学、教师教学、互动讨论”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组织模式。

课程基本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课程在第一次面授课中,教师就将所有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介绍,指导学生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教会大家如何学习和使用学习平台,并和教师进行网络互动。

第二,教师将所有面授课程内容都同步在网络教学平台,课程采用在学习通平台+微信群讨论课程形式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在平台上发布课程预习内容,指导和关注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如在学习“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个章节时,教师会在讨论区设置若干问题,如“文化创新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文创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创意文化是否等同于文创? ”等先导问题。

第三,面授教学时,教师先重点调查清楚学生网络学习的薄弱点,点评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程学习内容同时,再有针对性对课程核心知识点进行讲解及总结。

第四,要求学生在面授课程完成后,再次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复习,通过收看与课程有关的视频、音频等课外辅导资料,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教师同时在网络平台端发布课程单元测试,以此来检验课程线上线下学习情况,查遗补漏。

2.1 教学内容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造力和创新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也是通过一种通过新型创意方式和技术进行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相关案例都十分丰富。因此,课程通过混合式教学,在分析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环境和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国内外最新的文化创意案例和企业,结合课程理论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策略和营销策略的研究[3]。

结合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的特点,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走访文化创意管理机构、艺术博览会和艺术创意企业,将课堂教学衍生到室外,实践与教学相互教学相长。在教学内容实施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如“中国艺术家网”“设计在线”“The Art Loss Register”“Art Experts”等国内外著名的文化艺术网站和艺术媒体,鼓励学生开阔眼界,多元化借鉴和欣赏优秀的文创案例。

在课程学习平台,教师分享优秀的国内外文创企业纪录片、 文创商业案例等视频,让学生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有初步的认知。课程讨论结合文创产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讲述文创产业的案例,围绕学生最感兴趣,又特别有体会的课题入手,如“网红”“二次元文化”等文创新课题,潜移默化地将授课内容融入讨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课程的新鲜感,教学过程中,这些案例都伴随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如“文化创新和文创产品之间关系如何? ”“日本的文具设计卖的到底是设计还是产品? ”等既有发散思维,也有贴合学生实际的提问形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当学生带着疑问和困惑来到课堂,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分类,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讨论,再进行汇报,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总结。学习过程中,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积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互动,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结合线上学习效果和归纳的问题,将其融入正式的课程教学中,以提问—回答—讨论—总结的方式将课程内容一步步推进下去[4]。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加活泼,也更加生动。

2.2 教学方式方法设计

课程的教学方式始终围绕“学生自学、 教师教学、互动讨论”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组织模式进行。

以《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与管理》课程“故宫文创产业”案例来说:教师首先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有关故宫历史文化、 故宫趣闻以及故宫文创案例等相关视频和文字资料,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习先进行了解,并带着问题回到课堂。

其次课程面授中,教师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兴趣点和相关疑问。然后结合故宫文创中不同的文创商品,让学生经过调研后,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课题专项汇报,分组讨论。同时,教师再列出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文创、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文创等国外著名商业案例,从文创策划到行销手段横向进行比较分析,再进一步讲解文创产业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状况,把相关知识点和难点融入案例,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和学习。

课程教学始终以案例分析和商业创新的思路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收集资料,结合故宫文创,思考和设计国内其他文化机构可实施的文创设计、 文化影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课程内容; 再将具体学习内容以实践案例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并讲解课程中相关知识点,答疑解惑;最后将新的问题以案例分析和商业设计的形式再次抛出,鼓励学生多收集资料,多讨论,得到自己的答案[5]。

在过程学习中设立学习小组不仅是学习手段,也可能是未来创新创业小团队,帮助他们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文创的未来发展和实践过程。

因此,课程总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仅是向学生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更关键是希望通过分析和讨论,进一步鼓励学生利用线上线下学习的机会,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甚至主动以此为契机,综合考虑后转为学生今后就业或创业的一种职业规划方向。

2.3 教学评价设计

必须强调,教学评价设计是保证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合理的重要考核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与管理》课程的评价重点是关注学生自身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采取量化考核手段,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教师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关注系统数据,及时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如课外学习视频观看、课外学习参与等。对其中暴露的问题逐一分析,及时解决,也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压力,多以讨论提问的方式抽检学生的学生状态[6]。为了保证学习效果,促进线上和线下学习同步进行,课程最后将网络学习平台的成绩汇入到总评成绩,与线下课堂学习各占考核成绩的50%。其中,线上平台考核包含线上学习时间、讨论区的积极参与度、课后的线上问题答疑以及课程单元考核。同时,为了促进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能主动进行案例分享、学习体会汇报、学习小组组织和管理等情况,设置不同加分标准。

3 实施情况: 一次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以课程《创意思维的开发》为例

3.1 课前工作

(1)按照教学计划,课前将课程相关视频及参考资料在学习通平台上传,并设置相关问题。

(2)接着通过学习通平台首先将课程学习任务和预习通知告知学生。

(3)教师课前通过系统数据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做好记录。

3.2 课中工作

(1)根据《创意思维的开发》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在对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重组后,充分准备课件案例。

(2)面授课过程中,以案例讲解、学生提问等形式进行授课。主要串讲知识点利用讲授创意思维的基本概念,创意思维如何打造等该课程的重点难点。

(3)授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鼓励学生提问,积极答疑。

(4)当天课程结束后,此课程课件上传到学习平台,以利于学生进行复习。

3.3 课后工作

(1)根据课程进度,在超星以及微信群平台上布置作业,同时回答讨论区和微信群中学生的问题,答疑并对相关作业进行评分。

(2)复习课程统计,提醒学生学习复习课中内容,为下一步改进做好准备。

(3)教师在网络平台开始就课程内容采用主题讨论、抢答等互动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思考、总结、留下自己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等线上分享结束后,再将学生关注的问题汇总上传,供其他学生参考,增加对课程的理解。

4 教学改革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既符合当前文化产业相关课程教学要求,又符合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出勤率高:《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与管理》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以来,因为课程吸引度以及评分方式的改革,学生每节课的出勤率可以达到99%,且线上自主学习率不低于线下授课。

(2)学习积极性更高:因为课程改革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鼓励。特别是从自身职业规划出发,每个人都对文创产品和文创企业有着独特的兴趣和好感,很希望课程学习的内容可以对未来就业以及创业有所帮助。

(3)课程专题讨论和作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已发表的专题讨论,学生主动留言,每个专题讨论留言都在30 条以上。学生们都已认真按时完成了3 次作业,并依次做了网络评述。

(4)学生互动积极,气氛活跃:如在《漫威宇宙的打造》的互动环节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进行了互动答疑,气氛非常活跃。

(5)进行3 次课程之后,教师在课程中以及微信群里做了调研,了解到了授课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反馈。

(6)课程在学院内进行了介绍,其混合式教学方式得当了院领导以及同事们的肯定,并作为学院特色课程进行了校级金课的申报。

(7)《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与管理》在2020年6月获得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级金课项目立项。

(8)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对文创产业有了浓厚兴趣,有相当多学生表示希望利用所学,作为今后创业和职业发展的方向。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充分的教案和教学资料准备,更要有对课程内容无比专注,投入十万分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猜你喜欢
文创案例课程
陶溪川文创街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