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武术的发展与传承

2021-03-08 07:5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传统武术武术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国内除汉族之外其他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历史经历之下形成的具有该民族特性的区别去其他民族的传统武术套路与组合形式。通过其字面含义可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包含三个不同的方面。(1)体育含义,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能满足人们除日常生产劳作外广大人民日常健身锻炼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练习者达到身体全面发展与锻炼的效果;(2)民族含义,是指该种传统武术具有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受该民族精神的支撑。这种民族特性主要表现在其于其他民族日常生活所存在的差异、文化底蕴的不同之上,民族含义在一定程度之上反应了该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3)传统含义,就是该民族的体育项目具有历史传承性,是持续传承下来的没有间断的发生。民族传统武术项目中任何一个含义或特点都是无法改变及忽视的,是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变更之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沉淀而形成的,具有其少数民族所独有的不受外界环境所影响的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少数民族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东西方体育的基本差异及西方体育对我国少数民族武术的影响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体育存在诸多差异,西方体育主要特点为竞技、注重外在、注重比赛的结果等;我国体育主要特点为注重自身修养、注重自身内在竞争、注重过程等。西方对于体育的理解与西方的体育文化随之进入我国,对我国传统的体育思想与认识产生了诸多影响。西方竞技体育自身的特有属性例如注重审美性、比赛性、集群性也深刻影响着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进步。但是这种表面上对于我国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在背后却是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巨大的冲击与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诸如难以发展、门派之争、无法形成明确规则等问题,在思想文化交流之中没有解决依旧存在,并继续影响我国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西方传入的竞技体育在中国具体的国情与思想文化的影响之下,也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某些方面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畸形。

1.2、少数民族武术发展的趋同化现象

在体育的分类中有诸多学者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健美操等一些西方体育类项目划分在同一项群之中,即表现难美项群。由于两者内在含义上存在本质的区别,强行将两者归类于同样的项群之中,并按照同样的要求去评定运动成绩、判断比赛名次是缺乏合理性与公平性的。山东省境内的查拳比赛所采取的竞赛规则、成绩评定与西方传入的健美操的比赛规则基本没有差别,均是以动作的难度、动作的成功率去评判,对于传统武术内在的精神、文化底蕴的评判并没有涉及。现今的传统武术比赛出现在发展中不断追求难度的现象,使非专业的民间传统武术爱好者没有参加专业比赛的资格,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健美操的表演类项目,为了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从少儿开始就从事专业训练直至参加正式成年比赛,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许多优点与益处的,但这些武术练习者主要从事比赛竞技套路与散打的练习。这种训练与参与模式是与传统武术相违背,使传统武术参与者对民族传统武术内涵的理解产生的很大偏差,忽视了传统武术内在的身体对抗及练习者与大自然的和谐。

2、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策略

2.1、注重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及其本质

在当今社会条件的影响之下我国的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形成了以套路组合为主要竞赛形式,以公开表演为主要宣传模式的发展大趋势,这与西方的竞技体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但在发展速度上又存在巨大差距。究其原因我国的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没有植根中国最广大的社会群体之中。现今的少数民族传统传统武术更是如此,流于表面不在注重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族传统武术的精神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经得起历史与时间的推敲,对练习者具有诸多方面的益处且是西方体育无法达到的,如修养身心及使人体会顺应自然的愉悦。民族传统武术所具备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是西方竞技体育所无法触及的。在少数民族武术的推广与发展中应突出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对其充满自信。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推广与发展是每个体育人共有的责任,认真研究其发展的独特规律与特有的文化底蕴。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与研究要认真研究其特有的技术动作、套路组合,尊重其特有的内在文化。

2.2、健全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教育体系

教育是一个政治经济稳定的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相对健全的教育体系又可以在内部促进一个国家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教育也应是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教育系统的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两者之间应当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者应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在我国现今社会经久不衰。传统的体育类院校均有武术专业,只需要在其原有的课程之中增加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就可以达到传播的效果,但在这之前就需要一大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教授者或少数民族武术老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使校内固定的武术教师进行民间采风学习最原始的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之后进行整理形成标准化的技术动作。最后将这一成果传授给受教育者,达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传播的目的;(2)其他专业均有外聘教师,在这一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开展可以借鉴这一方面的经验,聘请社会及民间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练习者且达到较高水平并得到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优秀人才,进入学校这一完整的教育系统之中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交流与技能传授。以上两种方法只能解决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技能的传授,其内在精神内涵还需要诸多学者不断进行深层次的发掘。有计划的发展与发掘传统武术可以使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不断发展,深化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

2.3、积极转变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式

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需要在继承之前优秀文化底蕴之上不断创新,使其可以适应社会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并制定适合社会大众的简单教程,突出其健身的功能。还应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精确定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提高的增强身体素质的需求。在保留其文化内涵与文化底蕴的前提之下,积极开发民族传统武术的新价值、新功能及新方法。通过改善将原有的近似的拳种进行整合,形成新的适合现今社会的新武术,但在这之前要将原有的拳种进行规范化,以免影响原有的民族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涵与技术动作。

2.4、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武术与社会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武术具有其民族的原有的文化与内涵,在进行推广与发展过程之中要适应中国现如今的发展模式。民族传统武术在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如出现与现今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出现矛盾时,应摒弃其中的糟粕,但其主要是强调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相处及自身修养的民族传统武术的精神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将民族传统武术运用到我国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可使受教育者达到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的人才,为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与动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在合理的措施之下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在处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发展的过程之中应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转变发展方式与前进道路。在一系列的措施之下,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终将不断完善与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传统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