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绣郎张雪:一针一线 绣出新生

2021-03-08 02:22周靖杰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张雪苏绣针法

周靖杰

江南灵秀浸润了惊艳时光的苏州文化,从园林之美、昆曲之雅到工艺之巧,苏州的古典文化和匠心之作让人由衷赞叹。其中传承千年的苏绣便凝聚了这里的温婉清雅,以“精细雅洁”著称,名满天下,“绣”美千年。坐落在太湖边的镇湖被誉为“中国刺绣之乡”,这里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刺绣特点而独领风骚。

张雪便出生在镇湖的一个苏绣世家。

子承母业,后起之“绣”

苏州“刺绣之乡”镇湖,家家户户只要有女子必会拿起绣针,很多女孩子就在母亲的绣架边长大。于是在这里生男孩,似乎是一件不那么高兴的事儿。

张雪是当地为数不多的绣郎。由于刺绣技艺“传女不传男”是镇湖人的老传统,张雪的母亲薛金娣盼望着能生个女儿,所以给孩子取名叫“张雪”, 取的是夫妇二人姓氏的谐音。结果生了个男孩,虽然名字没改,但最初并没有打算让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

薛金娣是知名的苏绣大师,作为薛氏刺绣第三代传人,她的作品曾于法国卢浮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等海外知名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张雪说:“我母亲是把刺绣当成她自己生命的一个人,她对刺绣的执着和喜欢超乎常人,经历过这么多之后,她最喜欢的是中国国画。”

母亲飞针引线的身影是张雪的童年记忆,儿时的张雪,没有系统地学习刺绣,那时的他,最多也就是帮薛金娣做做分线穿针的杂活儿。懂事又安静的他,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就帮妈妈分线,一条彩色细线被分成16份、32份、64份,再把这些比头发丝还细的丝线穿上针。 “小的时候我的母亲或者奶奶会加班,我就坐在她们的棚架对面,听她们讲故事……”,张雪回忆道。童年的美好回忆,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苏绣的种子。

张雪本来像大多数人一样,一步一步迈入高考,大学选择了热门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大四下学期,他拿到了英国利兹大学管理学的offer,后来又去了南京一家金融公司实习。如此看来,张雪的人生似乎和“刺绣”没有任何关联。然而在一次回乡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他帮助母亲完成了一笔此前母亲反复修改客户都不满意的订单。这件事启发了张雪,他觉得年轻人可以为苏绣注入新鲜血液,自己也能通过苏绣实现人生价值,为传承苏绣做出贡献。2011年大学毕业,他做了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所谓“大好前途”,回到母亲的工作室,当起了绣郎。

“刺绣一般都被认为是女儿活,一个男生干这行,总会被人说有毛病。”张雪很清楚,这个举动会受到身边人怎样的非议。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理解他的想法。在人们的眼中,男人就该出去干一番大事业,回家做刺绣,像什么样子呢。不过在张雪的心里,并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他有自己的一套规划。

简绣新生,弘扬文化

张雪并不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绣郎。同样是做苏绣,母亲薛金娣的作品一般是买家上门定做,刺绣的主题大多是二次创作。而张雪的刺绣之路,则是另辟蹊径,回归生活。

为了给刺绣学习打基础,张雪特意去杭州学习美术,从基础的素描开始学,一点儿也没有含糊。他的苏绣风格独树一帜,不同于以往苏绣的繁复富丽。他将诗词中留白的手法巧妙地运用到苏绣创作中,形成了极简的苏绣风格。张雪设计出来的作品,没有繁复的花纹和颜色,现代感与传统艺术交织,给人更多想象空间,深受年轻人追捧。

张雪喜爱文学,在大学唯一加入的社团就是文学社,他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尤其喜欢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雪表示:“当我读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会有画面感。这种画面做成刺绣,我个人觉得是一种自然的转变过程。”

张雪创作的《四季》、《江南风物——春柳》等作品,植根于传统苏绣,但更加简约、现代,富有诗意。最初,张雪的母亲及行内一些前辈不太看好他的极简风格作品,认为看起来过于简单。然而,流畅的线条、极简的表达、无尽的诗意,这样的作品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也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正如张雪本人所说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而是为了更好地让苏绣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张雪创作的《星空》是一幅让人惊叹“原来苏绣还可以这样去创作”、具有转折性的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获奖作品之一。据张雪介绍,这幅作品从构思到完成耗费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一般的苏绣作品针法不会超过八种,而《星空》这幅作品运用的针法多达20多种。在张雪绵密的针脚下,勾勒了一个浩瀚广阔的世界。不同的针法生动地描绘了不同星球在宇宙中的形态,疏密有度的针法和形态各异的星球营造出宇宙无穷奥妙的动态感。

张雪还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创新苏绣,做出跨界融合的作品,苏绣耳机、苏绣耳环、苏绣化妆镜等,都广受年轻人的喜爱。他甚至大胆地在纸上尝试苏绣,為苏绣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载体。

业余时间,张雪在苏州博物馆担任苏绣讲解志愿者,有时飞往世界另一个角落传播苏绣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苏绣。张雪认为,通过像自己一样的非遗文化传承者的传播,可以在苏绣文化爱好者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而他们又会将更多种子传播给更多的人。每一个人的支持与鼓励,尤其是年轻人对苏绣的喜爱,让张雪获得了创作的满足感和的幸福感,这也是他坚持做苏绣的强大动力。

在张雪看来,快乐是什么?是用一针一线,绣出新生。

坚守工匠精神,不是一件易事。在苏绣的路上,张雪始终觉得自己才刚刚迈出脚步。

“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极致。”

猜你喜欢
张雪苏绣针法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Constraints on H0 from WMAP and BAO Measurements∗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kidney-qi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y Bushenjiangya decoction
Th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Meaning of Christmas and Easter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