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研指导?

2021-03-08 02:56张同冰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研素养专业

张同冰

前不久,笔者应邀赴郑州参加了一场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两位主讲嘉宾,一位是某著名外国语大学资深教授,另一位是南方某一线城市区级教研员。或许因为这位教授参与过《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编写工作,很多英语教师慕名而来,本来仅有500个座位的会议室被挤得水泄不通。

教授的讲座主题是“阅读学习的策略”。第一部分,他着重强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几份文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课程目标演进的三个阶段(1.双基目标;2.三维目标;3.素养目标)”。他介绍了“认知性素养与非认知性素养”的区别,告诫大家要“不忘初心”,强调“倡导有教无类,更需因材施教”。还大致介绍了《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和新课程、新方案、新教材、新规划的相关内容。第三部分,教授切入正题,他主讲的内容是为什么读、怎么读、读什么,介绍了精读与泛读、语篇与语用、主题群与话题群几种方法和概念。教授的话题广泛,但很多内容都一掠而过,使人不得要领。他讲得很投入,可是会场上鸦雀无声,很多老师昏昏欲睡。

下半场的主讲嘉宾是一位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中学英语教研员,主题为“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她首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与老师分享了教师专业化的两个重要维度:系统的专业思维+严密的专业逻辑。接着从理论视角介绍了“阅读与思维”的关系,强调通过阅读建立学生思维体系的方法,然后结合真实案例(课例),详细介绍她的研究思路与重点,即“如何使阅读指导与教学相结合”。她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三方面问题:1.读什么→教什么;2.怎么读→怎么教;3.读得怎样→教得怎样。强调要通过阅读教学强化学生对感悟美的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与核心素养。为了解决老师的困惑,这位专家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和盘托出,诸如备课备什么(重点解决“What→教什么”“Why→为什么教”“How→怎么教”);怎么通过调查问卷做学情分析(要找到着力点和对策);怎样才能做到课程内容体系化、授课专业化、评价过程科学化、实操性强。她还见缝插针地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英语课堂教学的“独门绝技”、英语教师收集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资源的“私家秘籍”,以及自己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①有趣;②有价值;③有意义)、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知、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感悟,等等。

整个讲座中,这位专家现身说法,案例丰富,幽默风趣,不时与下面老师真诚交流,有问必答,亲切互动,听到精彩处,老师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会场上气氛活跃,自然融洽又和谐。

从现场不难看出,很多老师对这位教研员所讲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闪光思想来自于她的课堂、阅历、观察、思考与感悟,又正好是一线老师急需的,能够切实为老师解渴,是补充能量的“维他命”。她的讲座对老师们无异于雪中送炭。

而老师们又是怎么评价那位教授的讲座的呢?一位在场老师悄声告诉我,教授PPT里图片和文字内容的80%,他电脑里也有。这位老师的话很有代表性。很明显,教授的讲座似乎不冷不热,可有可无。

两场讲座,两种效果。这次观摩研讨会后,使我深入思考了一个问题:中学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研指导呢?

2019年11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之所望,研之所向。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孟子·梁惠王下》)

唯有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帮教师之所需,解教师之所困,干教师之所盼,动真心,用真功,办真事,才是专家名师进行教研指导的意义及价值所在。

无论是大学教授、专家名师,或是各级教研员,在面对一线教师“传经送宝”时,一定要聚焦教师关注度最高、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把一线教师最盼、最想、最急、最愁的教育教学中的实事难事解决好,实心实意帮老师“治愈”教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杂症”,方能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取信于“师”,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推崇与拥戴。

给老师讲课做教研指导,你必须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必须谙熟中学教育教学,对教情、学情,考情(中高考)必须了如指掌,了然于胸。要主动放下身段深入课堂,调查研究,与老师学生“混”熟,正如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所倡导的那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方能发现问题,方能获得鲜活的、带有“泥土味”的第一手信息,方能做到教研话题来自教学,赋能教学,服务教学,真正让一线教师喜闻乐见,产生共鸣。

当前,建设“高效课堂”无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算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改革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只有步入课堂这一核心地带,牢牢牵住课堂这个牛鼻子,教育改革才可能深化,才可能见实效。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所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课堂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支撑点,也是着力点、关键点和根本点。

学生在学校学习,最受益、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就是课堂,而课堂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课堂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体两面,唇齿相依的血脉关系。而“教师专业发展”又不可离开科学、专业、及时、精准、持续的教研指导与加持,相生相长,共兴共荣,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高质量的教研指导要紧紧围绕现阶段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发力:

①瞄准教学中的焦点——课堂教学;

②疏通教学中的痛点——核心价值/教学逻辑;

③紧扣教学中的热点——课标研讨;

④打通教学中的堵点——关键能力/专业技能;

⑤分享案例中的重点——职业发展;

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学科知识。

总之,我认为,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指导必须遵循教师教育三大定律,那就是:一、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有效;二、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有效;三、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有效。

教研工作要紧贴时代、紧贴现实、紧贴教育、紧贴教学、紧贴教师、紧贴课改、紧贴课堂,要针对当下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具体问题,突出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增强应用性和实操性。要着力培育教师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职业素养和核心价值”。聚焦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精准施策,有序推进,将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中一件件具体细碎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列出“问题清单”,逐一细化为“服务清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才能最终以立德树人和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的实际成效获得并换取广大教师的“满意清单”。

以上,就是那次研讨会带给我的点滴反思。也许,真正“解渴”的教研指导才是中小学教师真正需要的吧。

作者单位:宝鸡市岐山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研素养专业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部分专业介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专业修脚店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