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在小学传统美德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究

2021-03-09 02:05丁枫源
考试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蒙学美德小学教育

摘 要:我国古代蒙学教材最大的教育意义在于道德教育,核心价值观为“仁、义、礼、智、信”。河北省社科院原所长张圣洁和十余位古籍专家、古典文献学者精心编撰的蒙学读本,取古代蒙学读本精华,去蒙学读本糟粕,发扬正面的、高尚的内容,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国学教育提供最直接的借鉴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母语的同时,有了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反思自我的依据。

关键词:蒙学;传统文化;美德;小学教育

近年来,国学和传统文化教育走进校园,各级各类学校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及各地出版的蒙学读物数量也逐漸增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由此看来,道德都被教育家认为是人类学习和教育的最高目的,蒙学从道德修养、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作为甘南藏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结合当前甘南藏区孩子的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道德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蒙学,一方面对于藏区小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重振国学、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并借助其中的文化,可培养学生的仁爱孝悌、爱国爱家及诚信友善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 注重仁爱孝悌的渗透

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中,“仁爱孝悌”一直都被思想家、文人学者所提倡,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话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在美德教育中位居第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孝敬父母是小学阶段必须知道的一种道德规范,让“孝”文化根深蒂固。一个人如果做到了孝敬父母,才可以谈论其他的传统美德。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育大纲》及《小学生守则》中,对孝敬父母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在藏区小学教育中,利用蒙学中的有关“孝”的教育内容加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品德非常必要。

藏区儿童的大多家庭在尊老爱幼方面都比较注重,我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一、二年级阅读《三字经》,利用“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等故事,让学生知道能把心爱的东西和家人一起分享,好吃的东西先让父母、爷爷、奶奶吃,父母提出要求时应该立即答应,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礼貌待人等。

《弟子规》中“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的七个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背诵、讲解、阅读、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件小事都要讲信用,和周围的人相处要懂得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学他人之所长。

三、四年级利用《声律启蒙》九佳中“橘堪怀”和十一真中“陆橘对庄椿”中的孝亲典故等故事,让学生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体贴父母,主动承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向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和人相处时要懂得谦让等。

五、六年级利用《声律启蒙》七虞中“煮粥惜焚须”及《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等,要求学生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比自己小的孩子,关心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尊重父母的爱好和生活习惯,能站在父母的立场考虑问题;逐渐学会为父母分忧,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使中华传统美德一代代传下去。

二、 加强爱国爱家情怀

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藏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分,借助古代的经验,将爱国的思想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学生内心,使这一思想成为藏区学生必备的素养。

《声律启蒙》中,含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字、词较多,如:上卷三江“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和下卷一东“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中的“苏武节”,苏武历经磨难,但还是完成了使者的任务,最后荣归故里,他的爱国主义情怀维护了国家尊严。书中两处引用这个故事,也体现出了其中的价值。

《声律启蒙》下卷十五咸中“凶孽誓清闻祖逖”中,祖逖发誓说:“不清中原而复济(回渡)者,有如此水。”祖逖这种誓死报效祖国的情怀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朱子家训》中“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告诉我们在学会作文之前,必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才智杰出的人,即使做官,则要心中想着人民和国家。结合这些故事,针对新时代儿童的特点,教育学生爱家、爱学校、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在社会层面上,助力社会风气好转,结合《合作市文明小市民公约》,使学生做一名合格的文明小市民;在学校层面上,结合新时代藏族地区少年儿童的特点,用全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借助蒙学中的经典文化,使学生认识祖国的过去,了解祖国的今天、设想祖国的未来,培养藏区小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和人生观。

三、 培养诚信友善的品格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社会的工程,我们都要让孩子去感受诚信,就要从身边寻找榜样,从故事中寻找榜样,让他们学会模仿,学会辨别是非,学会理智地去认识事物。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借鉴和促进作用。如孔子认为诚信是朋友交往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可见,《论语》中对人与人交往中的诚信是多么重视。

在诚信教育中,我们精选《论语》中的经典段落,学习《论语》中的诚信思想,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中要诚信友善。抓住课堂这个主要阵地,让学生从合作、展示、成功、竞争、失败中体会诚信的重要。

小学一、二年级以不说谎话,要说实话、说真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借别人的东西要按约定按时归还为主;三、四年级以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认,做事脚踏实地为主;五、六年级以不随便许诺,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办到,与人相处讲信用、不嘲笑别人,不弄虚作假为主。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教育,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小事抓,从点滴抓,从细微处抓,才能见微知著。

四、 滋养勤俭节约习惯

作为藏区的小学生,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在生活起居上要求不是严格,对衣冠的整洁大方得体不是很在意,“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中、衣服,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通过学习,让他们知道衣冠整洁得体是个人仪表基本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勤于打扫自己的卧室、教室,高年级的学生要主动帮家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如今,我国的经济得人巨大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有,每个家庭的孩子能够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家長也缺失了对孩子艰苦奋斗意识教育,相互攀比、追求名牌、节日聚会等“富养”孩子的理念已经盛行,再加上网络文化的盛行,不少学生乃至家长表现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等现象。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的批示:“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蒙学当中也有“勤俭”“知足”的生活观念,有利于年轻家长和学生控制物欲的膨胀,让学生学习蒙学精神,从小就具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餐桌上的浪费,反对学习用具的浪费,反对生活中的浪费,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让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从小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五、 提升藏区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是要求学生“能力”直接转变为“素养”,部编教材已经在各学校投入使用,在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转变的同时,传统学习方法也可供我们借鉴。长期的实践证明,生活中的很多道理都是从大人那里获取的,并以此为标准来处理生活中的事;学生学习蒙学经典,不仅学会了“知识”,锻炼了语文“能力”,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而且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改变语文课堂上“一本书学半年”的状态,带领学生尊重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词汇,培养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蒙学、学习蒙学、应用蒙学,让师生在古代蒙学教育中体会语文学习的愉悦,构建适合民族地区书香校园的阅读课程体系,从而陶冶孩子们形成美好的情操,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传统美德教育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作为小学教师,要借鉴蒙学中的精华内容,在更深的层次上做好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工作,既传播国学文化,又能为同行在此方面的开拓抛砖引玉,将学生带入仁爱孝悌、爱国爱家、诚信友善的情境中,让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成为学生一生当中中必须具备的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

参考文献:

[1]赵南.重温《三字经》我国传统蒙学读物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徐新强.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J].文学教育,2009(1).

[3]张圣杰.蒙学十三经[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4]颜佳琪.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J].辽宁教育研究,2001(9).

作者简介:

丁枫源,甘肃省合作市,甘肃省合作市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蒙学美德小学教育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诚实是美德
日新才能启蒙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助人为乐是美德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