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1-03-09 02:05徐建萍
考试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看图写话低年级实践

徐建萍

摘 要: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低年级学生常常看图无意,下笔无言,这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通过实践,笔者找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看图写话;实践;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作文训练叫“写话”,其中,“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的主要形式。然而,在多次的看图写话中常见学生看图无意,下笔无言,有言无次……学生痛恨,教师困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最主要的还是要从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出发。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那么在课堂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呢?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在写话前进行点滴铺垫,在学生的看图中积蓄“雨”的滋润,在看图写话的道路上献上以下一个个小小的策略。

一、 欲要写则先看

(一)让提示语开启写话的大门

为了降低看图写话的难度,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一般会有文字提示,提醒学生如何观察图画,看看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些什么。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按照提示语的要求,从图画中寻找答案,借此弄清图画的内容意思。否则,观察图画就容易出现偏差,如下图1:

图1

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读图上的句子,将“图上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两句话画出来,再从图画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学生看提示语:把两幅图连起来看一看,再写几句话。圈出“连起来”和“几句话”这几个关键词,借助提示语弄清画意,学生再下笔就不会偏离图画所要表达的本义了。再比如图2,这幅图中的提示语就要求“她们又说了些什么呢?”,但凡遇上类似的看图写话,总有些许学生在写话中会对人物对话只字未提。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先以问题解答的形式将答案记在旁边,如提示语要求写对话,就简单地注上“说”,或者先将这个“说”字圈起来,等看完图画再纵观全图落笔写话。

图2

(二)让画面引领写话的思绪

看图是写话的基础。而图画是文字的说明或点缀,只有经过细致地观察,才能对图画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一般包括单幅图写话和多幅图写话两种类型。单幅图写话,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一般要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几个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做得怎么样),但凡将这几个要素表述清楚,图画也便直接地以文字呈现出来,不管文字如何,对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的要求,学生基本是达到了。当然,如果要写得具体那还得从总体上把握图画内容;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细节认真观察,比如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还应教给学生分清主次,观察时抓住重点。

多幅图的看图写话,在把每幅图看清楚、看明白的基础上,想想图与图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时间和地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将多幅图内容串连成一个情节连贯完整的故事。例如多幅图看图写话《小鸡过河》,在指导这几幅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1)第一幅图上画了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这时它们在商量什么?它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3)第三幅图中人物的表情如何?渡过河的它们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多幅图写话最重要的是从多幅画中找到一两幅“中心画面”,并用笔做记号引起重视,写话时则重点阐述。如上文提到的《小鸡过河》三幅图中,第二幅便是“中心画”,它展示的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把握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写话也就不会偏离主题了。

二、 欲要写则先想

画面是静止不动的,是某一情景的瞬间定格。但写话所描述的则往往是某一动态的情景或过程。看图过程中要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补充相关情境或细节,把静态画面还原成动态故事,作业写出来才会具体、形象、生动。著名散文佳邹静之先生谈论他的创作时说过这样一句韵味十足的话:“当我看到画面时,我就想到了文字;当我看到文字时,我就想到了画面。”教学时只有善于引导孩子走进画面,体验画面,孩子才能真切地体会图画的内涵。一般来说,多幅图的写话应围绕图中人物的思想言行展开联想,可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引导:(1)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2)分析人物心里会想些什么;(3)猜想人物还会说些什么;(4)推测人物有哪些行动。如果图中画的是动物,一般可以采用拟人方法展开联想。以下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有效方式:

(一)将画面搬上生活的舞台

很多的圖画内容都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面对这样的图画,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透过画面,感受到表面的形象,更走进了角色的内心,喜角色之所喜,忧角色之所忧,入情入境地体验感受,孩子们便能全身心地浸润在一个个具有生命的舞台中,再将画面转化成文字便活趣许多。

如《家里来了客人》,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同桌之间的对话表演,当客人走进家里时,作为主人你会怎么说?怎么招待客人?而客人又会怎么回应你这个主人呢?会跟你说些什么?当客人要走时,你又是如何送客人的,临走时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呢?这样将图画搬上舞台,通过表演还原故事情境,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历历在目,再拿起笔来写就有话可写了。

(二)将图画的空白呈现学生的思绪

低年级学生写话,篇幅往往只有一两百字,而且对话占据大量的篇幅,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却往往是一笔带过。而人物的动作多数是定格于某一瞬间,心理活动则是画面上无法直接呈现的,此时就要加强人物动作、心理的观察和描写指导,需要展开合理的猜想。比如,就拿《不乱扔垃圾》这两幅图来说,就可以引领孩子们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一学生一边走路一边吃香蕉,那么香蕉吃完时他会怎么想?当另一学生看到这一情景时她又会怎么想呢?让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地进行想象,将图画的空白借着思绪由语言来呈现,在絮絮叨叨后,孩子们的文字便能丰富许多。

猜你喜欢
看图写话低年级实践
把握“经纬”,定准看图写话的“坐标”
巧引妙导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能力
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培养初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