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上用核心素养表达教学目标的方法分析

2021-03-09 13:30陈锦洪
考试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广东高考改革的深入,2018年秋季入读高一的学生已按新高考方案进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到物理学科,必须立足课堂,通过物理课程完成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物理课堂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三个必须,即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理清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必须依据教材,必须依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楞次定律》一节为例,尝试用核心素养表达教学目标,提供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的实例,仅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生变化或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的参与而得到的学习结果的表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物理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目标,称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是对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的描述和规划,对学生通过物理课的学习所应发生的行为、过程、结果、心理变化等预期的描述,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应达到的要求。物理课堂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教师制定。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预期学生通过学习后所应达到的各项要求,包括学会运用能量的观点解释楞次定律,通过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实验探究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等,培养和落实科学探究方面的核心素养。

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物理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等进行。下面以《楞次定律》一节为例进行设计。

一、 依据课程标准理清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一)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理解楞次定律。用能量的观点解释楞次定律。

(二)教学提示

通过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的科学探究,强调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推理的方法,以此提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利用基于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楞次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业要求

能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

二、 依据教材确定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標

教学目标经历了双基目标、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的发展。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现今设计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必须先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在继承以往教学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升华,最终形成物理核心素养目标。《楞次定律》一节的三维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知道楞次定律的特例是右手定则,并会应用它们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 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确切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学会透过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共性的科学思维方法;

2. 通过右手定则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科学猜想的能力。

三、 依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初步设计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基于三维目标确定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等目标,因其内容和表述的不规范和不完善,不能够体现核心素养,所以需将其与物理核心素养相结合。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分别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相对应,形成初步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如下表格:

四、 完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表述

根据高中物理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确定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要求,精准把握物理核心素养水平的划分,将对应后的内容在水平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完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表述。表述如下:

A. 物理观念

(1)学会运用能量的观点解释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的特例——右手定则;

(3)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B. 科学思维

(1)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流经电流计的电流方向关系的实验,体会定性的思想方法在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等过程中的运用;

(2)通过对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实验的事实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科学推理,完成模型建构,培养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

C. 科学探究

(1)通过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实验,经历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等过程,培养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

(2)通过对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情境下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总结右手定则培养与落实问题、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的核心素养。

D.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对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实验的观察与思考、收集实验数据、严谨认真的分析、实事求是的态度,最终归纳出楞次定律,从而实现科学本质和科学态度等物理核心素养要素的培养。

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中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 忌对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上的语言含糊、针对性不强。如用“懂得”“了解”等不易操作和测量的词语来表述。教学目标设计上的语言表述一定要使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的词语。如“正确理解”“恰当使用证据说明问题”等。二、 忌对教学目标认识上的片面化。新一轮改革强调立德树人,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学生从物理的视角认识和理解自然。如果在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依旧片面地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略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必将无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无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金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楞次定律”的探究教学设计[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3):5-6.

[2]郭小玲,张军朋.目标导向式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基于加涅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原理[J].物理教师,2014,35(8):2-5.

[3]王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8-31.

作者简介:

陈锦洪,广东省江门市,江门市江海区外海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