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2021-03-10 23:15马榕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核心素养

【摘要】由于受年龄与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小学生对客观世界认识不足,健康的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也有待形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与要求,需要教师始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正确培养学生三观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作者简介:马榕(1997.8—),女,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小学,二级教师。

道德与法治是以培养学生的優秀思想品德、强化法律意识为核心的,旨在为社会输出既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能力,又集健全品格、思想为一身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教师在核心素养这一大背景下,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依托多元化和先进的教学方式,构建出更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解析

(一)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主要囊括了健康人格和珍爱生命两方面内容。健康人格主要是多种优秀人格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直接反映,主要包括下述几点:一是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也就是说,具备管理和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二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喜爱学习并且能主动学习;三是正确的自我意识,即能够客观看待自己,能够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自身意识健康积极,能够做到自律自爱、自立自强和自尊自信;四是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无论是应变能力还是适应能力都相对较强,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五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共情及人际关系都较好,珍爱生命简单来讲就是重视自己的生命,并会努力保护、爱护生命,主要包括掌握自我保护技能、树立安全意识,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有一定的理解,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道德品质

对小学生道德品质予以重点培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道德品质简单来讲就是对个人在行为上表现出倾向和特点的总称,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思想均彰显了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通常,道德品质也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道德行为,二是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又可细分为道德习惯、道德行动、道德语言;道德意识主要包含了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及道德认识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不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需要教师着重落实的目标。

(三)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对法律的看法及认识。法治观念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依法治国的精神、意识和法律至上的理念。通常,法治观念主要包括了用法、守法和尊法三个方面的内容。用法简而言之就是学生这一主体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守法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身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尊法是指学生对法律的高度尊重,能够真正尊崇法治,并认同法律尊严与权威,始终以法治信仰、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武装思想,依法维权、依法行事、敬畏法律等都属于尊法的内容。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师对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和最终行为的明确,因此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认知,需要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等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将此节内容进行整理,并细化为多个小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

2.感悟自身的成长历程。

3.生活中的小意外。

4.学会爱护自己。

上述目标的确立恰好也是对生命诞生、成长再到遭遇挫折这一过程的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达成设立的小目标,另一方面也能深刻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会得到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核心素养也由此得到了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游戏活动

相较于以往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形式,现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强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认知观念。所以,在新课改实施后,教师都在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力求通过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目的,这也是有效培养的重要路径之一。游戏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合到了游戏活动当中,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因此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部编版“让我们学校更美好”一课为例,此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充分了解学校的生活、设施、环境等,促使学生养成热爱校园、珍惜校园生活等品质,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首先,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新课:“同学们,我们身边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它是一棵大树,结满了知识的果实,里面住着关心我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猜,这是什么地方?”学生们会答道:“是学校!”教师:“对,当你们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这里便是我们共同的家,那我们应该对这个家做些什么,从而使它变得更加美好呢?”接着,为了促使学生知道自己作为学校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游戏活动:请3名位学生分别扮演校园环境管理人员的角色,如图书管理员、校园清理工、公共设施管理员……剩余学生再分成1、2、3组,分别扮演“检查人员”。第1组负责搜集学校图书馆出现的问题,第2组负责搜集学校出现的垃圾问题,第3组负责搜集公共设施问题,搜集完毕后,各组分别将问题报备给“管理人员”,最后由“管理人员”整理并呈现。以第1组为例,第1组“检查人员”发现很多学生看完书随意乱扔,有的在书上乱涂乱画,有的看完书桌椅不摆回原位……在明确存在的问题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去解决发现的这些问题,让学生由旁观者角色转变为参与者。

上述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品质观念。此外,学生在阐述如何爱护校园的过程中,保护校园环境的德育认知观念也得到了强化。

(三)基于核心素养,创设情境教学

在符合小学生年龄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课本中结合教学内容插入了许多图片、绘本故事及朗朗上口的童谣歌曲。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渗透。

以部编版“安全在心上”一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更完善的安全意识,并且具备主动避免危险行为、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多媒体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注意规避。例如,用多媒体播放安全用火为主题的视频:小宁和小明爸爸妈妈没在家,他们想玩过家家游戏,想起大人起火做饭,他们也用一个塑料罐充当灶台在里面放入木棍、纸屑想点燃,而周围还有散落的纸箱、木头……看到这时教师提问:“同学们,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会起火的,很危险!”接着教师引导:“起火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回答:“塑料罐是易燃品。”有的学生回答:“周围全都是纸箱和木头。”还有的学生回答:“如果刮风了,随着风速会引起周围物品点燃。”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在现场,你应该怎么劝说小宁和小明呢?怎样才能避免火灾发生?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深化安全意识。

又如,在学习“上学路上”一课时,可以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活动室选择一个场地当作 斑马线,并找三位同学扮演红灯、黄灯、绿灯,准备一件小警服,让一名学生扮演小交警,教师带领其余学生演练过马路,当红灯亮起时,“交警”要做停下的手势,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知道:红色是停止的意思,这个时候不能过马路。当绿灯出现的时候,“交警”做出可以走的手勢,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即使绿灯亮了,不要飞快地跑过去,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在确定无危险时才能过马路,随后教师示范,学生们跟随教师走过去。为了使学生明白闯红灯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图片。

(四)基于核心素养下,重视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不断认识、体验以及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将系统化的知识内容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以此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以“干点家务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如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家人做一次饭、炒一个菜,并通过拍照、录视频等方式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分享到班级群里;又如,在学习完“四通八达的交通”后,让学生跟爸爸妈妈出门时观察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并尝试用笔画出来,抑或是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教室,拜访孤寡老人等,各种活动不仅充实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品德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五)基于核心素养,合理制定学科主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涉及品德、历史、地理与心理等多个领域,教学内容不仅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与其他学科内容也有着知识的重叠。因此,要尝试跨学科整合适合教学内容的主题,就需要教师对各学科中重复的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整合出各学科之间共同涉及的主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将所有学科融在一起形成“大教育观”,还将道德与法治这门个体学科的综合性、广阔性体现了出来,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在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固定的教学思维,让学生课下收集一些家中的旧报纸、空饮料瓶、纸箱等废品,通过查资料等方式制作创意物品,还可以将该成品设计上广告语,写明主要材料是什么、作用是什么、优点有哪些。在综合实践下将美术创作、语文写作等课程融入进来,教师在这种丰富自由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以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为出发点,理解“绿色与环保”的主题,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善垃圾的污染问题。

又如,在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新校园的感受,可以通过“校园探秘”活动带领学生探索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了解校园,逐步产生热爱校园的感情。随后让学生对在“校园探秘”活动中的所见、所想、所知,用一段话进行描述,并用一幅画描绘出自己心中认为校园最美的地方。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将道德与法治与美术课有机结合,同时为有意义的活动做了无痕的引导,长此以往,不仅学习效率能得到有效提升,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小学生的感悟及体会更加深厚。

(六)基于核心素养,注重课堂延伸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不仅关乎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为学生创造深入社会的契机,并加以指导。例如,在学习“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或事进行收集,如某学生收集到了“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为社会、为人民付出所有”的事迹,有的学生还搜集到了“清洁工不辞辛劳,在我们还在熟睡时就在清扫街道”的场景等。学生们在学习中懂得了所有职业劳动者都值得尊重,只是分工不同、身份不同。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与“挖掘”。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本课知识点,组织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会劳动者的付出,从而为培养学生尊重、感恩的情感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结构思路清晰,并优化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游戏与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将课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质观与健全法制观。

【参考文献】

[1]文五省.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77.

[2]郭梅婷.如何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J].文学教育(下),2013(07):105.

[3]张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32):40-41.

[4]朱媛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天津教育,2021(32):46-47.

[5]曹铃.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探索[J].名师在线,2021(31):67-68.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核心素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