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老党员的对话,一次红色信仰的传承(2)

2021-03-10 05:53张国柱田玉成闫树声张端
金秋 2021年21期
关键词:建党革命红色

※文/张国柱 田玉成 闫树声 张端

本期特别策划

对话建党精神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概括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短短32个字,浓缩百年奋斗,揭示历史真谛。32字建党精神字字千钧,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丰富滋养,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

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有助于我们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张国柱向观众宣讲红色故事

本刊从今年10期开始在上半月刊推出“对话建党精神”系列报道,请看第二期特别策划《一场新老党员的对话,一次红色信仰的传承》。

老党员张国柱说:收藏革命史料 传承红色基因

我生于1945年,在西安第34中就读时,聆听过红军将士关于过雪山草地的报告,十分敬仰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勇于牺牲的精神,期盼未来能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64年梦想成真,在党的教育和军队的培养下,我不仅加入了共产党,而且成长为一名正师职干部。在职时,多次立功受奖,还被军委空军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号召全体共产党员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要“以史为鉴”,代代相传、弘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留有许多血与火洗礼和艰苦岁月印记的革命史料,它们是百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载体,它们背后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因此原因,我2001年退休后,就钟情于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货币和革命文献的收藏。20余年,收集了千余件藏品,其中有不少为珍贵的革命史料。如:1926年出版的《向导》丛刊;1937年的《毛泽东自传》;1938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红四方面军的油印本“红色战士读物《消灭刘湘》”,以及红军时期的货币票证等。我在收藏研究这些文献史料的背景、作用及人物中,深深感悟到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升华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2019年11月3日,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说:要把“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为了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这些年我做了如下努力:

一是注重探究红色藏品的历史及文献价值。我曾先后在20余家报刊上发表《红军纸币慰英灵》《珍贵史料背后的感人故事》《〈抗战文选〉背后的秘密》等文章百余篇。其中关于早期毛泽东自传版本、长征版本、刘志丹故事版本的流传和考证的论述颇有影响。出版了《尘封的红色经典(上下)》《中国抗日战争珍贵文献(七册)》等。

二是举办展览、讲座。曾先后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大唐西市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部队营区等举办纪念建党、纪念抗战胜利、纪念长征等展览。事迹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众多媒体报道。2016年庆祝建党95周年时,西安电视台还录制播出了我费时十年揭秘《抗战文选》编者“向愚是谁?”的上下集专题片。

三是无偿捐献。先后向陕西省政协文史馆、陕西省档案馆、图书馆,以及市、县图书馆捐献文献、图书四百余册(件)。

四是让珍贵文献重生。2001年9月9日毛泽东25周年忌辰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以我收藏的文献为蓝本,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毛泽东自传》影印和简化字对照本的首发式。毛泽东之孙毛新宇为读者签名留念。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该日,购书队伍长龙不见尾……开门不到40分钟,已售书260余册。此书成为当年最畅销之书。各地连载新版《毛泽东自传》的报纸也成炙手之物。不仅在全国掀起了《毛泽东自传》版本的考证热,还推动了各地毛泽东文献收藏的风潮。

由于传承红色文化成效好,我被西安龙首村干休所评为“优秀党员”,获陕西省收藏家协会“文物保护奖”,被全国纸品收藏联盟评选为“全国纸品收藏首届十佳人物”。

党员简介

张国柱,笔名润株,1945年生,1964年入伍,2001年从正师职岗位退休。在职时,多次立功受奖,被军委空军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退休后,钟情于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货币和革命文献的收藏。现为西安市收藏协会名誉会长、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已出版《军队基层组织工作实用手册》《藏海拾贝》《尘封的红色经典(上下)》《中国抗日战争珍贵文献(一套七册)》等。

老党员田玉成说:踏上“赶考”路 再谱新篇章

我是1960年在西安商业系统入党的,后来又入伍当兵。1966年1月,我退伍后到了航天系统771研究所,到1997年退休,为我国航天事业奋斗了30年。30年来,我当过设备仓库保管员,科室办事员,处长、支部书记。我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带领处室干部千方百计为科研生产服务,为科研战士排忧解难,为保证完成航天产品任务保驾护航。771所在发射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探火工程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也成为实现笫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践行者、见证者。

退休之后,我学会了上网,自觉以“网络为岗位,笔和相机为工具,以论坛发帖和报刊投稿为本职工作”,结合党的中心任务,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彰善瘅恶,弘扬正能量。20多年来,在陕西省委、西安市委宣传部门和航天科技集团举办的多次征文活动中获奖,被媒体誉为“银发撰稿人”,2018年被评为“第六届华商网优秀网友”。

入党60年来,我始终牢记入党誓词,时时、事事、处处严格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工作、学习,处处以身作则,出色完成任务。在商业部门年年是“红旗手”,在部队年年是“五好战士”。到了航天系统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些荣誉说明,我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参加了多种庆祝活动。“七一”这天,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使我心潮澎湃,思绪难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虽是一位耄耋老人,但在伟大的建党精神感召下,我一定不忘初心,把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在青年一代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简介:

田玉成,1939年生,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航天九院771研究所退休干部,高级政工师,曾任处长、党支部书记等职。爱好写作和摄影,退休后,坚持在网络发帖和给报刊投稿,被报刊聘为“银发记者”,网站评为“优秀网友”。

老党员闫树声说:我与党史的不解之缘

1960年9月1日,我提前一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今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系,留本校中共党史教研室任助教。从此,便与中共党史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我崇尚、坚守和践行的职业。

在我工作过的西北政法学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所从事的专业都属中共党史范畴。退休之后,2005年5月至2008年8月,我还应邀参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内容大调整,继续发挥余热。

使我最难忘怀的还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的27年。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1950年7月1日,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延安革命纪念馆正式成立。这也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最早的革命纪念馆。在这个大平台上,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事求是搞好尊重历史的陈列展览。周恩来总理曾说:“一部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科书,要尊重历史,要实事求是。”我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期间,一直把周总理的话作为座右铭。据资料记载,延安革命纪念馆建馆至今71年,对基本陈列内容共进行了11次大调整,我参与了5次,使陈列展览从内容到形式更科学、更真实、更富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滋养。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提升“悟思想”的境界,增强“办实事”的自觉,激发“开新局”的勇气,汲取履职尽责动力,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党员简介:

闫树声,1938年出生,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原陕甘宁边区史研究所所长,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老专家咨询服务团团长。

新党员张端说:最朴实的行动源于最深沉的信念

如果单论入党时间,早在2007年大学读书期间我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回想起彼时的自己,似乎对“共产党员”这四个字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直到2008年5月12日那一天,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小事儿让我备受震撼。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西安震感明显。那一瞬间,突如其来的剧烈晃动几乎吓住了所有人。我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被家人拽着逃向户外。

当时,刚毕业不久的我,是西安一所高校的专业课教师。5月12日没有课,我正在家里准备第二天一早的课程。从没有经历过地震,我慌了神,脑子里只想着“明天一早的课应该不能上了,我得给教研室主任请个假。”我清晰地记得,电话拨通那一刻,听到老教授赵全章安慰的声音,我哭得稀里哗啦。“学校已经停课了。别害怕,注意安全,要听党和政府的指挥。”

原本以为学校停课了,已经70岁高龄的赵教授也不会再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学校去,谁知第二天一早,我就听到同事带来的消息:“老教授5月12日下午就赶到了学校。”真的,当时我感到一丝羞愧,但更多的是不解,“老教授折腾啥呢?不怕路上再有余震吗?”害怕领导批评的我又一次给老教授打了电话,想表达下自己的处境,确实不方便去学校。可接下来这位老党员的一番话,却令我铭记一生。

“我还有几百号学生啊!他们都十七八岁离开父母到学校读书,经历这么大的事情能不害怕吗?我怎么能只想自己不管学生呢?不过别有心理负担,你在我眼里也是个孩子,比学生大不了几岁。作为一个老人,我完全理解你的情绪,非但不怪你,还希望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但作为老党员,也希望你更坚强勇敢,早日成长为一个发挥表率作用的共产党员。”

我又哭了,不再是因为害怕,而是震撼内心的感触,有对老党员深深的敬仰,也有对自己的反思和自责。那一刻,我一下子理解了“共产党员”这四个字的含义,那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是一种初心与使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需要豪言壮语,最朴实的行动源于最深沉的信念、最坚定的信仰。

多年后,我变换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却始终记着老教授的这番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历史的厚重性和现实的时代性,它不仅在已经走过的100年历史实践中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闯过一道道沟坎,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而且也是引领我们党风华正茂再出发的精神财富。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伟大建党精神犹如指路明灯,照亮党和人民灿烂光明的途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继承和光大建党精神,既是光荣的使命,又是艰巨的任务。只有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再作新贡献、再出新奇迹、再创新辉煌。

我是一名党员,时刻激励自己要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困难面前迎难而上,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党员简介:

张端,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记者,执行新闻采访任务千余次,采写新闻报道4000多篇;参与编辑出版书籍《人民的作家柳青》一部。2018年被评为西安市首届文化领域“西安之星”;2019年获评西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2020年获评西安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建党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建党百年颂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红色在哪里?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