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实猎与外滩那座塔

2021-03-10 05:54董云虎
金秋 2021年21期
关键词:传教高塔外滩

※文/董云虎

在上海外滩,有一座高高耸立的信号塔。这座建于1883年的高塔不仅早于外滩的众多高楼,也是太平洋西岸最早的现代气象信号塔,曾经的远东第一高塔,如今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城市地标性建筑。但即便是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人恐怕也很少会知道,这座给各国海上船只指引上海方向的信号塔,最初的名字叫“郭实猎信号塔”。自开埠后,上海这座城市的街道、建筑,多以洋人名字命名,为什么这座洋人建造的信号塔,却用一个中国的名字来命名呢?英国国家肖像馆中的一张肖像画告诉了我们答案。原来,这位有着传统中国名字与中国人打扮的“郭实猎”,长着一张典型的洋人脸。

郭实猎,1803年出生于普鲁士,是一位传教士。25岁后,他一直活跃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一带。1832年,郭实猎乘坐东印度公司“阿美士德”号货船沿中国南海岸线一路北上。身为传教士,他的工作却是给鸦片商做翻译。尽管贩卖鸦片似乎有违上帝的旨意,但这份工作能带他去更多地方传教,更能提供不菲的传教经费。于是每次停泊,都会发生戏剧性的一幕:郭实猎在船的一边派发传教单,船的另一边则在卸鸦片。

在传教和翻译之外,郭实猎的身上还肩负着第三个任务:通过与中国人的沟通,收集中国沿海城市和港口的情报。正是在那次旅程中,目光敏锐的郭实猎发现了上海这颗“遗珠”。现收藏于大英图书馆中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航行报告书》是当年郭实猎和东印度公司共同的调研成果。在这份报告中,郭实猎这样评价上海:这是商业中心上海第一次被带入欧洲的视线中,以前对它的些许评价都是不相符的。这个地方拥有极大的对外贸易的优势。更难得的是,它还没有被人发现。“阿美士德”号获得的第一手情报,后来成为鸦片战争中英军作战计划的依据,而他们对广州以外的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地的调查,正是《南京条约》选定五口通商的依据。

郭实猎还有一个笔名,叫“爱汉者”。他使用这个名字主编了中国最早的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本刊物对传播近代科技文化有着开创之功,《海国图志》就大量参考引用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幅清朝道光年间曹史亭绘的《凤楼远眺》图。画作描绘了19世纪初上海城东门外万帆林立、商铺云集的盛况。相信这就是“郭实猎们”当年在黄浦江上见到的景象。

史家说,郭实猎发现了一座伟大的城市,并预言了它的未来。这也许就是当年用他的名字给远东第一高塔命名的原因。他让欧洲认识了上海,但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之火。

猜你喜欢
传教高塔外滩
去外滩兜兜风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夜登牧师塔
高塔上的长发公主
上海行之东方明珠
浅析1869年—1926年中华内地会在江西传教活动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湖南教会之传教
摆渡的人
外滩啊外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