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一抹军绿

2021-03-10 05:54赵晓舟
金秋 2021年21期
关键词:军垦军校农场

※文/赵晓舟

我从小就很向往军中的那一抹绿色,这个当兵的愿望在我高中毕业后不到一年就不知不觉地实现了。临走那天,为了不愿看到父母因送我而泪流满面,便在家中茶盘底压了一张写有“胸怀红日跨征尘,甘洒热血志从军。年少自有凌云志,誓为祖国守乾坤”的纸条后,独自前往公社(即现在的乡政府)集合。

当时,我们新兵乘坐的是货运火车,历经五天四夜才到达临时指定地点。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挑选到轮训队当上了通信员,多半年后晋升为文书兼军械员,期间还被评为“雷锋式的先进战士”并荣立三等功。一年后,军地先后恢复高考,我顺利地考入某军校指挥专业。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军校,可谓是百废待兴,有水平的老师是刚刚被解放出来的“臭老九”,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文化水平高的老师有很多都是从地方院校调进来的。好在这些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刻苦钻研精神十分高昂,所以,教学严谨,校风清新,处处呈现出争分夺秒要把“文革”损失夺回来的氛围与状态。这“文革”后的第一届军校生年龄大小悬殊,文化程度高低不一,职务差别明显。我们班年龄大的同学都已经结婚并有了孩子,每逢节假日,这些同学的媳妇领着孩子来学校找丈夫团聚,我们这些“小字辈”就得自觉腾出宿舍回避。有时不慎冒失闯进宿舍,也常闹一些尴尬。在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初中文化程度,是保送进来的小兵,在文化课方面是我帮扶的对象。开学第一周,这个小同学晚上睡觉说梦话喊妈妈拉灯,叫醒后一问才知道他想上厕所。在职务方面,连、排、班长和战士都有。欣慰的是,在学校不论职务高低,最有威望的人是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在第一学期开设的4门课程考试中,我的成绩均在90分以上,总成绩列全班第二名,为此还受到了大队嘉奖。军校学习中最让人难忘的是实战演练,最有兴趣的是观看军事保密电影,最兴奋的是与地方大学生联欢。我学习的是指挥专业,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除了公共课和专业课外,还必须学习通讯、驾驶、救护和军体课。实战演练就是把学员运送到一个不确定的地方,让每个人轮流担当一定级别的指挥员,按照假设敌情,运用所学的知识组织指挥作战,这是检验指挥员综合素质的基本方法,很有效也很具挑战性。

作为“文革”后第一批科班出身的军官,我在获得军校提前一个月晋级奖励后毕业了。在任职前的军事干部培训中,我又一次以总成绩第二的位次担任了某部高炮连指挥排长。初出茅庐的我,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军事训练中新招频出,咄咄逼人。当年我被上级评为优秀教官和精神文明优秀干部。在赞扬声中也引来一些非议,什么“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出人头地”等等,最后终于引发了一场“舌战”,结果是两败俱伤:我被派往某军垦农场去种地,那位与我“舌战”的上级则被转业到地方工作。人常言:时有佳运,风调雨顺。那年我们种的千亩小麦、千亩水稻、百亩向日葵、几十亩西瓜均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一有空闲,我就带几个部下到田间地头欣赏自己的劳动杰作。在军垦农场我待了8个月,离开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上级首长视察北部防线路过农场,恰逢我值班,汇报工作时领导问我“小鬼,是哪年提干的?”我回答:“去年从军校毕业提干的”。紧接着首长问“学的什么专业?”我回答:“指挥专业。”首长很严肃地说:“乱弹琴,学指挥用来种地。”一个月后,我接到了执行接新兵的命令,此后不久我就被调到部队机关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了协助地方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的追剿任务、抗洪抢险任务和部队实战演习,并多次受奖。1987年秋天,由于视力原因,我被迫结束了自己的10年军旅生涯。

我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学会了做人,懂得了责任,校正了自己的成长坐标,所以至今我依然难忘那一抹军绿。

猜你喜欢
军垦军校农场
农场假期
军垦文化之乡放异彩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伊犁放歌
冀军校
农场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一号农场
军垦文化在兵团和谐边疆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