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护理模式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行为问题、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1-03-10 03:43徐小奇周德媛王春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互动式效能支气管

徐小奇 周德媛 王春燕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浙江绍兴 312000

儿童支气管哮喘为慢性疾病,病程长,由于患儿的行为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意识较低下,对疾病的控制管理能力差,哮喘容易反复发作,加上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可导致患儿出现胆怯、意志消沉、性格孤僻、爱吵闹、脾气暴躁、不喜社交以及乏力等一系列异常性格和行为问题[1]。此外,也给照顾者造成较大的挑战以及负担,降低其自我效能,影响患儿的恢复效果以及身心发展[2]。照顾者自我效能是指照顾者对自己所具备教养能力的知觉和对保持孩子身体健康,促进孩子全身心发展的信念,为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核心家庭因素[3]。本研究就对互动式护理模式在哮喘患儿临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行为问题、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6月收治绍兴市人民医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12岁,平均(6.22±2.43)岁;②病程5个月至7年,平均(3.48±2.13)年;③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以及X线片等辅助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研究近期曾患有其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②同时合并器质性疾病、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者;③具有认知障碍或严重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所有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表示对研究内容理解。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系统随机抽样分成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实施常规医院诊疗以及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出院后随访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予以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互动式模式,具体如下:①环境护理。入院后与患儿及家属积极交流,掌握各患儿的性格、爱好,为其准备一些玩具、医疗设备,治疗期间与患儿进行互动游戏。将患儿病房墙粉刷成彩色,并绘制各种卡通图案,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且童趣化的住院环境。此外,在室内摆放各种患儿喜爱的玩具,并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②互动式健康宣教。根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若患儿性格内向,可采用卡通动漫手绘、播放动画宣教视频的方式将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向患儿展示和讲解,讲解语言应尽量幽默、夸张,以调动患儿的学习兴趣。讲解完毕10 min后,鼓励患儿复述手绘、视频内容及相关护理信息,并对复述正确或表现良好的患儿予以奖励,可给予小红花贴纸、漫画书等小礼品奖励。对于复述错误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再次进行讲解,并鼓励其复述以进一步加深患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针对性格外向的患儿,可采用诱导式提问方式,鼓励患儿表述对疾病的认识及经历感受,及时纠正患儿的错误认知。通过评价正确给笑脸,评价错误给哭脸的形式再次加深患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宣教期间同时邀请患儿照顾者参与进行互动,与患儿一起共同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并着重向照顾者教导患儿日常饮食、药物使用及康复运动等相关知识。③互动式心理干预。采用童话故事讲解的方式增进与患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向患儿介绍故事中勇敢、坚强、乐观的人物,并鼓励患儿向其学习,坚强乐观的面对困难,面对疾病。每日查房时应主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互动交流,并可给与积极性的言语例如“小朋友今天真乖”“小朋友恢复的很快,精神好多了”“家长您辛苦了”等进行鼓励。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患儿及照顾者的情绪变化,对于具有明显焦虑或抑郁情绪的儿童,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让患儿了解到疾病症状是暂时的、可控的,给予其治疗的信心,鼓励患儿之间相互进行交流,互相分享并了解其治疗后的感受。此外关注照顾者的心理情绪状态,耐心倾听其诉求,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邀请其共同参与患儿的治疗计划制定,让其掌握患儿的治疗情况,向其介绍近期医院治疗成功的案例,缓解其负性心理情绪。④互动式家庭护理。出院前详细向患儿照顾者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居家护理以及运动指导等内容。教导照顾者学会辨别患儿哮喘发作前的先兆症状以及处理方法。同时通过微信交流,加强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庭出院后的互动交流,定期掌握患儿的居家康复情况,并及时给与指导和治疗意见。此外,创建以责任护士为群主的病友微信群,鼓励各患儿家庭相互讨论哮喘疾病的认知及饮食、运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促进患儿家庭之间相互交流,在彼此交流间相互鼓励、分享、关心以及监督。责任护士定期查看群内聊天内容,并与患儿及照顾者进行互动,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纠正讨论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同时向患儿及照顾者居家护理工作给予认可和鼓励。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干预后6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以及照顾者的自我效能。

1.3.1 临床疗效评价 干预后采用自制评价问卷(Cronbach's α=0.72)将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4个等级进行评价:①临床控制为支气管哮喘症状完全改善;②显效为支气管哮喘症状明显改善,患儿仍需服药,偶见咳嗽;③有效为支气管哮喘症状有所改善,患儿需服药;④无效为支气管哮喘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甚至发生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行为问题评价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5]父母卷对干预前后患儿的行为进行测试,评价是否存在行为问题。该量表共归纳为9个行为因子,共113个评价条目,每个行为因子采用3级评分法进行评价:0分,无此表现;1分,偶尔有此表现;2分,明显或经常有此表现。得分越高表示患儿该行为问题存在情况越严重。

1.3.3 自我效能评价 采用家长自我效能量表(SEPTI)[6]对干预前后哮喘患儿照顾者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价。SEPTI量表共有8个评价53个评价条目,包括情感依恋、生活常规、教育、养育/重视/同理心、游戏、约束/限制、保护维度以及总效能。每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法(1~6分)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6个月期间,随访率为100%,无样本流失。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2.2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的行为问题CBCL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CBCL行为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行为问题CBCL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的行为问题CBCL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t1值和P1值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2值和P2值为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t3值和P3值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4值和P4值为两组干预后比较

组别 交往不良 抑郁 分裂焦虑 社会退缩 强迫性 体诉 违纪 多动 攻击性对照组(n=45)干预前 2.65±0.87 3.28±1.22 2.87±0.98 2.03±0.45 2.98±0.89 2.76±0.87 2.27±0.65 4.76±1.92 6.98±2.10干预后 2.23±0.45 2.76±1.02 2.50±0.67 1.86±0.30 2.65±0.66 2.31±0.43 2.01±0.43 4.03±1.26 5.56±1.02 t1值 2.876 2.194 2.091 2.109 1.998 3.111 2.238 2.132 4.080 P1值 0.005 0.031 0.039 0.038 0.049 0.003 0.028 0.036 0.000观察组(n=45)干预前 2.59±0.92 3.31±1.19 2.83±0.91 2.10±0.39 3.10±0.91 2.81±0.75 2.30±0.59 4.80±1.87 7.01±1.98干预后 1.68±0.32 2.05±0.78 1.12±0.22 1.45±0.21 2.01±0.43 1.02±0.33 1.27±0.44 1.67±0.54 2.76±0.98 t2值 6.267 5.940 12.253 9.844 7.265 14.654 9.388 10.787 12.905 P2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t3值 0.318 0.118 0.201 0.789 0.632 0.292 0.229 0.100 0.070 P3值 0.751 0.906 0.841 0.432 0.529 0.771 0.819 0.920 0.945 t4值 6.682 3.709 13.127 7.511 5.450 15.965 8.069 11.549 13.279 P4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儿照顾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照顾者的自我效能量表(SEPTI)各项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照顾者(P< 0.05),见表4。

3 讨论

学龄期儿童阶段为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反复迁延的哮喘可影响患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影响患儿的自我情绪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使患儿表现出各种行为问题,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均造成较大的负性影响,降低生存质量[7]。有研究发现[8],大部分哮喘儿童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行为问题,男童主要存在强迫性、多动、违纪、分裂焦虑等外向行为,而女童多存在社会退缩、抑郁以及体诉等内向性行为。患儿病情控制不良、疾病造成的经济压力等因素均给照顾者造成重大负担,加上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无法正确及时的处理突发情况,从而在患儿疾病反复发作的过程中丧失信心,使照顾者的自我效能降低,影响照顾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患儿的疾病康复效果[9]。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提出了哮喘管理理念,强调了哮喘治疗进行管理的最终目标为哮喘维持控制,而有效控制的前提是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10]。传统的哮喘儿童护理管理模式只关注疾病的治疗,忽略了儿童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尤其照顾者的心理变化,往往无法取得满意控制效果[16]。

表4 两组患儿照顾者SEPTI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儿照顾者SEPTI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t1值和P1值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2值和P2值为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t3值和P3值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4值和P4值为两组干预后比较

组别 情感依恋 养育/重视/同理心 保护 约束/限制 游戏 教育 生活常规 总效能对照组(n=45)干预前 4.26±0.82 4.23±0.58 4.11±0.45 3.01±0.52 3.10±0.55 3.22±0.87 3.87±0.45 3.98±0.67干预后 4.59±0.65 4.49±0.53 4.39±0.51 3.32±0.48 3.65±0.52 3.65±0.79 4.18±0.76 4.32±0.72 t1值 2.116 2.220 2.762 2.939 4.874 2.455 2.354 2.319 P1值 0.037 0.029 0.007 0.004 0.000 0.016 0.021 0.023观察组(n=45)干预前 4.22±0.79 4.19±0.61 4.09±0.51 3.09±0.49 3.08±0.43 3.29±0.91 3.98±0.51 4.01±0.72干预后 4.97±0.69 4.76±0.61 4.71±0.48 3.61±0.51 3.98±0.61 4.01±0.88 4.55±0.89 4.98±1.01 t2值 4.797 4.432 5.939 4.932 8.089 3.815 3.728 5.246 P2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t3值 0.236 0.319 0.197 0.751 0.192 0.373 1.085 0.205 P3值 0.814 0.751 0.844 0.455 0.848 0.710 0.281 0.838 t4值 2.689 2.241 3.065 2.778 2.762 2.042 2.121 3.569 P4值 0.009 0.028 0.003 0.007 0.007 0.044 0.037 0.000

互动式护理模式是指让患者及其照顾者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以平等护患关系为基础的一种双向性护理方法,能够显著的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患者治疗主动性[10]。近年来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护理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11]。刘梅鼎等[12-13]研究将互动式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童肺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改善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将互动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儿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不同患儿的性格特征进行评估,通过童趣化的绘图讲解、动画视频讲解的方式有效加深患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记忆,并且能够提高其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效能,并主动的接受相关治疗任务。此外采用故事讲解、游戏互动以及童趣化的语言等方式与患儿进行互动,能够拉近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切与关怀,从而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改善患儿消极的心理情绪,逐渐消除恐惧感和厌烦感。王丽婵等[14]研究指出,3~8岁年龄段的小儿的自主意识已经得到强化,会通过视觉、触觉以及听觉与周边人进行互动并对世界进行认知,从而逐渐构建自身新的三观。在此阶段采用进行互动实施言传身教,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儿童内心的学习细胞,主动的学习并且利用相关知识点,从而达到高效的健康教育目的。此外通过对病房环境童趣化改造,为患儿播放喜爱的音乐,使病房变得更温馨,也让患儿及家属能够感受到我院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增强患儿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使其心理状态逐渐趋于良好[15]。此外,本研究还注重与患儿照顾者的互动交流,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治疗同时关注照顾者的情绪变化,在院期间认真耐心的教导照顾者疾病相关的日常饮食、药物使用及康复运动知识,使照顾者能够充分掌握患儿疾病的治疗事项及突发情况应对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照顾者对患儿疾病治疗的信心,感受医护人员的亲切和温暖,改善心理状态[16]。出院后采用微信的方式继续与患儿及其照顾者进行互动交流,不仅能够密切对患儿的院后恢复情况进行监督,给予院后连续性护理,及时处理患儿院后出现的突发情况,进一步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互动式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以及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水平均显著优于仅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了互动式护理模式在支气管哮喘儿童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互动式效能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曲霉与支气管扩张症研究进展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