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探究

2021-03-10 19:09陈凌峰覃会优
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布依族非遗产品设计

陈凌峰 覃会优

摘要:探索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思路和创新方法,缓解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濒危状态。打造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特色文创品牌,提升布依族文化知名度。对望谟布依族文化与蓝靛染工艺概况进行整理,分析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现状。借鉴优秀设计案例,结合新时代消费需求,总结创新设计方法与思路。结合文化梳理、核心素材提取、多学科融合等思路,重构视觉元素与概念元素,综合提升文创产品的民族感和现代性。采取树立品牌意识、拓宽传播渠道等方法,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结论为包括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在内的传统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非遗”视角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传统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2-0038-03

引言

贵州省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工作,结合国家提出的“非遗”保护“十六字”指导方针,于2014年又颁布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为“非遗”文创设计指明了方向。规划指出在开展“非遗”资源深度调查的基础上,探索文化创意与延伸品的设计研发工作,助推民族品牌建立。望谟县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源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是区域文化、民族风情、民俗活动等民族文化最重要且最直接载体。因现代工业发展等因素的冲击,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传承与发展情况堪忧,濒危趋势凸显,虽然相关文创产品遍地开花,但文创产品缺乏文化内涵与设计方法,无法很好地体现民族感与现代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遗”视角下的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思路,期望以此加强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工艺活态传承、推动“非遗”产业进步。

一、望谟布依族文化与蓝靛染工艺概况

望谟县位于贵州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部,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望谟境内布依族是生息、繁衍于北盘江下游以东和红水河下游以北这个地区的土著民族。稻作农耕是布依族传统的生计方式,长期以山为伴,以水为邻造就布依族人柔顺、温和的民族性格,其内在的精神世界有着坚强的民族气质作为精神支柱。勤劳智慧的望谟布依族人民,依托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生态环境创造了布依族蓝靛染等多项传统工艺。

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并于2015年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已流传千年,早在宋代《宋会要辑稿》中,便有记载布依族盛产蜡染斑布的景象。《望谟县志》记载,望谟布依族人家都有轧棉机、纺车、木质织布机,备有蓝靛染缸。他们自己种棉、麻,自己纺纱织布凹。通过将蓝靛草浸泡发酵,加入土碱、石灰等材料促进沉淀,形成蓝靛染料,加入高度酒和水形成染液,再将白布或白线浸入染缸,并根据浸染的次数和时间染成月白、月蓝、蓝、深蓝等色,具有一定驱蚊防虫功效。他们的蓝靛染技艺与周边册亨县、贞丰县大体相同,但工序更为繁多,技艺要求更高,产品不易掉色。不同的织布工艺可将染成的线织成花格布、芝麻布、花椒布等纹路【2】,是日常生产生活和礼品馈赠的绝佳选择。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显示出传统性、区域性、实用性、民族性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社会、审美、保健和教育等价值。但因制作繁琐,成本高,受工业化产品冲击严重,逐渐走向濒危,呈现工艺流失、布料掉色、文化内涵缺失、创新力不足等状态。相关保护主体通过传承人改善工艺流程,相关企业开发文创产品,专家学者提出拓宽文创产品应用范围2等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

二、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现状

(一)設计概况

通过对望谟地区布依族相关的服装工坊与文化创意公司进行实地调查,深入研究相关文创产业与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发展现状(图1),分析现有文创设计相关问题,得出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已经开始流失,引发文创产品整体辨识度不高,原创程度较弱,文化内涵层面的挖掘不够深入,表达方式不够丰富等问题。

1.服装工坊占据主流:望谟县内与蓝靛染工艺相关企业工坊主要以服装加工厂为主,例如望谟县打易镇新屯村欣鑫服装厂和韦氏服饰加工厂,其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员工3-7人左右,主营制作相关布依族传统服饰,消费群体为为本地中年为主。相关辅料来源于国内各大批发市场,男装以蓝白格纹为主,女装包含龙图腾、植物图腾与几何图腾等。而经走访调查,员工对缝制辅料和花纹的含义了解较弱,款式设计由流水线员工自我设计,低价产品占据市场主流。其服饰和文创产品逐渐脱离布依族传统意味,在其制作的“布依族传统服装”上出现与布依族不相关的结构或纹样,村内作坊受现代文化冲击严重。表面望谟布依族文化从村级就开始流失,对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2.创意产业已有萌芽: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起步较晚,受到周边诸如兴义市布谷鸟服饰有限公司、都匀市吾土吾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荔波县的布依布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文创企业的启发,望谟县本地青年王女士成立了山谷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周边县市的文创企业具有一定品牌意识,其产品主要以布依族蓝靛染服饰类文创产品为主,文创产品成熟度较高,已开发少量系列化文创产品。而山谷花的文创产品设计尚处在创意磨合期,其服装类文创产品具有一定民族文化挖掘意识,纹饰、造型从老旧服饰中提取。但在创意上,对于多重文化符号的提取与转译能力还不够高,多以元素拼贴为主,材料载体突破意识还不够强,系列化产品还不够多。

(二)问题分析

1.传统工艺流失,辨识度有待提升:传统手工染布行业缺乏商业化意识,设计感也不强,整体呈现高成本低利润的状态,大量布依族人为谋求更美好生活外出打工,蓝靛染工艺的传承情况堪忧。传统染布工作的日趋衰落,引发了工艺流程与纹样造型的流失。因对染布时间、温度以及染布次数等细节的忽视,部分产品出现了脱色、上色困难等情况。仅有部分高龄手艺人了解现存蓝靛染图案蕴含的象征意义、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不利于文创产品的创作。又因外出打工的布依族人受到外界文化影响,在后期回乡从事布依族布料印染与服饰制作时,将其他民族好看的图案符号随意堆砌应用,失去本族的特征,产生负面效果,布依族文化的原真性难以保持。

2.原创程度较弱,创新力有待加强:当前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处于起始阶段,缺少系统化、现代化的设计理论指导。传统服饰床单类产品占据了蓝靛染工艺相关产品的主要销量,文创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虽整体文创设计从业人员年龄不大,有一定创造意识,但缺少专业的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在其设计模式与载体应用上创意性较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文创产品以图案拼贴为主,将现有的文化符号、图案直接附加在常见载体上,结合方式生硬,设计方法简单。呈现低开发成本,低溢价的状态,产品吸引力低,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推动力小。又因缺少与相关传承人、专家学者的联络与沟通,部分文创产品即无民族性又无现代感,与周边城市同类产品相似度较高,无法凸显其差异性。

3.文化内涵挖掘弱,表达方式有待丰富: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相关的几何图案、自然图案、图腾图案应用不充分,同时一些故事情节、民俗活动等非视觉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也少有出现,对望谟布依族特色文化内涵挖掘意识还不够高。主流产品服饰布料为主,多载体多材料的应用意识不强,多样化的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文创产品不多。文创产品应用的品种和形式多是挂件、杯子、抱枕、笔记本、手机壳等常见载体,装饰图形和物质载体结合方式上缺乏创新性,消费者很难从这些文创产品设计中感受到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的文化内涵。同时,现有宣传销售渠道不完善,线上宣传方式缺乏多样化,线下销售体验渠道不完善,文化传达方式有待丰富。

三、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一)借鉴优秀案例经验,结合新时代,了解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形成特色产业,既要传承自身的固有风格与原有的优势,还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与创新,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方能得到市场的认可4。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所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可以通过研究优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案例,了解其文化符号挖掘、设计元素提炼的思路与方法,为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方法上的启示,实现文创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1.优秀设计案例分析:例如,昆“戏”系列产品(图2)是根据昆剧剧目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挑出其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与服饰造型元素,进行几何化设计。基于成本与目标人群以及设计学、结构力学、传播学等学科综合考量下,突破常规载体,使用木质材料,并以积木的形式进行结构设计,使其各个部件在组合成人物后依旧能立起来,富于趣味性。是其更容易被现代年轻人接受。在人物造型上参考了人物在戏剧中具有代表性的舞台服饰、配件包括其动作,制作成可供儿童审美开发以及成年人休闲、摆饰的功能。

又如,江南百景图游戏(图3)基于明朝时期的著名人物、文化特色、地理环境、产业特色、景观样式等方面构建游戏,并以手绘形式表现出来游戏地图原型为明朝江南地區,其中有不同的城市。玩家开局位于应天府之中,随后通过任务可以进入到苏州府。在艺术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软件技术、策划、传播学等学科。玩家将梦回明朝江南地区,成为城市的设计师,描绘蓝图、兴造建筑、规划布局,经营赚钱。

2.新时代消费趋势与需求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倾向于低成本高质量的工业化生活必需品,蓝靛染工艺商品的潜在消费群体注重的是实用功能之外的附加属性。相关学者指出:文化产品消费方向,从伴随着以功能型消费为主导的理性消费,到以满足型消费为主导的感性消费,再到以体验型消费为主导的后感性时代5。由此可见,新时代感性消费群体,一方面希望通过购买望谟布依族蓝靛染文创产品来满足自身对于审美情趣、文化氛围和思想情感的追求,将文创产品视为一种精神寄托。另一方面,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自身携带的文化属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消费者内心的民族情怀,提升对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的认知度。

基于案例启示,进行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需基于新时代消费趋势与需求,进行深入的文化梳理,提取代表性的设计元素,大胆尝试六感分析和多学科融合,选择适合的载体进行创新性应用,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如图4)。

(二)深入梳理文化、提取核心素材、多学科融合,提升文创产品时尚性

1.文化梳理与元素提取: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创设计之根,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全面梳理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化,有助于提升文创产品的民族感与文化感。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对蓝靛染工艺的染料、工具、工艺流程、图形纹理、色彩搭配、服饰结构、历史流变、民俗活动等视觉元素进行梳理。同时还应该对相关的诸如思想观念、民族性格、民间传说等相关概念元素进行挖掘。其中视觉元素中的螺旋纹、圆点纹、锯齿纹、回型纹等的几何图案;象征丰收的稻穗纹、茨黎花纹、树纹、桂花纹等的自然图案;以鱼龙图腾为代表的图腾图案,是最为典型的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的图形纹理【6】。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文化梳理的基本原则是对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及相关的布依族文化,有一个广度上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一至两个特定的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具备广度与深度,例如选取视觉元素中的自然图案进行图形与背后涵义进行深入研究。随后将梳理的视觉元素与概念元素进行提取转换,通过间接提取实现对视觉元素的创造性转换与概念元素的可视化转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的民族感和时尚感。

2.六感分析与多学科融合:文化记忆是人们生活方式、精神观念的积累,存在内心深处。产品信息是感官先感知,形成最初感觉,接着在使用产品、与产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认知行为,最后基于认知行为的情绪反馈实现用户对产品后感性体验。【7】以文化和创意的体验与服务消费为核心的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需要重点关注消费者的感官系统接收文创产品带来的多维信号,进而实现精神层次的体验需求。人类基础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感,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的特有蓝色或影像可刺激视觉;相关的芝麻纹、花椒纹等特有纹理可刺激触觉;材料摩擦碰撞或影像可刺激听觉;蓝靛染特有的植物染料味道可刺激嗅觉,种植蓝靛或进行染布时吃的特色传统食物可刺激味觉。而通过多重感官刺激,有助于消费者获得情绪反馈,实现精神层次的共鸣,产生所谓的第六感:心觉。设计师进行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时,需要预判消费者希望产生怎样的心觉,并在前期梳理转换后的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依托设计学、力学,材料学、传播学、心理学与数字化技术等在内的多个学科协作,刺激多重感官激发心觉。六感的规划和多学科的协作,有助于提升文创产品的体验性,进一步满足当今消费者的审美与文化认同感的需求,实现文创产品的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布依族非遗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青花·木 产品设计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少数民族音乐
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