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类专业国际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1-03-10 08:58魏晓旭彭辅明刘志恩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项目驱动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魏晓旭 彭辅明 刘志恩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水平和趋势,汽车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培养满足全球化需求的国际化汽车人才将成为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提高学生国际化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举措进行深入研究,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重大需求,依托国际组织提供的协作项目和国际竞赛为载体,补充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国际化沟通及资源平台,探索出汽车工程类专业国际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国际化汽车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协同创新;项目驱动;国际竞赛;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武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车辆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综合改革与实践”(w2015062)

[作者简介] 魏晓旭(1988—),女,辽宁鞍山人,工学硕士,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师,主要从事汽车智能控制研究及实践教学;彭辅明(1970—),男,湖北仙桃人,学士,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内燃机实验实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2-0085-04    [收稿日期] 2020-05-1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汽车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发展趋势逐渐向网联化、智能化和电动化融合。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输送的发源地,需要为汽车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之相匹配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车企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拓宽全球视野。同时,汽车行业人才也将重新定义,培养满足中国车企战略全球化需求的国际化汽车人才,将成为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2]。车辆类专业国际化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汽车行业路线由制造到创造的必经之路,是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汽车行业输送具有国际化素养的创新型工科人才的有力保障。国际化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围绕学生国际化意识和创新能力展开,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为理念,引导学生以国际化的视角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国际化竞赛项目为媒介,为学生提供国际化交流和自检平台,在竞赛准备过程中,找到自己相对感兴趣的方向,逐步提高完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分享学习的意识;通过调整国际化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国际化教学思维能力,建设全球化沟通及资源共享平台等有效途径支撑国际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基于项目驱动的国际协同育人教学理念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通讯、绿色能源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车辆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仅来源于书本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必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前沿理论技术,走国际化道路[3]。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立足中国高等教育实际,寻求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并结合汽车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予以补充完善,强化国际高校间的学生项目交流协作,使学生适应基于项目驱动的国际化教学理念,在项目开发中学习新知识,在项目实施和交流中感受跨国界文化教育。

(一)基于汽车实际研发过程的项目训练

车企提供实际汽车产品研发的流程,学生遵循该流程来完成项目开发,包括汽车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概念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性能开发与性能仿真、电控系统开发与电控单元仿真、虚拟装备及制造技术、产品的回收与利用等多方面设计和分析工作。通过与企业实际产品开发过程一致的项目训练,使学生建立面向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有意识地去掌握多种工程分析软件,加深对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某车企为学生设置的“设计一种用于城市间的小型太陽能助力车”项目为例,助力车的动力由可折叠式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阴天时由随车蓄电池提供,考虑到对乘员的保护,封闭式车身设计方案是可选的,能够容纳1~2个乘员和必要的行李,有2~4个轮子。该项目的技术难点在于太阳能板的折叠机构的实现形式、最大续航里程、动力匹配和光伏充电系统的控制等,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根据项目要求与进度安排将项目分为7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每个问题的目标输出与学生国际化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二)国内外高校学生合作交流与协同

通过互联网进行项目分工、进度分享,加强与国外高校的沟通交流与协同。以“PACE教育推进伙伴计划”为例,每年发布的竞赛开发项目,都鼓励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项目小组、项目小组组员之间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分别承担不同设计、分析、制造任务,在项目进行中确定项目交流例会制度,组员在会前积极准备,借助互联网视频会议在会上积极交流,并在会后认真执行,实现了跨时区、跨国家和跨种族学生的国际协同工作方式。

(三)具有国际视野师资指导项目开发

联合国际国内车企定期为高校学生提供讲座培训,涉及工程软件应用、产品开发流程与规范、专业知识培训等内容。企业工程师以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制定一个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项目载体,激发学生去参与,定期召开高校项目交流会,检查项目进度和指导项目开发。通过与国内外高校车辆专业合作,邀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参与到项目中,辅助学生项目开发,提高学生国际交流和写作、专业技术应用等能力。

二、面向国际竞赛的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依托汽车实际研发过程的项目训练,深化面向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汽车类竞赛,如PACE计划全球年会,世界太阳能车挑战赛、大学生汽车营销国际挑战赛、CDN中国汽车设计大赛等,形成面向国际竞赛的工程创新培养机制,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拓展国际视野[4]。

(一)兴趣目标引导的竞赛团队选拔与分组

基于面向国际竞赛的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以大学生国际竞赛为导向,以不同竞赛需求的知识结构为核心,以学生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参照,拓展学生知识体系,形成融合互补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以兴趣为主要目标的选拔标准和分组方法。各竞赛团队根据学生个人专业和兴趣爱好,分别参加设计组,分析组、制造组和创意组,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特长和学科优势。

(二)自主学习与经验分享的学习途径

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协作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高年级老队员传授经验、中间年级主力军开展参与具体竞赛项目、低年级新生从旁参与储备知识的老中新梯队式竞赛团队。在竞赛项目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定期组织研讨,检查项目进度,针对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进行点评,各组组长定期召集项目成员讨论项目问题,并对新队员进行知识培训。

(三)参与国际竞赛跟踪国外先进教学思维

依托国际竞赛平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带队参赛,了解国外不同高校在汽车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特点,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的方法和理念,跟踪国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最新成果,将国外流行教学思维和方法与中国教育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先进教学理念的本地化,广泛应用于教学环节,有助于促进国际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每年选派学生参加PACE年会报告和项目竞赛,锻炼了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学习思维方式,以点带面,带动了竞赛团队的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学习。

三、支撑国际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通过补充国际化实践教学形式及内容、建立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国际化沟通及资源平台,完善车辆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使高校学生具备国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有效地支撑国际化教学水平得提升。

(一)补充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水平,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化人才培养应注重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要求汽车行业人才进入市场能够立足中国国际地位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5]。目前,高校汽车工程类专业课程中大多是部分理论课选择了外文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接触到一些专业词汇等,且开课形式较为单一。高校应完善国际化教学体系,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国际化教学环境中,开展国际化调研活动,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使学生能力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国际化个性化课程、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等多种形式将国际化教学特色整合到人才培养体系。

(二)建立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国际化高水平和高层次的教学团队为高质量的学生培养提供了保障。基于国际高校之间良好的交流和协作,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不同国家和高校的教師们组建国际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国际化课程,极大地补充和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教师,提供更多教师赴国外合作高校进行访问和学习的机会,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和国际眼界的教学团队,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6]。

(三)建设国际化沟通及资源平台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在线学术、学业沟通交流应该成为普及国际化的主要渠道。高校应积极投入建设互联网条件下的国际沟通及资源平台,与国外高校合作引进或开发学习客户端、社交媒介、数字工具等,通过新媒体、网络等途径进行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开拓学生增加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化的、最前沿的、最新的相关国际学术和活动。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立足于汽车行业发展需要,汽车人才培养国际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对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汽车工程类专业国际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应以国际化、创新型、能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车企项目驱动、国际竞赛为依托,完善具有国际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国际化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全球信息平台,支撑高校国际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化意识。

参考文献

[1]甄文媛.汽车人才进化论:跨界、共享、国际化[J].汽车纵横,2018(09):76-77.

[2]常颖,李晓东,赵剑,等.车辆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7(01):202-204.

[3]段立群,黄琪.应用型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国际化途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267-268.

[4]钟兴华,阳林,利仁滨,陈德升.基于大学生赛车竞赛 探索车辆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53):8-10.

[5]谢莹莹.基于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4):8-9.

[6]丁林,王洪新.中外合作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9(26):215-216.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Talents of Automobile Majors

WEI Xiao-xu, PENG Fu-ming, LIU Zhi-en

(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Abstract: With our economic society entering a higher level of development,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will face new challenges, and it will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conducts an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o cultivate more international talent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project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provide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establish a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ith inter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high-level teaching team; to construct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resource platform;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talents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majors, so as to actively train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s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majors.

Key words: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project-drive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training model

猜你喜欢
项目驱动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