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以德促教

2021-03-11 21:47孙晓明
天府数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立德树人

摘 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教改的逐步落实,培养具备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新时期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种情形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各项德育元素,通过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实现德育与小学数学的充分融合,在提升数学教学课堂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文章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以“立德树人、以德促教”为核心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全面渗透。

关键词:立德树人;以德促教;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很多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时有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会较为吃力,这会导致一些自信心较弱,坚持能力不强的学生在面对一些数学知识时望而却步。而将德育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德育内容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其面对困难的挑战决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进入到各项数学知识的探究中,这不但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而且对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提升学生素质以及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将德育以适宜的方式渗透进学科教育中,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并实现其在德育方面的巨大进步。传统教学理念下,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担负着学生德育教学的任务,从而忽视了数学中丰富的德育元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有效结合教材中、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进行系统化、完善化的教学设计,渗透日常品德与辩证唯物主义,从而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德育方面的协同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述,在此不能完全涵盖,从以下五点进行细致分析:

1.联系实际生活以实现德育渗透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可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状态等实现实际生活中数学元素与德育的有效融合,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生活化,较大程度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比如在《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时,教师即可给学生布置任务:统计家庭每日、每月、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学生在回家咨询过父母并通过加法统计后发现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教师以此为基础向学生普及环保以及节约的理念,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塑料袋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地球各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如此学生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用塑料袋。

2.结合数学教材以明确德育渗透点

并非所有的数学教材知识皆适合进行德育的渗透与融合,教师应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材内容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如此才能发挥出德育最大的功效,既能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能通过德育教育实现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1]。

比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课堂教学中,教师即可深入挖掘其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式方法,并保证学生可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实现对该项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问题导入法来提出相关问题,在问题中渗透《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关知识,并以此为渗透点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小茗同学由于心情烦躁故意打碎了近期用于校内信息公布的宣传栏玻璃,已知装设玻璃的橱窗长25分米、宽11分米,请问修整该橱窗学校需要安装多大的玻璃?”在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运算法则解决该项知识之后,教师再进行问题的发散:“同学们认为小茗同学的做法对与不对?”以此来引出德育教育相关内容,号召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随意破坏公共设施,并且要主动的维护校园环境并爱好公物,据此来实现德育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3.发挥教师本身的引导示范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教师是学生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主导者,其个人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教师本身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严格要去自身,并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措,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着装应朴素大方、干净利落;在进行相关数学知识讲解时应做到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语言简单有利,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在书写相关知识时应字迹工整、行书规范、条理性强;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从而在教学中能够从容应对学生的各项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效率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针对各个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教育,这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意義,并且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良好的表率,让学生能够受到教师的深度影响,从而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同样严于律己、努力探索并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2]。

4.结合数学相关知识练习以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重视自身知识的教授外,还应注重各项知识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查漏补缺并加强各项知识的有效应用,并在练习过程中实现德育的渗透,比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为学生出以下题目:某路口为事故易发地,在2010-2013年发生了15起事故,2013年至2017年发生了20起事故,2017年至今发生了12起事故,那么2020年至今发生了多少起事故?这是一项较为简单的统计学知识,在学生完成习题练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发生事故的具体原因,并引申出“红灯停、绿灯行”及其他交规,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出行中遵守相关的交通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引申出“公共安全、人人有责”,深化德育内涵。

结语:

综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实现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可较大程度的提升现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逐渐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并且对于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现亮.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9,(13):86.

[2]潘成新.探讨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融合的几点对策[J].都市家教(上月刊),2017,(11):156.

作者简介:孙晓明,女,(1993-),汉,河南省,本科,单位: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职称: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立德树人”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1518501705334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