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观念的医院室内设计研究

2021-03-15 06:29宁梓涵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流线门诊病房

宁梓涵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增强,人们对于医院的内部环境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如何营造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舒缓患者就诊急切心情以及保障院内绿色健康的就诊空间是当今医院环境设计的关注重点。因此,如何基于以人为本原则去进行医院室内设计的思考重点。本文将从医院门诊空间、诊疗空间、病房空间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医疗空间面临主要挑战及思考方向

以人为本就是以使用者的需要和利益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核心。对于医院环境设计来说,设计考虑的出发点则为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为主,从人性化设计出发满足这三类主要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达到医院科学人性化建设。早在21世纪初,中国就开始重视医院内部科学人性化环境的建设问题,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真正能够达到医疗治疗标准并能够满足设计合理科学健康的医疗空间却少之又少。许多医院在对重视对院内治疗标准的满足同时反而缺乏对于医院本身的功能性及人性化的思考。由于医院室内空间具有功能流线复杂多样、功能分区灵活性要求高以及功能分区复杂等问题导致了在门诊、诊疗空间和病房三部分出现了交通流线混乱、问诊环境嘈杂及病房诊疗不便等问题。就这些问题可以从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室内物理环境和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改造来解决问题。

二、医院门诊

1.门诊大厅应急设计

门诊大厅作为医院进行诊疗的第一道战线,是人们进入医院就诊的第一场所也是在传染性疾病暴发时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其应急能力的高要求不言而喻。门诊大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的疏散和及时就诊。因此,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和医院智能信息化系统结合就诊,在挂号部分积极推广网上挂号系统,尽量将窗口挂号和自动挂号的位置设置在空气流通的空旷地带,避免在挂号途中交叉感染。明确门诊大厅的导向功能,标明各就诊科室位置从而减少门诊大厅人员的滞留聚集。另外对于大厅的停留休息区的设置也需要尽量分散以减少人员在大厅的停留休息可能性,门诊大厅应急情况出现时能够有足够的处理空间。

2.各类人群交通组织设计

门诊的交通组织合理规划是解决交通流线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医院人性化疏导的显著体现。就诊导向是门诊的另一大功能之一,而交通流线则在导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安排交通流线及交通流线上的设置则成为交通流线组合的两大重点。交通流线的安排应划分出主流线通道和次要流线通道,尽量避免就诊流线的交叉往复造成流线混乱,可以将水平交通流线和垂直交通流线合理结合,优化路线。对于交通流线上的设置可以设立分段休息区并加之一定的景观造景缓解患者就诊的紧张情绪,并运用除视觉上美观外,久耐用且抗腐蚀性强的材料。此类空间处于各个功能区之间,采光性普遍较差,因此设计师应充分利用人工照明和透光隔断墙等手法营造通透的空间。此外,也可以通过科室的划分以及设置来对门诊的交通组织的疏导,如武汉协和医院的门诊划分在空间划分上主要从就诊流线、患者人数、患者行动能力三个方面出发来进行规划。因流线需要而必须设在较低楼层的空间,除挂号、收费、药房等必要窗口之外,如内科、外科、注射室检验科、X光室等就诊人数多、患者多行动不便的科室设在1-3层,而将人数少且患者行动能力通常不受限制的科室,如五官科、口腔科等设在较高楼层。另外,在大厅的中枢地带流线可以设置一定的造景来分散主要交通流线人流,武汉协和医院的门诊大厅,其设立了一个中心环岛绿植造景缓解主要交通干流人员聚集情况,通过环形路线疏散患者就诊,一定程度上通过绿植缓解了患者就诊的紧张情绪并依靠环岛绿植造景设置来环形的座椅休息空间和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了休息缓解空间。

三、诊疗空间设计启示

1.疫情对诊疗空间功能要求

诊疗空间作为医院的核心部分其设计也是医院人性化设计的重点,而现有医院有大部分存在设计不合理,分区不明确的问题。主要是候诊、过渡、就诊空间的划分不明确,候诊部分则是根据科室的特性划分,对于如呼吸科等易感染科室通过扩大一定的候诊等待区以降低人员密度,并对医护人员的通道与患者分离开,以达到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问题。过渡部分则是将候诊和就诊隔开,并设置一定的等待空间,缓解病人就诊等待的急切心情和保持一定的候诊秩序以提高就诊效率。就诊部分则是设置合理的问诊环境并将过渡部分隔开,以保证良好的就诊环境和就诊者的隐私性。此外,对于各科室的设计要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及人员的流通便利性;同时也要增强各科室的识别性,利用颜色、材质和标识来区分各科室。

2.诊疗空间物理环境要求

基于以人为本原则,对于诊疗空间的物理环境主要从光线、材质、颜色等方面来营造:

色彩:在医疗室内空间设计中需要选择色调接近的颜色,少用对比色以及黑色、灰色等压抑的颜色,利用颜色来缓解病人、家属以及医疗人员的心理情绪。

材质:要满足医院空间高强度、高耐候性、高利用率的使用要求,通过利用材质特性来辅助颜色的设置,使材料与颜色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来达到适宜的室内氛围营造。

声学:医院公共空间的声学环境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情绪和心理会产生巨大影响。诊室、病房的隔音墙以及隔断等适宜设计,能够避免声音的交叉干扰,保证医疗空间声学环境能够舒适宜人。

光线: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对于光线设计也要把握好分寸。光线过强会对人产生不适,光线过暗则会给人以压抑沉闷感。光照亮度应保持柔和、自然以缓解患者紧张心情和医护人员的疲惫感。

图片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3.诊疗空间的特殊要求

针对候诊患者中的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他们因其生理上的弱势,更容易产生不安、恐慌的情绪,应根据其心理、生理特征,对候诊空间进行更为具体的人性化设计。

老人作为就医频率最高,潜在风险最大的群体,其身体条件比较脆弱,易受嘈杂环境的干扰,恶劣的候诊环境可能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从外,由于长时间等待候诊加之较差候诊环境可能会引起他们急躁等情绪,易发生冲突。为营造较适宜的候诊空间,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候诊空间,来安抚老人情绪和进行休息。

儿童抵抗力差,易受病菌侵害,儿科的候诊空间应与各科分隔设置,以此来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由于儿童就诊不便等问题,在就诊通行等方面尽量提供便利。此外,恐惧感是儿童进入医院后最主要的心理感受,儿科的候诊空间在装饰上运用卡通图画和鲜艳的颜色以及设置儿童游乐区,用来转移孩子注意力以此来缓解不安情绪。

妇产科的患者多为孕妇且大部分都有男士陪同,在满足座椅数量的前提下,应注意候诊空间与诊室之间应有一定的分区隔离,保证患者的私密性需求。在休息区域的座椅设置应根据孕妇不便行动的生理需求相对于普通座椅稍高一些,方便孕妇弯腰坐下,在妇产科的地面也应根据孕妇性对不便及母体较脆弱的特点在装修地面时应选用防滑材料。

四、病房空间的设计启示

1.病房空间清污分区

清污分区主要是卫生间和清洁区等地的分区,其中卫生间则是最主要的区域,将大便器、小便斗等器具设置成感应或脚踏式开关,减少病员的直接接触,同时为人们提供便捷。优先选择清洁度较高的卫生洁具,避免污物残留造成交叉感染,以保证院内健康清洁的诊疗环境。对于病房空间干湿分区也需明确划分,防止潮湿环境造成的细菌滋生等问题。而对于清洁区则是将清洗和排污两部分分离处理,避免在清洁过程中发生由于清洁污染而导致院内感染。

2.人流和物流的动线分离

目前许多医院的物流和人流动线仍然是共用一条路线,甚至有的医院的病房区域只有一个出入口。有时物流运输暂用了病人进出通道,造成了交通拥挤以及人和物品的接触,更不利于病情的防护。因此,将人流和物流的动线分离,为物流的运输开辟专门的通道,将污染物的流线与医疗物的流线分离,保证疗用品在运输中的安全性,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以及与人流的交叉污染是进一步人性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设置安全检测入口

对于安全监测的设置不能单单止于院内出入口,在病房区域设立检测点更为重要。新增检测站进入病房的人员进行筛查,有利于提高安保力度,一定程度上地保证了病人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减少了医闹和突发事故的发生。同时,保障了病房区域内的人员单一性,筛查不必要人员的进入,营造了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这些干预措施使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控制人员和物资的进出,减少了人物的交叉污染问题,也提高病房区域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4.康复区的设置

设置康复区则是存在功能分划不明确问题,对于抵抗力较差的病患和做康健的病患的所属的区域分划不明确。对于抵抗力较差的病患,将其功能区与病理康健病人设置一处,人员密度大、空气不流通,不利于其身体恢复。并且对于病理康健病人而言,与抵抗力较差病人设置一处不利于其积极乐观的进行康复。因此对于康复区的功能的划分则是病房空间规划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五、结语

基于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规划原则,对于医疗环境室内设计思考启示的方向主要为医院的应急功能、院内交通流线、诊疗空间和病房空间的设置等方面,希望可以为建设健康卫生的环境体系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流线门诊病房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门诊支付之变
几何映射
浅谈大型商业的流线设计
浅谈现代图书馆设计方法
病房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