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校共建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探索

2021-03-15 06:01李小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教育模式高中

李小玲

〔摘要〕高考综合改革要求高中大力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高中家长拥有丰富的职业资源、浓厚的职业积淀、强大的参与动力。学校整体规划生涯教育可以更好地整合优化家长资源。家校共建是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模式。建构家校共建的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包含三大任务:(1)成立由校长领衔,各相关部门领导和家长代表构成的领导小组。(2)制定科学、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相关活动方案。方案制定时要有生本观、全局观、全员观。(3)组织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活动既要形成常规,长期坚持、有序进行,确保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顺应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高中;家校共建;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6-0045-03

自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浙江启动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全国多省市陆续加入高考改革队伍。2018年9月,广东作为第三批高考改革的省份之一,也迈开了高考改革的步伐。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3+1+2模式,高中选科与大学专业录取密切挂钩。这一变动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做出有利于自己专业和职业发展的选科决策。生涯教育在高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学校在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大型生涯活动开展各方面展开积极探索,生涯教育方兴未艾。

一、校内资源匮乏,职业教育成为生涯教育瓶颈

生涯教育包括生涯态度、生涯认知和生涯行动三个方面。其中,生涯认知又包括自我认知、院校专业认知和职业认知。作为生涯认知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认知教育由于校内资源匮乏,一直是个瓶颈。201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2017年49号)提出要“全面增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全面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探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生活技能和专业认知,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和体验不同职业特点,为选择专业和职业打下基础”。这一文件对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资源的匮乏使学校单方面的职业教育大多停留在为学生提供一些职业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上。间接经验的传授方式和纸上谈兵的做法,无法触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激发学生的生涯探索热情。这一问题的解决要求学校打开思路,引进外援。

二、家校共建是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模式

职业生涯教育的侧重点在“职业”,需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职业资讯和职业观摩、体验机会,为他们进行职业兴趣能力、职业价值意义等方面的探索创造条件[1]。家校共建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丰富职业生涯教育形式和内容,突破学校生涯教育瓶颈。

(一)家长丰富的职业资源是其参与职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深圳是一个很独特的城市,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日新月异的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文明之都、科技之都、创意之都、时尚之都、世界级旅游城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这些是对深圳城市特色的高度提炼。在这样一个东西文明交汇、各地文化交融的高度发达城市,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职业应有尽有。深圳的家长们由此组成了一个丰富的职业资源库,一个现代职业之窗,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当今世界最前沿的职业。

(二)家长深厚的职业积淀是其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力保障

高中生的家长大多四十多岁。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这个年龄处于生涯维持期。这一时期,相当一部分家长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已经拥有了深厚的积淀,对自身的工作得心应手,对所处的行企职理解深刻。他们对本职工作有更深的职业情感和更强的职业认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描述自身职业,给学生提供更客观的职场资讯和良好的职业示范。

(三)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期待是其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来源

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职业的了解和体验,找到与自己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相匹配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看到职业的价值、树立职业目标、产生前进的动力。职业探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当下辛苦学习与理想未来的联系,从而找到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的动力。热爱学习、自觉学习、顺利升学就业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期待。这些期待是强大的动力来源,推动家长们积极参与职业生涯教育。

(四)学校规范生涯教育是家长资源整合优化的重要途径

家长的职业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却很零散。就单个家庭而言,往往家长的职业是医生,孩子感兴趣的却是金融,家长的职业是教师,孩子感兴趣的却是传媒。孩子的职业兴趣与家长的职业常常发生错位,甚至差异巨大。这个时候,学校如果能把家长们的职业资源汇总起来,再结合学生需求重新调配,就能起到资源优化的作用。这就需要學校对职业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将家长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

三、家校共建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建构

(一)组建家校共建领导小组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职业生涯教育要走向规范化,需要进行顶层设计。首先是管理上的规范。建立领导小组,从上而下对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常规管理,是这一工作得以有序进行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2]。家校共建的职业生涯教育领导小组应该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生涯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主任、年级领导、生涯专职教师、家长代表都是该小组的核心成员。各部门形成合力、整合资源,才能让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制定家校共建职业生涯教育方案

职业生涯教育要贯穿高中三年,有结构合理的框架内容[3]。在哪个阶段,面向哪些群体,采用什么形式和内容,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教育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整体的工作方案和具体的活动方案来安排和落实。整体方案应该以学年为单位,兼顾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目标和发展需求,考虑学校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等做出安排。具体的活动方案则要力求目标清晰、内容具体、分工合理、任务明确,尽可能考虑到影响活动效果的方方面面。

方案科学、实际、操作性强是模式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为了确保教育效果,方案制定的时候需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要有生本观

职业生涯教育说到底,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学校在制定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把学生作为第一要素反复斟酌。这个活动真的有利于学生职业认知水平的提升,真的能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吗?这个活动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倾向和接受能力吗?这个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吗?学生参与活动后有哪些收获?针对活动有哪些改进意见?在制定方案的时候都要有相应的部分回答以上问题。以“家长进校园”“学生进职场”等活动为例,对学生感兴趣的职业有哪些、喜欢的参与方式是什么等问题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有意向调查环节,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在活动的总结阶段要有評价环节,请同学们就活动做出反馈和分享。这些都需要在方案中体现出来。

2.要有全局观

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行为,它是生涯教育的一部分,而生涯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职业生涯教育的方案制定应该放到生涯教育的整体框架下,进而放到学校教育的整体框架下通盘考虑。

一方面,生涯教育的不同内容需要系统思考、合理安排。生涯意识唤醒、自我认知教育、院校专业认知教育、职业认知教育,乃至生涯决策、生涯计划、生涯行动教育等都是生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的教育内容要有相应的活动,合理安排于不同的教育阶段。

另一方面,生涯教育需要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有机融合。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德体艺教育、安全教育等都可以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有机融合。学校每年的英语节、科技节、阳光体育节、心理健康节都会开展丰富的活动。生涯教育要与这些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一石多鸟。例如,在心理健康节的心理剧创作表演比赛方案中加入生涯探索内容,在阳光体育节的入场式环节设计职业展示内容,在每个学期的主题班会中安排生涯探索主题。

3.要有全员观

家校共建的职业生涯教育要为每一位学生、家长和教师创造参与的条件。方案制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家校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充分调动不同部门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只要愿意,总有一个活动,或是一个位置适合我!例如,联合美术组共同策划“十五年后的我”四格漫画创作比赛,联合语文组共同策划生涯、心理相结合的心理剧创作比赛。创作环节邀请语文老师、美术教师和有相关专业能力的家长作为指导教师。评比环节,通过学校公众号展示学生作品,发动学生、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投票。举办“家长进校园”“学生进职场”等活动,既设置生涯教育导师,也设置生涯活动志愿者,家长既可以指导学生生涯探索,也可以参与活动的筹备、宣传、组织等服务性工作。在职业规划或职业生涯探索的各项比赛活动中,同时安排教师评委、家长评委和学生评委。方案制定要充分征求学校各相关部门及家长代表的意见,考虑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调动每一个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三)开展家校共建职业生涯教育活动

1.要形成常规,有序进行

形成常规,就是要将活动固定下来。每年或每个学期,到这个时候就做这个事情。最理想的是设立一个生涯探索节,由专门的部门、专门的团队负责该项工作,设置一套完整的流程,设计几个经典的活动。长期坚持,持续进行,经年累月才能形成学校文化,看到教育效果。

2.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变”是最大的不变。新兴职业层出不穷,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标准在变,高考改革的政策在变,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在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职业教育活动也要学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以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的职业教育为例,从形式和手段上来说,以往主要是家长进校园、进课堂,学生到职场,家长与学生面对面,现在更多变成了小视频播放,或是电话和微信里的语音文字类线上交流。从主题内容上来说,以往更多是职业种类的介绍和职场体验,现在更关注职业价值意义的思考和探讨。从活动规模上来说,以往常常是大规模群体性活动,一般以年级为单位,现在更多是小规模分散性活动,以班级或小团体为单位。

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最为重要的两个微系统。这两个微系统的良性互动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大量经验和数据证明:良好的家校合作既可以让学生学业进步更快、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更高、心理更健康、社交技能发展更好,也可以让家长对自己教育孩子更有信心,更支持孩子和老师,更愿意参与学校的工作和相关互动,还可以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激情和满意度更高,工作更安心,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评估结果[4]。构建家校共建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就是创建多赢的教育局面,追求促进孩子未来发展和终身幸福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朱仲敏.教育转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6):77-82.

[2]肖玮萍.高考新政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30):17-20.

[3]安宇,张玲.美、澳、日、德等发达国家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西部学刊,2019(6):99-102.

[4]邓林园,方晓义.家校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一次探索新模式的机会[J].教育家,2020(24):36-39.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深圳,518053)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育教育模式高中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