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中的运用

2021-03-15 23:24余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

余潇

〔摘要〕家校沟通是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探讨了非暴力沟通在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中的运用,结合案例,从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出发,提出促进双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的家校沟通技巧。

〔关键词〕校园心理危机;家校沟通;非暴力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6-0024-03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自我伤害事件发生率的上升,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被纳入“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全国各地都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与完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危机干预工作中,良好的家校沟通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危机的重要保障,也是干预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在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家校沟通又是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因此,本文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技术,探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家校沟通技巧。

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家校沟通的难点

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我们发现父母个性、家庭关系、教养方式等来自家庭的因素,既是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也是危机化解的障碍。有家长对心理问题有较强的病耻感,不能正确面对孩子的危机,采取隐瞒、否认、逃避的态度,使得有时家校沟通成为学校单方面的意愿。

在校园危机干预工作中,负责家校沟通的教师多是班主任、政教管理人员、心理教师,由于专业背景、沟通技巧或身份冲突等原因,有时沟通效果不理想,难以说服家长。尤其是在启动应急预案时,出于安全考虑,对于有一定自杀、自伤或暴力风险的学生,校方通常会建议陪读、休学,然而部分家长难以接受这些建议,认为学校和老师在推卸责任,导致沟通出现僵局。因此,我们常会看到由于缺乏良好的家校沟通,家长和学校未能达成一致,学生的心理危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二、非暴力沟通的适用性

“非暴力沟通”简称NVC,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它由沟通的基本假设和技巧组成,是一种态度友善、能够有效促进协作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基本假设认为,“所有的人都共享同样的需要”“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需要而做的尝试”“感受指向那些得到或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当人们无法有效地满足需要时,就可能产生各种不好的感受,采用导致“疏远和伤害”的沟通行为。若沟通双方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与需要,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促进彼此的倾听、理解及互助。在技巧层面,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沟通中,它不仅适用于自我表达,也适用于倾听和理解他人。

在危机干预中,非暴力沟通可为我们开展家校沟通工作带来三点启发。

(一)理解而非忽略感受

常规的家校沟通,家校双方更习惯于关注事件的处理,而缺乏对人的感受的关注。非暴力沟通,能帮助我们共情家长的感受,理解家长的处境,减轻家长的病耻感,打消其不必要的疑虑,为家校双方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关注需求而非问题

常规的家校沟通,教师们更注重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强调家长应尽的责任,并要求家长配合教育。而非暴力沟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着眼学生及家长的需求,通过关注解决方案,让家长聚焦于“如何帮助孩子”,而不是聚焦于问题本身。这不仅有利于化解学生的危机,更有利于争取家长的合作,使家长将教师视为帮助孩子的“同路人”。

(三)接纳而非质疑家长

非暴力沟通能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倾听的方式,避免关于对错的评判,用接纳的态度肯定家长的付出,尊重家长的价值观,倾听家长的难处,帮助家长降低防御,从而正视孩子的心理危机,与学校达成一致,促进危机的化解。

三、非暴力沟通在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中的运用

(一)会谈缘由

小明(化名),高一学生,近半年来多次割手自残,同桌发现其手腕上有很多伤痕,将该情况与班主任反映。班主任与心理教师开展了一些评估与干预工作,掌握了具体情况之后,与年级领导一同将小明家长邀请到学校。

(二)沟通要素

1.要素一:观察

将老师和同学观察到的学生在校情况、存在的高危行为,以及学校、老师已经开展的工作,客观地向家长陈述。其目的既是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也是向家长传递学校和老师积极开展工作、愿与家长并肩帮助孩子的态度。

例如:

“小明家长,有同学反映,小明手腕上有一些割伤的痕迹,我也留意了一下,他手腕上确实有十几道伤疤,有新的也有旧的。”(反馈观察到的情况)

“发现这个情况之后,我找他出来谈过,他说这些伤痕的确是自己割的,因为心里太难受,没办法发泄,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舒服一点。而且他也说,他已经割了不止一次了。”

“我告诉他不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宣泄情绪,难过的时候可以找老師,老师愿意帮助他。”(反馈已开展的工作)

此处要注意,陈述内容应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而不是判断与评论。因此要注意避免评判的语言,否则很容易引起家长的防御与抵触。

要避免以下表述:

“小明家长,小明经常割腕,这种行为很危险,可能他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家长要引起重视,万一出了事,谁也没办法承担。”

同时,还要耐心倾听家长的表述,重视家长对孩子的观察,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掌握相关信息。可用如下方式了解家长的观察:

“小明家长,今天请您过来,我们还想了解一些孩子在家的情况,老师多掌握情况,才能想办法更好地帮助他。”

“他在家有没有伤害自己的行为?”“他在家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了解学生在家情况)

“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了多久?”(了解过往情况)

“什么事情发生之后,他就出现了这样的行为?”(了解原因)

“孩子遇到问题会跟你们说吗?他比较信任谁?”(了解家庭关系)

2.要素二:感受

在良好的倾听的基础上,理解家长的感受,给予家长反馈,并真诚地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们为了孩子读书这么辛苦地工作,真是很不容易。”

“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父母心里肯定很着急。”

“看到小明的伤痕,我感到很心疼也很担忧。”

3.要素三:需要

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反馈家长的感受之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了这些感受。尤其是在面对家长的质疑和批评的时候,我们要觉察并指出质疑与批评背后暗含的期待与需求,这不仅可以表达教师对家长的关切,同时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自己。

例如:

“我感到很担忧,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安全健康地成长。”

“可能您很着急,也很难接受,之前您可能从没想过他会伤害自己,您一直希望他好好学习,有好的前途。”

“您不想让老师知道这件事情,因为您担心,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小明,对吗?”

4.要素四:请求

在围绕观察、感受、需要三个要素进行沟通后,可以清楚地告诉家长,在危机处理中,学校的建议是什么。此处可结合实际情况,向家长说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制度与流程,普及相关心理卫生知识,告知家长学校心理工作的范围及转介的途径,签署相关安全责任书等。

例如:

“希望您将孩子带到正规医院找心理医生,做专业系统的心理疏导。”

“孩子失眠的情况比较严重,反映在宿舍休息不好,建议由内宿转为走读,为孩子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

四、结语

家庭因素在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发展与改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校沟通也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危机干预实践中,将非暴力沟通技术应用于家校沟通,能够帮助家校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需求,建立双向、有效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家长接受、理解当前状况,就当前问题与学校达成共识,商讨应对方案,从而形成共同面对心理危机的合力。

参考文献

[1]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M].阮胤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

[2]庞红卫 .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9.

[3]徐震虹.以萨提亚模式促进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合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6(2):82-85.

[4]吳冉,王宇景,陈江媛.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沟通的困境与应对[J].中国学校卫生,2017,1(33):106-108.

[5]文迪.“资源取向”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的理念与机制探索[J].心理月刊,2019,14(20):6-8.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钢一中学,柳州,545002)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
关于“家校沟通”的研究综述
加强家校沟通,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家校沟通应注重对等性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请”家长不能太任性
浅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