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21-03-15 07:08甘庆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甘庆华

[摘   要]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背景下,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已成为教学的核心任务。现如今,为了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从多个角度出发,架设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以朱自清《春》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探究了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重点讨论了新形势下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16-02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阅读的目的是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是对阅读成效的直接检验,可进一步推动学生积极阅读。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且更加强调发展应用能力。要想有效培养应用能力,则不能忽略写作的作用。现如今,如何促进读写结合以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以下是笔者的分析与实践。

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各种新理念不断涌现,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仍旧未能准确把握新理念的本质,未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现如今,多数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还没有能够有效地应用它。他们仍采用单一且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方式。这便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除此以外,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学习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感悟与个人情感。他们常直接给出写作模板。这影响了写作的自由性与开放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更难以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读”是手段,“写”是目的。导致读写结合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多数教师没有准确将这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阅读,而为写作留下的时间则少之又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直接将读写结合中的“写”视为单一的仿写,讲解完知识概念之后就要求学生套用格式进行写作,根本没有将具体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做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的教师设计的读写结合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其中选取的拓展性素材也不够典型。这导致学生不能获取丰富的语言材料,从而很难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阅读思维正在形成,综合学习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从本质上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阅读与赏析一篇文章时,往往会主动地对其内容、结构等进行加工,并全面分析与解读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探寻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由此可见,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在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学生能够从中提炼出精华,并且通过写作呈现出来,以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对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形势下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1.及时更新理念,推动读写结合

好的素材是写出好文章的关键。好素材往往就来自于阅读文本,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生活实际。通过细致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可知,作者的写作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作者会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来描写事物,以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新形势下,教师应及时更新理念,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在阅读教学中促使学生剖析文章内容,把握核心要点,积累文学知识,从而为之后的写作奠定基础。以朱自清《春》的教学为例。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地位,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鼓励各小组自行分配任务,有效赏析文章中的字词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与讨论,逐步构建读写结合框架。在课堂上,教师给予适当且有效的指导,布置“查阅资料,谈一谈你对作者以及文章创作背景的认知与了解”“文章中的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标记出来”等自主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方向,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紧抓“春”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使学生在细致的阅读分析下清晰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会分析整体结构、写作特色等的方法,并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2.充分解读美文,提升写作素养

阅读方式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去选择阅读方式。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感悟阅读文本,进一步熟知作者的写作手法,并慢慢地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写作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读的方式,还要使学生掌握读的技巧,更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读写结合。教授阅读方法与技巧是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中最为核心的环节。以朱自清《春》的教学为例。在赏析“绘春”部分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构思以及文章结构进行“拆分”与“重组”,以感知构思的精巧以及结构的严谨。从整体来看,可将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物,从山水到花草、由远到近、由大至小的描写,体现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第二部分主要写人,写了撑着伞的人、劳动的人、玩耍的孩子等,用动态衬托静态,极大丰富了文章的色彩;第三部分动静结合,更好地展现了春天的美。学生在閱读赏析这些内容后,能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厘清文章结构。之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读后感的方式主动分享阅读感悟。这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优势,提升自身的写作素养。

3.挖掘写作素材,指导巧妙应用

受到定式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可以通过模式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想法过于片面。死记硬背优秀的写作素材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思考中理解、品味,自然而然地将优秀写作素材牢记在心。在教学《春》时,为了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设置了多个引导性较强的任务:第一,用彩铅标记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对其展开思考与剖析,并将个人想法表达出来。第二,文中的多处描写都运用到了修辞手法,思考它们有什么作用,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变换。第三,本篇文章运用了典型的动静结合的手法,谈一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并进行细致品味。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结合个人想法得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说他经过仔细阅读与多次造句练习,现在已经能够用文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不同的景物了。有的学生说,他将教材文本内容延伸至日常生活,对动静结合展开思考,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美景”的轮廓……教师还开展了针对性课堂训练,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课文仿写比赛,看看哪一组学生能够能快、更好地进行仿写。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获得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并实现巧妙运用。

4.完善课堂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对初中生来说,课堂上的评价尤为重要。这一评价可以来源于教师,也可以来源于同学。新形势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从多个角度出发完善课堂评价,以更好地鼓舞学生、督促学生,保证阅读教学质量。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给予针对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将自评、互评、师评有机整合,使学生可结合评价来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写作水平。读写结合的实现主要依托于理解与积累。在《春》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鉴这篇文章的大体结构来进行创意写作,要自选题目并拟好提纲。有的小组拟的提纲为“秋天—田野—水果”;有的小组拟的提纲为“天空—云彩—小鸟”……然后让各小组指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说一说本组所拟提纲的灵感来源以及写作方向。最后开展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并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有新意、思路最清晰的题目与提纲。教师对各小组给予表扬与鼓励,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帮助他们完善整个写作提纲。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促进读写结合已成为语文课堂改革的主流趋势。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现状,并从及时更新理念,推动读写结合;充分解读美文,提升写作素养;挖掘写作素材,指导巧妙应用等多个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引导学生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陈丽珠.根植教材读写结合以读悟写:初中语文专题式读写结合实践研究策略[J].教育观察,2018(24):111-112.

[2]  杨诚霞.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以七年级上册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50.

[3]  顾雪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语文学刊,2014(1):167+169.

[4]  王淑娟.关于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6(18):48-49.

[5]  章丽红,杨联.从写作困难中突破: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Z2):70-72.

[6]  马建德.读写结合,高效整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寫作资源的挖掘与生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5):88.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