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议题”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2021-03-15 07:08王元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题议题情境

王元东

[摘   要]“主题·情境·议题”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主体性和主导性统一,将主题、情境、议题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结构性教学小单元或教学模块,意在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

[关键词]主题;情境;议题;活动型学科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51-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課程。新课标建议,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主题·情境·议题”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将主题、议题、情境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结构性教学小单元或教学模块,通过课堂活动为学生搭建深度学习的平台,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一、主题引领,构建教学小单元

主题是由议题式教学承载的学科内容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情境是教师立足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场景和营造的情感氛围,是活动型学科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议题是以探究、讨论等活动形式呈现的问题或话题,其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体现价值判断。活动型课程,就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其呈现方式是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主题·情境·议题”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策略是通过整合教材,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结合情境和议题形成教学小单元,每个小单元围绕议题开展活动,使“知识内容依托活动”“活动过程提升素养”。如在讲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时,可从该课内容中提炼出“传播有道:途径各异”“传播有法:手段多样”“传播有责:积极担当”三个主题,并以此形成三个教学单元,进而围绕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讲《劳动和就业》一课时,可以将教材内容依据主题整合为“劳动之美”“就业之要 ”“就业之策”三个教学单元。讲述《经济全球化》一课时,可以提炼出“触摸经济全球化”“解构经济全球化”“应对经济全球化”三个主题。教师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设置议题,围绕议题创设情境,然后根据情境设置系列化问题和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探究性活动。每个教学小单元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情境——议题思辨——感悟体验——素养提升”的路径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探究体验。主题引领下的教学推进导图如下:

二、立足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情境教育的倡导者李吉林老师强调,教学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情境中感受,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时代脉搏,把现实热点嫁接到课堂,创设合理情境,讲好中国故事,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场景中,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课立体鲜活。合理的情境应具备以下特点:服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基于生活实际,真实可信;引发积极情绪,导学引思;符合认知水平,有探究价值。

比如在讲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时,笔者通过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引出话题——家乡故事。围绕这一话题立足陕西地方文化特色创设以下情境:“谁不说俺家乡美”“丝绸之路映古今”“文化耀中华,传播靠大家”。然后以情境为载体设置系列任务或问题,如“你对家乡有什么亲切的记忆?”“如果用色彩来描绘家乡的文化特色,你认为应该是什么颜色的?”“结合情境,谈谈你对家乡文化传播途径的建议。”“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宣传家乡文化,以扩大其影响力?”……

教师应在情境中营造氛围,基于情境设置问题或任务,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和讨论活动之中,引发学生真实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油然而生对家乡的热爱。

三、设计议题,引发真实思辨

议题是活动型学科课堂的灵魂。议题设置不合理,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导致学生游离于教学之外,出现假合作、假探究。那么什么样的议题才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议题应该达到以下几个要求:议题要来源于真实情境;议题要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议题要具有一定认知冲突;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议题要有一定挑战性和思辨性;议题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问题链)。

比如“什么是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有哪些途径”,这样的议题既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无法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而“陕西是文化大省,说说你所知道的陕西文化资源”“如何推动陕西文化走出去,增强影响力?说说你的建议”,这样的议题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

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中,笔者设置总议题“如何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总议题之下,每个教学小单元再设计分议题:“说说你的家乡故事”“请你为家乡文化走出去出谋划策”“文化传播的重任,我们应该如何担当”。以家乡文化为话题,以文化传播为主线,立足生活,通过议题使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发展。

四、关注体验,激发真实情感

思想政治课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只靠简单地说教,应该通过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从而达到借境明理、情理交融的效果。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版教材使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指出,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带着立场、情感、温度来统筹推进“三进”工作,做到感情和心动的统一。思想政治课教育应是有温度的,缺乏情感体验的课堂是无情的、冰冷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才能以情动人,进而以理服人。

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借助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情节营造情感氛围和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回忆家乡印象、家乡文化、家乡色彩,进而寻找家乡名片,为家乡文化走出去出谋划策,自觉承担宣传家乡文化的责任。最后情感升华,上升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生活素材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是激活课堂的活水。思想政治课只有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才能做到内外联动、情境交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同时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情境·议题”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到“情、理、行”的统一。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5):4-8.

[3]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主题议题情境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