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

2021-03-15 07:08朱迪万庆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部编版人教版

朱迪 万庆东

[摘   要]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该版教科书由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两部分组成。文章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和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以课文辅助系统作为切入点,对比研究了两版教科书的异同。

[关键词]部编版;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67-02

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是双方相互交流的过程。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正确使用新版教科书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将历史课堂呈现得更加丰富生动。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从课文辅助系统入手。

一、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内涵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白月桥先生的观点,我们把教科书中体现教学内容的部分称为课文系统,体现教学方法的部分称为课文辅助系统。教科书是由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两部分组成的。课文辅助系统,顾名思义,是对课文系统进行辅助的部分,包括课前导言、原始资料、课旁提注、文中图片、课文注释、课后习题等,能补充、说明课文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知识。课文辅助系统贯穿全书。根据其子系统所处位置的差别,课文辅助系统又可分为课前导入系统、课内阐释系统和课后巩固系统三个部分。

二、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社2016年出版)中的课文辅助系统有《单元导入》《课文导入》《材料研读》《相关史事》《问题思考》《图片》《图注》《注释》《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栏目。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社2001年出版)设置的栏目有《单元导入》《课文导入》《阅读文字》《文献资料》《动脑筋》《图片》《图注》《注释》《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

(一)课前导入系统比较

部编版课前导入系统的形式以及内容比人教版的更丰富、立体。课前导入包括单元导入和课文导入。单元导入位于每一单元的开头,分为标题和概要。

我们先看单元标题,部编版在人教版的基础上对标题做了些改动,用词更严谨,还标注了明确的历史时期,使整个目录形成了一条时序线,有助于学生在脑中形成各个历史阶段明确的逻辑顺序。

从单元概要的设计风格上看,人教版的单元概要位于标题之下,一共占据两个彩页版面。彩页版面上展示了一些与单元内容相关的重要图片,如那一时期的文物图片、历史遗址照片、场景想象图等等。单元概要的篇幅虽小,但短小精悍、内容凝练。人教版的单元概要相对于部编版的要简单许多,篇幅较小。其通常以时间为线索,把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列出来,但又往往因拘泥于篇幅,一笔带过,容易使学生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境地,无法将各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部编版的单元概要同样处于标题下方,通过一段连贯的语言文字高度概括单元的重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单元内每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厘清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其最大特色就是它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高度凝练、总结简洁、发人深省等优点。

从课文导入的内容选取方式来看,人教版设置了一个卷轴形状的课文导入框,框的右下角画着一个扎着古代发髻的孩童。框内大多是呈现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同时搭配一些图片,也有部分篇目是通过展示文物史料配以叙述性文字进行课文导入的。总体说来,人教版的课文导入形象生动,可读性强,符合初中生的形象思维特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部编版的课文导入采用提问方式,通常用精炼的一段文字陈述课本中提到的历史事件的产生和经过,再针对此事件提出一系列衔接紧凑的问题,一步步地启发诱导学生,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虽然,这两版教科书在课前导入系统方面存在差异,但也各有优劣。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导入方式展开新课。

(二)课内阐释系统比较

人教版的课内阐释系统主要包含五个栏目:《阅读文字》《文献资料》《动脑筋》《注释》《插图》。部编版的课内阐释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栏目:《相关史事》《材料研读》《问题思考》《人物扫描》《知识链接》《注释》《插图》。两版教科书在课内阐释系统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体现在这一系统都主要由图片、注释和一些插入性栏目构成,起到配合课文学习、丰富课文内容的作用。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具体分析:

从栏目的设置上看,两版教科书的课内阐释系统所设具体栏目的数量是不一致的,除了《注释》和《插图》,部编版设置了5个栏目,而人教版只设了3个栏目。两版相比,部编版的课内阐释系统比人教版设置的栏目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材料更翔实,更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对课文内容延伸的重视,而人教版在这方面则显得相对薄弱,仅是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阐释。

从史料的选择上看,两版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先来看人教版的《阅读文字》和部编版的《相关史事》。人教版的《阅读文字》采用绿色楷体小字,以段落形式穿插在课文正文之间,比较醒目。部编版的《相关史事》一般位于页面左右两侧,采用文字段落加标题的形式,周围还使用虚线将其与正文隔开。人教版的《阅读文字》中,字体大小不一、颜色多样,有助于读者对课文的重点知识与扩展内容进行区分。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一方面,大段绿色文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要了解的内容,使他们的负担增加;另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被彩色字体吸引过去了,不利于课文主体知识的学习。此外,人教版的《阅读文字》中有些内容的感情色彩过于浓厚。这虽然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但如果把这种感情通过口语表达出来会更恰当。部编版高度概括的语言更符合历史学科的严谨性特点。

从思考题的体现方式上看,两版教科书也是不一样的。人教版采用了紫色的云朵作为背景,统一在“云朵”左上方标注“动脑筋”三个字。部编版的《问题思考》使用文字加标题的组合形式,在这一整体组合的外围用虚线将其与正文内容隔开。两者相比较,人教版更为醒目,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图片的运用上来看,人教版的图片数量多于部编版,但想象绘画图占了很大比重。想象绘画图虽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用太多可能会适得其反。部编版教科书重视地图和历史文物图,增多了反映社会史、女性史的图片,所选用的历史文物图突现出了其史料价值,更能反映出历史的严谨性和真实性。

(三)课后巩固系统比较

人教版教科书的课后巩固系统主要由《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三个栏目构成。部编版教科书的课后巩固系统主要由《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两个栏目组成。两版教科书在课后巩固系统上存在共同点,如人教版的《自由阅读卡》和部编版的《知识拓展》中的内容都与课本正文内容关系密切。教科书不同于史学著作,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容纳太多的内容。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在初中阶段只需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因此,在教科书中加入一些拓展性知识,可供学生闲暇之余阅读。这两个栏目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促使学生将多方面的知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两版教科书的课后巩固系统也有不同之处:

首先,从栏目数量上看,人教版比部编版多了《练一练》栏目,这一栏目中的题型有两种,即选择题和简答题,一般从课文中就能找到答案。《活动与探究》栏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虽然每课在这一栏目中设置了2~3题,却明显标注了“任选”二字,学生可选择作答。部编版的《课后活动》这一栏目也涵盖了2~3道习题,但不能任意选择是否作答,更注重全面、多层次地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经过整理、归纳,发现部编版的习题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开放性习题,它们没有固定的答案,形式灵活,学生可以在言之有理的基础上自由作答。第二类是综合性习题,完成此类习题需要先阅读史料、表格,再回答问题。

其次,从图片的选取上看,人教版所选择的图片多是卡通手绘图和场景想象图,只有三课用了真实的文物图片,并且没有标出图注。这就给学生营造了一种随意感与不真实感。部编版教科书在图片的选取上则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所有的文物图片下都标明了图注,图文结合得相当巧妙。

最后,从题型的设置上来看,部编版课后巩固系统中的题目类型多样,较人教版的单一设计而言,知识点更全面、难度更大、答题要求更灵活。尤其是多了很多主观性较强的题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相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历史课堂上运用课文辅助系统的方式会不断发生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会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   参   考   文   献   ]

[1]  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部编版人教版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之研究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