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研究

2021-03-15 07:08倪演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渗透

倪演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结合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73-02

家国情怀简单地说是指个体对国家、人民的情感认同。对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是一种心理和情感密码。从古至今,家国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也正是在家国情怀的影响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下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呢?

一、以教材为根本,发掘其中家国情怀教育素材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家国情怀教育的载体。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是无数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其内容编排合理、主题鲜明、目标清晰,其中的许多内容都体现了鲜明的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把握其中的内容,发掘其中与家国情怀教育有关的素材和例子,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如高中历史教材中既有关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也有关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内容。在这些战争中,出现了许多为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奋勇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为了抗击日军,吃着枯草、树皮和棉絮在林海雪原里坚持斗争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这些英雄人物为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收集历史资料、制订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要抓住一些重要的点,如“是不是落后就要挨打”“如何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和平时代普通人应承担哪些责任”等等。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而精彩,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

二、参考相关史料信息,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历程

过去,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去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搜集多种形式的史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借助信息技术,人们可以还原历史真相,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以及历史事件的影响,进而产生家国情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史料实证意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史料信息,借助史料信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林则徐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教师要突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时英勇无畏的精神。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的鸦片,使得中国的白银外流,清朝经济逐渐面临着崩溃,最为严重的是鸦片给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害。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必然会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林则徐心系国家安危,通过虎门销烟唤醒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使得中国人民认清侵略者的丑恶嘴脸,表明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决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爱国意识得以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得以培养,家国情怀素养得以提升。

三、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过去,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会灌输理论,导致学生根本不了解历史学科的价值和意义,也无法通过历史学习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和教育。历史教学只有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关注历史与生活的关系,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对比分析,是连接历史知识点、深化学生认识的一个可靠途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或社会状况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前进性,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培养爱国情感。如在教学《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朝末年、改革开放初期和当前我国民众的生活情况。清朝末年,街道狭窄,农民住的都是破草房,人们出行基本靠脚力,只有有钱人才能乘轿或者骑马;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有所改善,自行车成了全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一些地方开始用上电灯;当前,民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交通非常便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最重要的沟通工具……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华民族永不言败、力争上游的精神。这样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可以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民族情感。

四、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问题是点燃智慧的火把,问题也是思考和想象的开端。人们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养成,许多时候都起源于疑问的产生,落脚于释疑解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何谓国何谓家以及如何爱国爱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中的典型案例,抓住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巧妙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问题。如在教学“丝绸之路”有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以下故事来导入新课:据说公元前1世纪,罗马凯撒大帝身穿一件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们羡慕不已,他们将丝绸称为“东方绚丽的朝霞”,许多人甚至不惜重金去购买丝绸。但这个时候,西方人只知道丝绸产于东方却不知道具体出自于哪个国家。那么,公元前1世纪,中国是不是已经能生产丝绸了?当时,中国的丝织业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蚕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丝织品的?史料记载,唐朝丝织技术高超,许多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织法,那么,波斯织法是如何传到我国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如何出现的?它们各在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展示问题后,教师可结合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讲述我国政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策略。这样由点及面地教学,可以增强历史课堂的厚重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精神。

五、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是一种宽广、厚重的人文情怀,是人内心的情感寄托,这种寄托最终会转化为个体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改变对学生生硬灌输的做法,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合理运用素材讲述中国力量、中国的政治优势和经济成果,以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家国情怀养成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了。如在教学《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課时,教师可以结合21世纪的大事要事,将历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进入21世纪后,中国快速崛起,美国多次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美国先是与好几个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将中国排除在外。然后,借口关税挑起中美贸易争端,想通过贸易战改变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格局。美国的这一系列操作,是由美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可以沉着应对中美贸易战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教师结合上述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党的信任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六、实地参观走访,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

家国情怀教育必须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否则很容易留下“假、大、空”的印象。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去领悟家国情怀的具体内容和含义。如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各地都有历史博物馆和红色教育基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组建历史学习小组或社团,带领学生开展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竞赛活动。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地方历史档案馆、博物馆参观,去烈士陵园凭吊革命烈士,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如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学生去访问老红军和地方民间艺人,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历史,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意义,多角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为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积极进取的现代公民打好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白玲玲.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J].速读(中旬),2018(3):186.

[2]  彭和平.简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下旬),2017(12):333.

[3]  杨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45-46.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渗透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