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的地理命题导向探讨

2021-03-15 07:08宋发刚胡建敏黄本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河流板块试题

宋发刚 胡建敏 黄本涛

[摘   要]高考评价体系对地理学科的评价方式、教学方式、育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在高考评价体系框架内,地理学科高考命题从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四个方面进行创新,试题不仅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指向,还体现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指向。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核心素养;地理;命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93-04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科学构建[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作为高考命题的指南和试题质量的评价依据,将高考试题的考查内容提炼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个方面,明确了高考试题必须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四方面的考查要求,还要体现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指向[2]。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地理命题应注重创设合理的试题情境,选择材料需要关注自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研究地理环境问题,将地理环境问题与学生所学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相结合,通过自然、社会情境载体的设置,引导学生以地理学科思维和视角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地理试题通过精选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巧妙科学设置问题,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地理教学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37题地理试题为例,分析高考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在地理试题中的具体体现。

一、通过创设复杂而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地理学科内容

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37题试题如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图1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参考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试题情境是以金沙江云南段等高线分布图为背景,把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地貌(断裂带)、河流、矿产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融于一体,考查板块分布、地貌、河流、矿产等要素发生的变化,各要素相互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和地理事物具备时空变化特征。材料中,金沙江因金矿而得名,充分表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地壳、地貌、水文)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理念,说明了图示区域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过程的阶段表现,体现了地质、地貌、水文和气候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和时空变化。题目要求学生分析地壳运动、断层发育、山脉走向对河流的影响,以及在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矿产的形成过程,考查学生自然要素综合、空间综合与时间综合的综合思维素养。

该题具体考查内容如下:

1.考查必备知识

岩石圈被构造带分成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可分为若干小板块;板块是移动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发;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碰撞挤压可形成高大山脉、巨大的褶皱断层山系,或者岛弧链和海沟。图示区域所在的横断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因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山高谷深的褶皱断层山脉,河流沿山脉隆起形成的断裂带发育而成,流水侵蚀搬运含有金矿的砂粒沉积形成矿床。考查的知识内容有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河流形成等地理概念、原理和規律,具有明显的地质基础知识的特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知识。

2.考查关键能力

试题要求学生阅读包含经纬网坐标的等高线图。图中等高距数值大,说明地形起伏大,这些信息都是有助于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小题,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和文字信息可知,金沙江云南段区域位于横断山区,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之间,属于六大板块中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从地貌的角度,图中材料显示,山脉的形成是板块之间碰撞挤压导致山脉隆起,当板块相向运动的水平挤压力超过岩层所承受的压力时,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错位,形成较多断层面分布。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地形起伏大,高低悬殊,断裂发育面积大、范围广。

第(2)小题,“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这涉及地质构造与河流形成分布的关系。学生在获取图中信息后,要分析其内在原因,就需要调动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分析出受东西方向的水平力挤压,山脉、断裂带南北延伸,河流发育成南北走向,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势特征,归纳推理河流演化过程与断裂构造带的关系,得出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第(3)小题,考查金矿石出露多的原因。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可知,断裂发育,岩石裸露,河流下切,侵蚀搬运作用强烈,金矿石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面积广),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大。综合分析可知,金矿石露出地表多,为外力作用下形成沙金提供条件。

第(4)小题,考查地表的金矿石转变为沙金的地质作用。从地质作用的外力作用分析,金矿石受到风化、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及流水沉积的作用,并且含金的砂粒因比重差异而形成富集地段。该题着重于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每一小题都要求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相关地理概念、原理及规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体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要求。其中,第(2)小题要求“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能力要求达到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高度,需要学生运用板块运动的基本原理,思考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对河流演化过程的作用,解释现实环境中的地理现象。

3.考查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试题要求学生从自然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地壳运动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山脉、断裂发育以及矿产的演变过程。

区域认知: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金沙江云南段所处的空间区域特征,分析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之间,推测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通过板块运动理论来解释金矿石的形成、河流及沙金矿的发展演化过程,强调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具有要素综合、空间综合与时间综合的能力。

4.考查核心价值

本题要求学生对地貌、河流及矿产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进行分析,能对地理事物、现象进行逻辑推理与判断。同时,本题考查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中对必备地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试题选择金沙江云南段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及矿产等自然地理环境极为复杂的区域,精选题材构成复杂的问题情境,通过科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

区域思想、尺度思想、人地关系思想、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区际联系思想等在地理试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使试题的地理学科特色比较鲜明,较好地实现了高考的考查目标。由此可见,地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必备知识,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分析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以地理科学的视角和思维看待、分析和解决自然、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科学设问,强化地理学科考查要求

从题眼看,第(1)小题题眼是用板块运动理论分析断裂(地质构造)发育的原因,第(2)小题题眼是河流沿断裂分布的原因,第(3)小题题眼是金矿石出露多的原因,第(4)小题题眼是沙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从解决问题的思路看,该题要求考生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地貌的成因、金沙江中沙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在审题过程中应注意空间关键词“图示区域”,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通过等高线分布及等高距数值判断图示区域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势特征,这为沙金矿的地质形成过程分析提供了信息。

第(1)小题,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这是对学生掌握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河流演化、礦产形成概念原理等基础性知识的情况的考查。

第(2)小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和等高线图,独立思考,分析河流的形成与断裂(地质构造)的关系,并分析得出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河流的形成是综合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标志,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整体性的表现。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第(3)小题,由材料中的“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地壳运动强烈,地表岩石破碎,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概率更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本题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第(4)小题,通过试题情境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概率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破碎,金矿石坠入比降大的金沙江;急流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沙金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矿。本题要求学生分析推测沙金矿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迁移,考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看高考地理命题导向

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3]。试题之间、考试内容之间、学科之间应相互关联,交织成网状的知识测评框架,实现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采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思考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4]。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教师首先应关注高考地理命题的基础性导向。高考地理试题以考查地理學科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和图文阅读等基本能力为主,识记、理解层面的内容考査较多。基础知识的考查必将聚焦于主干知识,如内外力因素、大气、水循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农业、工业等都是高考中高分值、高考频、高难度的命题点。学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的系统性、结构性、条理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其次,要关注高考地理命题的综合性指向。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横、纵向综合考査为主。综合性可以体现在横向、纵向、知识、能力等多个考查维度,但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高考地理命题在综合性指向方面,一是从试题材料信息、设问、基础知识的维度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从空间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三是从时间过程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査;四是从要素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五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进行考査,尤其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考查是重点。

再次,要关注高考地理命题的应用性指向。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试题占比较大,将来该比重还会逐步增加,这是新时代教育的导向,体现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应用能力的考査往往离不开综合能力的考査,相关试题多从社会生活实践、国家发展中的真实情境和地理问题切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图文信息阅读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等。

此外,要关注高考地理试题对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在以往的试题中占比较小,将来在一定范围内会有加大比重的倾向。该类试题大多会以学生陌生的情境和开放性的设问切入。目前体现创新性的试题基本都有标准答案,是有限度的开放。未来可能会出现开放力度更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含量更高的试题,以加大对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考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对学生基础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要关注高考地理试题的情境创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考查的主要载体是情境。情境作为高考考查的载体,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早有明显的体现,这是原考试大纲中没有明确提出来的。也就是说高考评价体系除了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外,还包括了考查载体。因此高考评价体系应该围绕“一核四层四翼”,创设真实的情境,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呈现出来,以情境承载问题,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是地理高考命题的方向。地理高考题中的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情境、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相联系的情境和地理学术情境。就目前来看,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相联系的情境是主要的问题载体类型,其他两类情境用得较少。目前,高考试题中的情境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未来,高考地理命题中会增加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载体。

[   参   考   文   献   ]

[1]  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10-11(3).

[2]  段玉山,周维国.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9):8-15.

[3]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4]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河流板块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河流的走向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河流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一周热点板块个股表现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