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特色研究

2021-03-16 09:40鄢彬华张璇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质量评价应用型高校

鄢彬华 张璇

[摘 要]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事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对其办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的选用、特色化的质量评价平台搭建和质量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效果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本地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在原有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突出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形成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评价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导向,将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作为本质职能,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进行转化、运用,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任务,通过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最终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1]

一、现今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与不足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管理是较为传统的融合模式,即以配套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导向,以教学工作质量评价为中心,运用教学督导、教学检查、评教评学等方法,形成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综合评价机制。从评价管理模式可以看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评价指标上,分为教育内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育外部(机构、企业)两类。教育内部评价指标主要包含办学目标、办学条件、教学条件、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等。教育外部指标主要包含学校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水平、科研服务能力、社会贡献等。二是在质量评价方式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是以制度为先导,在原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通过增加、修改、删减,形成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定量评价则是根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计分评价。[2]三是在评价内容上,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主要包含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四是在评价主体上,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为主导,用人单位在教育质量评价中参与度不高。

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依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理念的缺失。虽然我国的高校转型工作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但在转型过程中依然存在“整体转”还是“部分转”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改革滞后,与此同时,高校评价标准的统一化,以及受传统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评价价值取向依然存在着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导向。

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基本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评价指标,未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即应用性、职业性、专业性。没有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会使获得的评价结果不准确,不利于今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评价指标未能体现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亟须加强;二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中缺少用人单位的参与;三是实践教学评价中缺少学生学习性投入因素;四是评价指标中缺少对学生素质养成的考量。

第三,特色化质量评价数据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评价常态化有待加强。数据平台是收集质量评价结果的重要渠道,提升教育评价质量关键在于数据平台的搭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了质量数据平台建设,但依然以评学、评教数据平台为主,其中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缺少评价数据模块,使得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第四,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信息反馈效果减弱。一方面是由于评价指标体系还未形成,主要观测点细化程度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质量评价监控系统尚未完善,加之用人单位参与度不高及第三方评价缺位,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这也使得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削弱了教育质量评价在办学中的作用。

二、构建特色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现实价值

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标准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普通本科院校加快完成转型的重要手段。突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特色是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核心,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一)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是普通本科院校差异化发展的产物,同时是现代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的结果。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提高教育质量。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自身出发,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整合、运用自身发展要素,提升办学质量。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高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为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避免办学同质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是关键。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产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部分低端技术岗位被智能机器取代,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其取得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归根结底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际上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管理的需要

教育质量评价的意义不仅限于人才培养成效的信息收集、问题诊断、信息反馈,更体现在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更加精细化、高效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办学水平。当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正处于探索阶段,其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深受转型前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评价对象,要顺应教育评价的改革趋势,更要主动结合区域发展优势和自身办学理念,构建和完善系统性、有效性、适应性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動自身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三、基于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设计

纵观世界教育评价发展史,教育评价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综合评价时期。教育评价是为了改进,不是为了证明,其功能以引导、诊断、改进、发展为主,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3]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产生于这一时期,建立在质性评价的基础之上,主要解决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筛选、选拔、奖惩的问题,是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论。这一理论充分利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不同教育阶段的作用,形成“决策—运行—结果—反馈—改进”的教育评价闭环,不仅关注评价的目的性、结论性,更强调它的发展性和全面性。从本质上讲,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获取信息,根据分析获得结果,找出教育决策、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方案,最终实现更大、更好的发展。

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适应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的形成,这就意味着,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要更关注过程和动态,强化过程评价和动态评价。[4]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及办学效率为目的,以全面素质质量观为依据,运用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个要素及环节进行价值判断。[5]所以,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应是一个发展性的评价过程。

基于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设计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增加评价指标的发展性

评价指标是高校办学定位的风向标,同时对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具有导向作用。为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教育部提出要改进高校评价,推进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分类评价。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规范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发展性评价指标,其中,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现了国家、社会对本科层次院校的共性要求,包括了师资队伍、经费配置、教学管理、学生质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内容;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现了高校自身的个性需求,包括了办学定位、教育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内容。

(二)探索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应以教育的发展为对象,换句话说,评价应是针对全员的全面评价。[6]学校、教师、学生是组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活动的主体,评价内容中需要涵盖对全员的全方面评价。其中,学校评价不只是看就业率,还应包含办学方向、办学效率、学校管理、办学成效等各方面;教师评价应包含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工作绩效等,特别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学生评价不仅要包括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实训成绩、毕业设计等定量评价,还要包括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个人素质及职业素养等定性评价。

(三)强化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基于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教育质量评价注重合作与自主,提倡评价的主客体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注重发挥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在评价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7]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应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组成。首先,联合区域内所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商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并形成评价指标的评价意见。其次,在质量评价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需要采取多种评价形式与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主动进行平等交流,收集评价信息。最后,对评价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形成评价结果。

(四)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由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多元化,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价中要关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成效,在应用型人才的评价中要关注知识、能力、素质全面的发展,在教师评价中要关注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因此要增强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除了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试、绩效考核外,还要在实践中开发和使用访谈、调查、自我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式。对于评价方法的采用要符合评价目的,充分发挥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势,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

(五)发挥评价结果的反馈性

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教育质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教育质量评价应发挥问题诊断、信息反馈的作用,对收集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呈现出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评价者通过口头、书面的形式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在评价结果反馈的过程中,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制订改进方案,使评价对象充分地参与评价过程,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改正缺点、发挥优势,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四、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特色建设实现路径

基于发展性评价理论,质量评价体系的焦点是顺应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在确定全面、动态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质化、量化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质量评价的反馈作用。

(一)树立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

首先,应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过硬、素养深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应摆脱传统的评价理念,在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同时,兼顾本科层次教育,加强特色專业、应用专业的建设,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注重实践、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另一方面应提倡校企人才共育,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科研转化力度。其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核心。最后,应以差异化发展作为教育评价取向的追求。从高校发展角度,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要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加强特色化专业建设,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才能在各高校之间实现错位竞争;从学生成长角度,在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对人才在知识体系化、能力综合化、素质多元化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开展个性化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的培养方式。

(二)构建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按照适应性、发展性、整体性的原则,在普通本科教育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可以构建起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形成“目标—投入—培养—产出—监控—反馈”评价模式。从能力、素质养成出发,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评价,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指标中,要加强对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方面的评价;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的评价不应只包含就业、创业情况,为了在评价过程中凸显应用型人才成长、发展的过程,在指标体系中增加了学习成果、个人素质和职业素质的评价;在教学管理指标中,通过增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达到强化质量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的目的。

(三)搭建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评价网络平台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搭建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教育评价网络平台,将数据平台延伸到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做到随时录入、常态化评价、及时反馈,使评价结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完善质化评价平台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投入、素质发展入手,同时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办学条件、教学过程、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评估。量化评价平台的完善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增加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专业设置、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的数据评价模块,并引入学生、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评价,形成校内质量评价体系;其次,以第一课堂评价为主线,开拓第二课堂评价,通过搭建学习成果录入平台、实习管理平台,记录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成长过程,并结合师生互评、用人单位评价、第三方评价,获得全过程、全面的人才培养成果评价数据。

(四)完善教育质量评价运行机制

教育质量评价是实现评价主体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评价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对评价主体的评价、分析,更是要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归纳、整理,从中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跟踪改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据不同的学科专业,结合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完善教育质量评价运行机制。第一,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学校教师共同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的培养方案,由学校、专家、企业共同审核、把控。第二,形成常态化的教学督导。由学校、二级学院共同组建专门、专业的教学督导小组,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的企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收集、评价。第三,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期检查。第四,落实常态化的教育质量评价信息反馈。以教师为主体,每天向学生反馈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专业能力提升等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并关注其改进情况;以教学督导部门为主体,每周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情况,收集学生反映的教学问题,实时跟进、监督整改;以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在第三方评价的辅助下,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对评价结果进行整合、汇总,编制成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简报,为下一阶段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璇.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特色研究——以京津冀三所高校为例[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9.

[2] 孙中升,顾爽.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策略与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1(12):1-3.

[3] 姚春艳.从世界教育评价发展史看我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解决的难题[J].教育科学论坛,2015(8):9-12.

[4] 孙毅颖.“高等性”和“职业性”二维视域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75-79.

[5] 郝美田,胡增顺.论“發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及其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5):171-172.

[6] 刘阳科.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探究、实践探索及其对教育督导工作的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9):20-24+19.

[7] 张文.论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及其评价观[J].当代教育论坛,2006(23):22-24.

3640501908291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质量评价应用型高校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