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策略研究

2021-03-16 05:48邓群卢基平严德誉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研究策略

邓群 卢基平 严德誉

摘要:由于受劳动力自身素质技能、政策法规和宏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的重视和积极参与至关重要。本文在调查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服务策略。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策略;研究

分类号:F326.27

引言: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毗邻广东省和广西省,土地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丘岗山地面积占49.5%。永州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水资源利用率低,极端天气频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1、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1.1永州市农村劳动力规模

根据2020年的调查,永州总人口641.6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75.80万人,占总人口比率74.15 %,乡村劳动力资源285.95万人,占总人口比率44.56 %。20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64.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57.53%。其中,转移到省外务工人数119.90万人,占72.88%,转移到省内44.53万人,占27.07%,境外就业人数0.074万人,占0.05%。

1.2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特点

一是文化素质相对比较高的劳动力已成为转移就业的主力军。农村现有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素质比较低,但转移出来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在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51.64%;高中及中职文化程度占比38.1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10.18%。二是劳动力转移输出以青壮年为主且男性居多。46-60岁占比10.38%,21-45岁占比61.30%;男性占比71.24%。三是劳动力转移从事的行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分别占47.86%和43.2%。四是转移层次和劳动报酬不高。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工作,技能性工作较少,工资收入水平在2500—5000元之间。五是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明显增加,本地就业30.36万人,占转移总数的18.45%。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旧的就业体制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建国之初,国家把就业工作的中心放到了城市,对城市居民实行就业登记制度,并建立和完善了市场服务体系和就业培训体系,就业资源只向城市居民配置,而乡村农民就业却没有纳入国家就业体系,不能分享国家就业资源和政策。这种旧体制使乡村农民就业长期受到忽视,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2.2 传统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传统的户籍制度使乡村劳动力不能与城市人口进行平等的就业竞争,并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身份,使农民在城市就业受歧视,在城市生活受排挤,农民工的地位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2.3技能低素质差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文化素质偏低和劳动技能不高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或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遇到的最大难题。在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中职以下文化水平占比89.8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0.29%,通过技术鉴定,拥有技能培训证书人数更少。

2.4政府管理疲软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无序转移

永州市目前还没有设立农村人才市场,这是人才市场体系的缺陷和短板。由于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不能完全地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致使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不畅,有组织输出的比例比较低约占12%,农村劳动力转移多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或本人找工作,属自发性、盲目性,基本处于无序流动状态。

2.5 社会保障薄弱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虽然,近些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关农民工保障的政策,但执行难度大,实际效果小。如目前实施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采取国家出大头,企业出中头,个人出小头的办法,由于缺乏必要的刚性和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农民工的保障待遇得不到保障,“制度上的福利”变成了“实际上的负担”。调查表明,80%的企业主不赞成也不愿意为农民工购买职工养老保险,接受调查的农民工90%没有购买或不愿意购买职工养老保险。然而,作为农民在农村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太低,得到的保障非常之薄弱,土地仍旧成了农村劳动力最可靠、最根本的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

2.6 维权执行力弱导致了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内伤”

人社部门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过程中,仅仅起到一个协调、和谈与仲裁的作用,权威性不够,结果很难得到有力的执行。权益维护单位权威性的缺乏以及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劳动保护差、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还被克扣和拖欠等种种“内伤”, 造成农民工怕上当受骗从此不敢再外出务工。

2.7 土地流转不顺减缓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由于土地流转制度、法规、程序的不健全和土地流转无序状态等问题的存在,致使部分土地流转,在短时间内(两三年)即被退耕弃荒,造成耕地的浪费和直接经济损失。土地流转不顺,使农村规模經营难以运行,给农业产业化道路设置了障碍,同时也减缓了农村劳动力的横向转移。

3、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策略研究

3.1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知识技能,促进高质量转移就业

3.1.1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

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党管人才“牵头抓总”的作用,联合人社、教育、妇联、农村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机制,构建起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把农民教育培训真正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轨道[1]。

3.1.2 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专项资金

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居主导地位和负主要责任。除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安排外,市本级和县区政府应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予以支持,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由“政府买单”的免费培训制度落实到位。

3.1.3 突出教育抓手,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适应能力

技能差素质低是影响转移数量和层次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能水平。一是要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避免农村少年儿童的失学和辍学现象,确保基础教育成果,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是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要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转移就业创造有力条件。

3.2 强化政府管理,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2.1 建立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

政府应把促进落实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统一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强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城乡统一的人才、劳务市场,消除体制障碍,打破部门壁垒、地区垄断和城乡、户籍、身份等各种的限制,采用统一的服务政策、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服务平台、统一的运行机制、统一的服务品牌面向社会公众服务,营造城乡劳动者凭知识学历和职业技能公平竞争就业的环境,克服自发性、盲目性,实现农村劳动力有组织的有序流动。

3.2.2 加強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乡村和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要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也要规划、建设好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要加强统筹协调,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2],以促进永州传统农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3.2.3构建面向农民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

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工作机制,以乡镇保障所、社区保障站和村级保障协管员为载体建立基础服务平台,整合新闻网、电视台、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实现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联网”,形成包括信息采集和发布、就业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推介及跟踪服务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络,拓展服务的领域,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让农民准确及时地获知劳动力供求及农业信息,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并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技能、有保障地进行转移。

3.3 强化社会保障,维护农民权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3.3.1 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利

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在全市实行居住证(卡)管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设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平等竞争,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为城乡劳动者创建公平的制度和提供全新的服务。

3.3.2 建立劳动安全保障制度,维护农民工劳动安全报酬权

各级政府人社部门要加强企业用工登记备案和劳动合同管理,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安全保护、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控以及工资保证金等各项制度,从制度方面着手,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同时,人事部门应常态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行政监察执法活动,及时处理劳动安全和劳资纠纷,必要时可与公安局、司法局等权威部门一起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依法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

3.3.3 创建新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

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体系建设,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坚持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就算农民要改变身份,离开农村时,土地仍然可以作为其财产而为他在城里创业提供资金,同时也可以以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形式入股,形成新的农村产业模式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现有劳动力就地转移。

3.3.4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进城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应彻底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制度,改革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保险、公共设施权与福利服务权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现有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并强化制度的刚性和可操作性,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内,实现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在社会保障上取消城乡差别。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实现进城与留乡、流动与定居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促进农民工“融城”步伐,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3.4 强化城镇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农民工转移步伐

3.4.1 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点和关键。要大力招商引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和个人投资小城镇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发展功能,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构建良好的居住、就业、医疗、教育环境。搞好小城镇土地开发,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

3.4.2 大力发展乡企民营经济,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渠道

给政策、抓服务、造环境,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发展个体经济,把个体经济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或通过积极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村创办分厂或加工车间即:“扶贫车间”模式,引导周边村劳动力从事农产品初加工和来料加工制造等业务。发挥乡镇企业距离农产品生产基地近的优势,扩大就业岗位,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和长期的现象。要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既要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更要提供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体系建设。为此,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在全市形成关心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水平。

参考资料:

【1】董卫强.城市管理中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5(6):389-390.

【2】董恬.传统农业地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布局初探——以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例[J].房地产导刊,2017(5):9-10.

1098501186304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研究策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