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群文舞蹈是怎样炼成的
——当群文舞蹈创作遇见“现实”

2021-03-16 12:48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现实性编导群文

路 瑶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文化馆,山东淄博 255000)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群文舞蹈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伙伴”。精品群文舞蹈的炼成,是在与“现实”的不断遇见中,反复提炼成具备“接地气、汇人气、扬时气”的经典之作。当今时代背景下,群文舞蹈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奋斗在群文舞蹈工作前线的舞蹈编导们当有新的定位,在进行群文舞蹈的创作时,要把握群文舞蹈的特点,植根本土文化,紧紧地突出群文舞蹈的现实性,更好地发掘群众生活中的真善美。

一、探索群文舞蹈的特点,掌握好群文舞蹈创作的火候

群文舞蹈,相对于专业舞蹈而言,是以群众为核心群体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它的前提是群众,编创的宗旨首先要符合群众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它的创作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群众性。群文舞蹈不同于“高精尖”的专业舞蹈,它有着自己的特点。

特点一,非职业性。首先,舞蹈演员身份的非职业性。表演者或许是企业退休职工,或许是社区舞蹈兴趣爱好者,没有科班的专业训练,没有专业的背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仅仅是出于对舞蹈的无限热爱。其次,舞蹈演员选拔标准的非职业性。由于群文舞蹈易于接受,演员无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所以只要是热爱舞蹈的群众均可参与到其中。专业舞蹈演员的选拔则非常残酷,不仅要求身高、体型、年龄还要三长两小一高(胳膊长、腿长、脖子长、头小、脸小、脚背高)。第三,舞蹈表现的非职业性。群文舞蹈的演员们做不了控腿、小翻、串翻等等高难度技巧,做不出太过细腻的提炼动作,反而生活化的舞蹈动作,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感,更易于他们去接受。因此,作为群文舞蹈的编导,应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业余演员的特点精巧编排,突出现实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点二,不固定性。介于群文舞蹈演员的身份特殊性,群文舞蹈演员排练时间不固定,演出人员不固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群文舞蹈的主体是群众,他们不像专业院团的演员或者专业院校的学生那样时间固定、人员固定。由于排练的时间少,人员的更替交换等因素,经常会使他们在排练中忘记动作或者位置。张荫松老师有一次讲座曾讲过他在排练《舒心的日子扭着过》时,在最后快要演出前几天,有个演员家里有事情参加不了了,为了不耽误演出,整个舞蹈临时做了调整。因此,作为群文舞蹈的编导要付出的更多,处理问题要更加灵活,编排舞蹈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能够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特点三,“自娱”与“娱人”相结合。柏拉图曾说“让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的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群众在舞蹈训练中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时他们又会将这种美好在舞蹈表演中传递给其他的群众。在“自娱”和“娱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开阔精神文化视野,使群众的素养得到提升,心灵得到净化,释放更多的正能量,弘扬社会积极向上的主旋律。

二、精品群文舞蹈的历练过程

精品群文舞蹈的创作重中之重是要突出其“现实性”。群文舞蹈创作过程中需要与“现实”遇见,不断碰撞出“接地气”“汇人气”“扬时气”的精品之作。作为群文舞蹈的编导也应不断地遇见“现实”,不断学习。

(一)精品群文舞蹈创作时刻不忘现实性

1.接地气的内容

针对群文舞蹈的特点,编导们在内容选择时就要费些心思了,既要牢固群文舞蹈的文化根基,又要提升到一定的思想深度。著名舞蹈家贾作光“曾经看到过东北平原的秧歌是欢快节奏串联下的小步快走;而陕北高原秧歌,则是大步跳跃。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不管是从舞蹈主题动作的选择,还是从题材的选择,都要突出现实性,或深入生活,或深入当地的风土人情。

(1)生活类素材的选择

生活类的舞蹈素材,是舞蹈编创过程中选取我们在平时舞蹈训练中从未接触过动作元素,是我们在生活阅历中提取。它有别于藏族、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这些已有的动作元素和动律特点,没有固定的动作元素和动律特点。这类动作元素来源于编导的生活体验,从生活中提炼发展,从而进行编创。舞蹈《下雪了真滑》,整个舞蹈就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下雪后玩雪、滑雪的场面,编导选取的动作素材皆是生活中滑雪、摔倒或者是开心拍手的动作。这个舞蹈的动作简简单单却不失现实性,干干净净没有过多的花哨点缀。舞蹈编导在进行创编类舞蹈素材的选择时,一定要深入生活,深入现实,有心的挖掘出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舞蹈素材。舞蹈《扫街》,表现了环卫工人打扫卫生的辛苦,舞蹈的主题动作就是拿着扫帚扫街的动作,简单朴实,没有过多的花样。正是这样一个生活性的主题动作,恰恰到位的突出了编创的现实性。

(2)元素类素材的选择

题材源于生活,舞蹈编创过程中有时也会根据创作需要而选取具有某一地域风土特色的动律动作元素。这些动作元素是已经存在的固定的动作素材,编导围绕自己的主题择优选取合适的素材进行编创。“无论就大的表演形态而言还是就小的动作形态而言,秧歌形态都是深深植根于农耕文化及其培植的审美心态之中的。”群文舞蹈《小嫚》,选取了胶州秧歌中小嫚——年幼女孩的形象,动作的选择则贴近小女孩活泼俏丽的特点,但又不能失掉胶州秧歌“三弯九动十八态”的动态特征。舞蹈《酥油情》选取了藏族的舞蹈动作元素和动律风格,在舞蹈编创中不能脱离藏族的基本体态、手势、步伐基础上进行动作的取舍和编排。因此群文舞蹈的创作中需要在保真风格的基础上,突出现实进行动作的选编。

(3)题材选择要简而不俗,通俗易懂

群文舞蹈的编导在题材的选择上还应当作到简单又不俗气;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雅。“艺术源于生活”,在整个作品的选材过程中应向生活取经,多留意生活,细心观察生活。选择的题材要通俗易懂,容易引起群众的共鸣,让作品在浓浓的生活氛围中溢出拳拳的真情实感。在题材的选择上也要突出现实性,扎根现实生活,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像舞蹈《海英和她的妈妈们》就是以当地的孝老模范赵海英为原型编创的一个舞蹈。舞蹈中的原型人物辞去民办教师创办家庭敬老院,照顾智障、残疾、孤独老人,并为16位老人养老送终。整个舞蹈表现了这样的一个现实主题,由群众来演群众,朴实无华却让人记忆深刻。演员们没有高难度的技巧,仅靠自然的生活化的肢体动作传情达意。整个舞蹈干净利落,靠着淳朴的美感和至情至性的情感打动人心。这些无声的美都来自编导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发掘,将生活、群众、艺术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地突出了创作的现实性。

2.汇人气的形式

(1)音乐特效,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编排群文舞蹈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遮盖群文舞蹈演员某些缺陷,会采用群舞形式的表现。然而,群舞形式也不是万能的,编导们在选取群舞形式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地对各方面进行创新,比如选取音乐特效。音乐特效有助于营造舞蹈的意境,在群文舞蹈的编创过程中,选择一定的音乐特效,并且与群舞的队形变化相配合,既有利于演员对舞蹈内容的表现,又有利于观众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像第七届CCTV舞蹈大赛群文组舞蹈《车间协奏曲》,采用了机器工作、灌油、拧螺丝、机器人说话等特效,更好地配合了舞蹈所要展示的场景和内容,使舞蹈作品的表现更加出彩。舞蹈《阿婶合唱团》中不断地加入合唱的声音,使整个舞蹈的故事情节在合唱的声音中展开。声音突高时,一个演员单独出来,表现她唱错了音调,形象易懂。利用合唱的音效不仅点题,更是切题。

(2)服装道具,点睛之笔需择优而取

服装道具的选择切忌丢掉现实性。巧妙地选择大家生活中熟悉的,能够点亮人物特点的服装和道具至关重要。服装道具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像《回娘家》里的模仿鸡的蓬蓬裙服饰和替代旱船的道具鸡窝、《小笼师傅》的厨师装扮和道具小笼屉、《扫街》中既是扫帚又可以变成一片片绿荫的道具……服装道具合理巧妙地运用,不仅有利于舞蹈的表现,而且有利于观众跟随着这些特定的情景,感同身受的理解舞蹈所传递出的内涵。

3.扬时气的情感

群文舞蹈取材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群众的影响比较深刻,在情感的传达上也应当是积极向上,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让人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的真、善、美。群文舞蹈的编导们也要想办法通过自己的作品向群众宣讲美德,以情带舞,以舞传情。以这样的理念,紧紧围绕现实性,创作出更多健康、向上的作品,去传播社会的正能量。

(二)进一步植根文化,结合现实性,不断学习

一方面,群文舞蹈的编导要不断地向生活学习。不偏离“群众”轨道,不断深入生活,汲取本土文化的养料,挖掘符合当地生活特色的素材。另一方面,群文舞蹈的编导还应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地更新创作理念,扎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虚心学习专业舞蹈编导的创作经验,接受新知识,从而使创作的舞蹈作品能够兼顾生活性与艺术性、观赏性与普及性的特点。

总之,群文舞蹈编导一定要深入现实生活,深入广大群众,把握住群文舞蹈的特点,秉承“接地气、聚人气、扬时气”的创作理念。不论是在作品的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要紧紧地突出现实性,不断地创作出更多出彩的群文舞蹈作品,炼出更多的精品群文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现实性编导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