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案例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参与率探索*

2021-03-16 12:48王素雷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参与率大班研讨

王素雷

(上海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3)

随着高等教育在2019年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成倍增加,各高校不同程度上采用大班教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大班课堂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通常是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容易出现气氛沉闷、秩序差、互动少、参与率低等问题。为克服大班教学效果不彰的流弊,管理学、医学、法学、思政课等领域的高校教师纷纷在课堂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等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明显提高。问题在于,案例教学模式同样也会受到大班课堂的冲击和挑战,学生参与率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严重制约着以师生高频双向互动为特征的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尽管学界对于案例教学在小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已日臻成熟和完善,但若把案例教学模式移植到大班课堂,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屡屡出现,亟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解决。探索大班案例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参与率的方法措施,已成为把大班案例教学向纵深推进的当务之急。

一、现状与问题

1.现状:大班案例教学课堂内学生参与率相对过低

大班课堂给案例教学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学生参与率低这一现状,直接制约着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大班案例教学课堂内,常常出现少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大部分学生沉默寡言的情况。大班课堂内过低的学生参与率是“现象”,是“结果”,那么拉低学生参与率的“因”在哪里?笔者在2020年下半学期结束时在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上对380名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生设置一开放式讨论题:“本学期数次采用案例教学,但参与率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你认为参与率不高的原因在哪里?”基于目前已收到的350份学生的回复,经梳理归纳,可发现参与率不高的原因既有学生本身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信心和勇气;也有习惯使然,比如有的学生早已习惯讲授式教学模式,一时还不适应案例教学这种新模式;也有教师能力不够的原因,比如设置的讨论题题太难,课上引导不够,提供的案例缺乏共鸣等。不过,很多学生都提到面对人数众多互不认识的同学,即使面对简单的问题,若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不敢举手回答,很怕回答错了丢了面子。这从侧面印证了大班教学对学生的参与欲制约太大了。学生参与率低的现象在小班课堂内也不同程度存在,但在大班课堂内,该一现象得到数倍放大,更加凸显和严重。

2.问题:大班课堂过低的参与率拉低了案例教学实效性发挥

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法唱独角戏,案例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参与。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展开案例讨论,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不同观点;每位学生皆有机会皆有义务参与教学活动,谁也不能置身事外。这皆可参与皆需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小班里尚能得到贯彻,但在大班课堂下实施起来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像案例教学这种需要学生普遍参与、师生充分互动的教学方法不宜采用大班教学,大班环境与案例教学之间所存在的尖锐冲突甚至被认为不是教师努力就能改变的。

二、解决措施

以学生普遍参与且师生、生生充分互动为特征的案例教学与大班课堂内过低的学生参与率存在尖锐冲突。知难而上,才是有志于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应有的态度。基于大班教学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在不改变大班课堂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在不增加学校人力物力的前提下,若能提出一套投入少、易执行、见效快的提高大班案例教学学生参与率的举措并推广,必将增强高校教师在大班课堂内推进案例教学的决心和信心,有助于改善教风和学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解决大班案例教学学生参与率低的问题,出发点应是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参与率来做文章。能不能重塑案例教学模式以增加学生课堂研讨时间?能不能改变学生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以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能不能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参与的“量”和“质”?能不能制定出一套能激励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考核模式?对这一系列小问题的追根究底,最终实现破解大班案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率低的这一困境。

1.把案例介绍环节搬到线上,缩短案例文本,增加学生课堂研讨的时间

开展案例教学第一步就是向学生介绍案例。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介绍案例也不是举例,短则二三十分钟,长则四五十分钟。在案例教学时间相对固定的前提下,过长的案例介绍经常使学生在讨论发言阶段产生时间上的紧迫感,根本来不及深入思考。案例教学的程序虽然不能打乱,但并不意味着每个阶段都必须在课堂内进行,像在线教学平台就是可以利用的工具。2020年春新冠疫情袭来,各高校采取了线上教学,在线教育已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就把案例文本和思考讨论题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对其进行学习研究,这样上课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讨论发言阶段。

如果确有必要在课堂内进行案例介绍,就需要想办法缩短案例文本的呈现时间。除了多采用短小精悍的教学案例,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擅长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上千个文字说不清一个案例的来龙去脉,但几个图片、一段短视频再加上教师的解说,就能把案例叙述清楚。教师要突破单一的文字型的教学案例呈现方式,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缩短案例文本的呈现时间,增加下一步学生讨论发言的时间。

2.分组研讨与线上研讨相结合,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自由发言相结合,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提高课堂参与的“量”和“质”

在讨论发言阶段,如果让大班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发言,每人给半分钟也不够。如何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呢? 分组研讨不失为一个容易操作的好办法。把大班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每个人都有机会就案例问题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甚至进行激烈辩论。每个小组设立组代表,组代表起组织带头作用。小组研讨的时候,小组成员在一起集中交流研讨,老师在研讨现场观察各小组讨论情况。分组研讨完毕,由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表本组成员的观点。不过,如果自始至终采用“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虽说有利于发扬团队精神,但不利于突出个性,还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案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个性化教学,为兼顾个性差异还有必要引入“个人自由发言”环节。假设案例讨论发言过程设定为45分钟,可以拿出30分钟让组代表发言,余下的15分钟让个人自由发言。

分组研讨也可以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展开。以QQ群为例,同样也要先对学生分组,每组主要负责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由第一组学生发言,要求第一组所有学生必须发言,其他组的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言。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线上研讨的优点是效率高,节省时间,而且能做到全覆盖,也能兼顾到个别特别想发言的学生。如果我们把思考讨论题设计成调查问卷放在在线教学平台,效率就更高了,基本上五分钟之内就能看到直观的问卷结果。之后再拿出2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自由发言。如此,既兼顾到群体,也照顾到个人。

3.实施过程化考核,激励与惩罚相结合,在课堂中营造出竞争的氛围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高频参与,仅凭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只对少部分学生有用,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要扭转参与率低的现象,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教学管理,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激励与惩罚措施加以督促。其中最有效的,莫过于把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其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情况挂钩,改变单一考核模式,实施过程化考核。

过程化考核,就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参与过程、参与痕迹及参与效果量化为平时成绩。考核的设计应体现公平合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原则。如何设计过程化考核?假设平时成绩为50分,可以把出勤成绩界定为20分, 课堂参与成绩界定为20分,在线参与成绩界定为10分。课堂内学生每参与(回答、提问、点评、辩论等)1次可得5分,要想拿满30分就需要在课堂参与6次(每次课不管参与多少次原则上只记录为1次)。为兼顾公平,对于那些确实不擅口头表达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课后写个案例分析报告发送给教师来获得一定的参与分;对整个学期参与次数过少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期末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有关案例教学课的收获体会来获取相应的平时成绩。

根据有关研究,即使大班教学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需要,但只要参与的学生比例达到25%~45%时,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思考,为自己发言或被提问做准备。[5]过程化考核有利于广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有利于在群体思想交锋过程中尽早形成不低于25% 的“意见领袖”,从而实现活跃、充分、理想的参与效果。

过程化考核不是为考核而考核,是通过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相长,真正使学生有获得感。如果我们每次上完案例教学课后都能及时统计一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出勤情况(不要放到期末再统计),就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根据笔者经验,对于课程参与不够积极的学生,经提醒后该学生以后的参与次数会明显增加。

猜你喜欢
参与率大班研讨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加强理论研讨 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