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的声势律动妙用探讨

2021-03-16 12:48王丽杰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声势节奏感律动

王丽杰

(青岛五十三中小学部,山东青岛 266034)

在小学音乐律动教学应用声势律动可以帮助学生训练自己的节奏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魅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畏难心理、音乐表现能力较差、节奏掌握不敏感、多声意识不足、教师对声势律动教学精髓未能实现真正掌握等等,从而导致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文章正是基于此,试图以小学音乐声势律动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探讨。

一、声势律动内涵

所谓声势主要是指人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借助运动过程中所发出的声响以及系列动作变化,使情感的表达、交流、宣泄等得以实现[1]。比如人在得知愤怒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采取跺脚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而在得知开心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手舞足蹈来宣泄自己的开心情绪。律动是指人伴随音乐节奏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来实现对音乐的更好感知[3]。具体而言,所谓声势律动主要是指利用学生肢体对音乐所产生的节奏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音乐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节奏感,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发展[2]。

二、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意义

(一)训练学生节奏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表达音乐节奏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地使用自己的身体去表达。声势律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动作去实现对音乐知识的顺利掌握,当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以后,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得到很好的培养。在声势律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自身节奏感的不断训练和提高,以此来获得进一步的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原本大多数都是活泼好动的,因此教师应当将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通过训练学生节奏感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对音乐能够产生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同时,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原本各方面发展就不是很完善,为了实现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可以借助声势律动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声势律动可以使学生在听到音乐以后能够随着音乐而做出一些动作,这样一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表现欲望成功激发出来,使他们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要想学好,要求学生应当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创造力。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非常讲究创造力,借助声势律动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实现对音乐的正确认识。当学生对音乐能够做到正确认识以后,这对于教师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三)助力学生的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特有的年龄特点,正处于增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处于注意、活动等能力全面提升的阶段,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黄金时期[3]。低年级学生强于形象感知记忆,高年级学生强于抽象记忆,呈现出一种具象过渡到抽象的阶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和制定相应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而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凭借自己身体的律动从而实现将音乐更好地加以表现出来,助力学生身心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的声势律动的具体运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难以长久集中注意力,所以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就应当借助多种形式的声势灵动操作来实现教学启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聚拢起来,为后续教学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声势律动具有较为鲜明的节奏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声势律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建立相应的节奏意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需要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次,而声势律动操作有着鲜明的表象化特征,教师应当作出更多示范引导,帮助学生慢慢进入音乐作品之中,这对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在学习《故乡恋情》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作为一首域外民族歌曲,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歌曲视频展播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反复观看,将其音乐学习思维调动起来,感受歌曲带有的那种东南亚风格和色彩,这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能够起到一定帮助。当然为了更好地将学生音乐情绪激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视唱,并为学生制定声势律动方案,从节奏、旋律、音程、情绪、力度等方面进行感知体验,然后借助手边的物品加以伴奏,通过引入声势律动互动环节,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学习,从而实现对律动要领的尽快掌握。

(二)在音乐欣赏中律动

音乐欣赏是较为专业的学习和体验音乐的过程,能够将更多学习启发提供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认知基础的顺利建构[4]。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前设计有着更高契合度的教案,借此实现训练效率的提升。比如在学习《美丽的星座》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这是一首较为活泼以及较为轻巧的音乐,歌唱这首歌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好地歌唱效果,学生心目中当是充满着拳拳爱国之心。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祖国近些年在各个民族团结合作下获得极大发展的介绍视频,为学生奠定情感基础。为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便将歌曲的那种自豪感和幸福感更好地表现出来。在视唱过程中,教师应当走近学生,对每个学生加以针对性的指导,使视唱和伴奏得以变得更加和谐以及统一。教师应让学生适时轮换操作打击乐器,使更多学生通过接触到打击乐器来实现声势律动感知品质的提升。对于这种方式,学生的兴趣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倘若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这种心理进行声势律动教学,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

(三)在游戏中进行律动

游戏活动一直以来就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而游戏化教学原本也符合新时期小学音乐的课程要求。所以为了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教师还有必要将声势律动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在律动教学中将游戏元素巧妙融入进去,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律动,通过玩耍就能够成功学习到一定的音乐知识,以达到玩中学的目的。尤其是针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更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趣味律动来实现成功突破,对音乐新课题知识予以高效建构,帮助学生实现音乐知识水平的逐渐提升。比如在学习《冬瓜和南瓜》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应当基于声势律动教学角度,对教学课件予以合理制作,把游戏元素巧妙渗透进教学活动之中。比如教师可以将“猜猜我是谁”这一游戏引入音乐律动课堂,主要围绕《冬瓜和南瓜》这首音乐作品的节拍、音速、音色以及内容等,设计简单的游戏规则以及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动作和游戏问题,在将游戏的优势作用发挥出来的同时,进行声势律动教学。教师可以将欣赏歌曲、引导示范、学生跟唱等环节结合“猜猜我是谁”游戏,将装有黄瓜、丝瓜、南瓜、冬瓜等蔬菜的百宝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摸一摸、猜一猜的过程中思考相应的游戏问题,对歌曲中的某句歌词进行学唱、仿唱以及跟唱,回答游戏问题并同时作出扭腰、摆头、跺脚、拍手等相应动作,使律动在游戏互动中得以顺利实现,进而更好地理解歌词大意、体验歌曲情感以及将歌词轻松记下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趣味填词”“歌词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声势律动表演,通过对音乐旧知识的迁移运用,轻松破解歌曲重难点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寓教于乐。

(四)重视学生自主创编

通常来说,在应用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启发式、体验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效果,有必要将这些方法有效结合起来[5]。为了更好地实现听觉和运动觉能力向音乐实践迁移,教师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歌曲的时候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联想中能够实现律动,从而实现对歌词、节奏、情感、风格等的更好了解,在放飞自我的同时实现音乐思维的深化锻炼,进而实现自主创编。比如在学习《手拉手,地球村》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在应用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动作创编、歌曲创编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先通过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使学生实现对《手拉手,地球村》这首音乐作品节奏、歌唱技巧以及情绪的准确掌握,然后将多样化的乐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乐器为切入点,在保持歌曲主题不改变的基础上,尝试自主创编新歌曲以及创编相应的舞蹈动作,把跳舞、律动表演、乐器表演、即兴演唱等有机结合起来,高效律动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既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又同时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等意识情感。重视学生自主创编能够对音乐课程实践形式进行一定的优化,使学生在声势律动中进行丰富化的音乐实践,对歌曲情感能够有一个深刻的体验,同时实现自身音乐知识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声势律动既是一种较为简单,又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感知和学习音乐的手段,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应用声势律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深入分析将要教学的音乐作品,准确把握音乐情感基调,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当前年龄阶段的特点,巧妙设计声势律动教学方案。需要知道,声势律动并不是一种随意在课堂上所开展的一种活动,事实上是帮助学生怎样通过另外一种途径来学习和理解音乐的方式。如果能够将声势律动很好地应用起来,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从而获得更加显著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声势节奏感律动
和谐律动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
心理学教授谈《戴尼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