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红色文艺精神的根与魂*

2021-03-16 12:48邓德祥陈岚莎邱恋淇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延安文艺

邓德祥 周 熹 陈岚莎 邱恋淇

[1.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重庆 400065;2.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四川绵阳 621000]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至1948年3月党中央战略转移撤离陕北,在这一段特定的、热血与热泪不断交织的岁月时空中,陕北延安作为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引领着新民主革命、民族抗日和国内解放大业的阔步前进。中国共产党、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播下了红色文艺的种子,在延安植地生根、发芽、繁盛。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中国文艺事业服务的对象和发展方向,作为中共中央的驻地,延安成为红色文艺的圣地,延安的红色文艺精神光耀神州大地,引领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2015年9月,陕西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了《延安文艺档案》,该书由王巨才总主编,100多人分类编著共60卷书籍。该书以档案式的记载文体,从延安戏剧、延安音乐、延安文学、延安文论、延安电影(摄影)、延安美术六个大类进行分类编著,每类依照文艺家、文艺组织、文艺作品三小类及其各小类文艺种类开展概况综述、活动年表、文献资料、回忆整理、访谈记载、评述到等详尽编录,是迄今为止延安文艺最系统、最全面的史诗级巨著。皇皇巨著《延安文艺档案》,使一个特殊时代的艺术化故事由此再现,豪放粗犷的延安歌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望延安》《长征》《东方红》《地道战》《南泥湾》重现世人面前,经典的延安时期抗战的电影《红色》《延安与八路军》《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精神》《白求恩大夫》激荡在我们脑海,一幅幅抗战美术作品让我们重温抗战的艰辛……《延安文艺档案》以艺术的形态保留着留延安历史与延安精神,以全视角展现红色文艺的本色和红色文艺精神的风貌,留住的红色文艺的根,闪耀着红色文艺的魂。

《延安文艺档案》是编者团队对延安文艺的“活历史”记载,能够为现代红色文化、红色艺术的研究与弘扬提供客观真实的记录。延安文艺是在革命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是基于人民、生活与政治出发的。由此可见,延安文艺是在抗战时期,被视为宣传、教育、组织广大民众的笔杆子武器,是“民族解放”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沿试验场,《讲话》中提及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是在当时抗战历史的基础上,基于人民精神需求提出的现实号召,这也就奠定了延安文艺的另一层面的历史意义,即革命文艺、红色文艺。

红色文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化建设凝聚成的外化符号,红色文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民族民主精神、政治纲领、社会主义理论等原典思想内容,在文艺作品中独特形式的内化与外显。红色文艺的发祥地在延安,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滋生出了延安文艺、延安精神和红色文艺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并不断发扬。

虽然具体的时间空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延安精神价值是永恒的,延安文艺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文艺化体现形式,《延安文艺档案》这部巨著通过图文记载归档,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将那一段决定中华民族命运和国家走向的特定历史的延安精神永久流传于世,将红色文艺精神镌刻青史,活跃于当代,绵传于后世,其对民族精神的历史及当今新的发展培育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文艺家、文艺组织、文艺作品,是文艺精神的载体和外化物象,《延安文艺档案》从延安戏剧、延安音乐、延安文学、延安文论、延安电影(摄影)、延安美术六大类的文艺家、文艺组织、文艺作品三小类共18个视角,全面展现红色文艺精神。有经历过艰辛长征路的李伯钊,突破重重阻碍成为著名的剧作家,才有震撼人心的《长征》《北上》巨作;有走过大江南北曾立多次战功的焦乃积,成为闻名曲军的曲艺作家,才有令人沉醉的革命小品《烤羊肉串》《我想有个家》《真爸爸假爸爸》作品;有曾与敌人刀枪交锋生死搏斗的罗烽,成为最为知名的著名作家,才有思想深邃的《满洲的囚徒》《国旗飘扬》等。这些红色文艺作品系统反映革命洪流下红色文艺的兴起与发展历史情景象,全面还原红色文艺精神的格局,留给当代更多的红色艺术精神价值和财富。

红色文艺精神不仅储存于作品中,更多的还储存在红色文艺家的思想中,随着红色文艺家的先后离世,储存在红色文艺家身上承载的红色文艺精神也不断消失,《延安文艺档案》编委们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另辟蹊径,以访谈的方式,对中共延安时期在世的亲历者、延安文艺的参与者或延安文艺家的后代子孙或其亲友后代,对其进行讲述、回忆等访谈记载,抢救性地收集和补充现有文献没有记载的红色文艺家、文艺事件、文艺作品、文艺史实、文艺思想与观点等内容。从延安文艺的老文艺家的访谈记录与回忆记载中,透视出老文艺家红色文艺精神的笃定;从安文艺家的后代子孙或其亲友后代的访谈记录中,感知红色文艺精神隐藏在当代的感召力。

延安文艺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政党在延安地区的文艺结晶,是大规模的文艺服务社会活动,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进行的,是暴露敌人的残暴和欺骗,是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机会,更是红色艺术的灵魂所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党政府和社会积极传播弘扬“红色文化”相关活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增强文化自信,种种号召都表示了党中央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对红色艺术的精神传承的探索。而目前为止,我国对延安文艺现象的关注与弘扬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历史的久远使得延安文艺事业的传播缺乏影响力,受到了诸多的限制与固化。基于此,“红色文化作品,走向人民生活,走向全世界”成了当今值得关注的问题。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他多次考察调研革命老区,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艺创作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优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的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1]在当今信时代,文艺作品的传播形式越来越丰富,传播速度极快,因此更加需要我们创造和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扬和传承我国红色文化,感悟革命时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社会主义精神,铭记于心立于行。

文艺是培根铸魂的工作,革命文艺则是在铸就根与魂的同时,将革命历史要求与政治背景深深刻入骨血,这种以号召民族觉醒、呼吁社会使命、服务社会群众为导向的延安文艺现象,是高挂在抗战地区民众心上的一轮明月,代表着的民众对抗战解放的希冀,是抗战年代文艺工作者为大家、为小家、为社会、为艺术做出的种种贡献,史诗为证,延安文艺带来的文艺精神价值是不可衡量的,是代表着特定红色艺术价值的。

细观此书,承载着延安近13年时光中发生的文艺点滴的巨作,其强调着那段岁月产出的延安文艺著作,与红色艺术精神的发源与弘扬息息相关。那段辉煌而又压抑的历史是通过怎样的文艺所记录描述,在政治、革命等字眼被固化到文艺作品上的时代,虽然文艺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压抑,但是也给了文艺工作者一个将文学艺术借由时代背景发挥到极致的权力,这些延安戏剧、音乐、文学、美术等传达出来的,是文艺家们就抗日联线、解放战争等事件进行的思考并反应在作品之中。这种文艺发展脉络是沿袭着延安革命历史发展脉络而生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复习、参透延安文艺工作者隐藏的思想启蒙与精神传达,才能将红色艺术的根与魂进行重塑与弘扬,这是一种通过史记创造现代文化发展的开拓行动,开创了将延安文艺的革命艺术精神转化为红色艺术价值的启蒙实践。

红色文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化建设成果的外化符号,红色文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民族民主精神、政治纲领、社会主义理论等原典思想内容,在文艺作品中独特形式的内化与外显。延安作为红色文艺的发祥地,延安文艺是红色文艺传统的根系,为红色文艺精神的魂所依,《延安文艺档案》巨著的问世,溯源红色艺术传统的根脉,光耀红色文艺精神,让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继承红色文艺传统、弘扬红色文艺精神,以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延安文艺
文艺作品
1942,文艺之春
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