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讲题,提升学习效能

2021-03-17 11:08沈玉红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方式效能学习

【摘 要】习题讲评课是高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习题讲评课也是教师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习题讲评课可以按照教师选题选生、讲题学生准备、听题学生准备、教师适时调控的顺序实施。

【关键词】学生讲题;学习;效能;有效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8-0047-04

【作者简介】沈玉红,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江苏昆山,215300)教师,高级教师。

习题讲评课是高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课型。然而,在习题讲评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自以为讲清楚、讲明白,而且讲了很多遍的题,学生再做时还是会出现和原来一样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习题讲评课上,学生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将教师所讲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相关联,没有将教师教授的正确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纳入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中。

美国缅因州教师培训学院经实践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即使用教师教授的方法,24小时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有率约为5%;使用学生向他人讲授的方法,24小时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有率约为90%。[1]“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主动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学生讲题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习题讲评课采用学生讲题的方式成效显著。

一、学生讲题的内涵及实施流程

学生讲题是指在习题课课堂教学进行时,教师减少讲授的时间而走下讲台,引导学生走上讲台,以学生为主体、以习题为载体,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某题的理解过程与解题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及时对学生的讲题过程进行有效的点评,引导学生的思索之路,点燃学生讲题的激情,引领学生讲题的程序,促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运用学生讲题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时,需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具体流程可分为以下四步(见下页图1)。

1.教师选题选生。

第一,教师要确定适合学生讲解、学生容易失分的习题。首选的是课本与历年“考试说明”中出现的例题,次选历年的高考题,再次是历年优秀的模考题。

第二,教师要选择适合讲题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明确适合学生讲解的习题类型。选生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讲题活动的效果,选择时应尽量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走上讲台的机会。

2.讲题学生准备。

教师要给学生预留1~2天的时间,让讲题的学生对所选习题进行准备,要求学生从解题思路、此思路的来源、此题可能出现的变化、解此类问题的关键点等方面来实施备题。学生在上讲台讲题时,要先带领同学一起看题与审题,圈出题中的重要信息,再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阐释。总之,学生在备课与讲题时,要尽力展示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模型。

3.听题学生准备。

听题的学生提前一天将习题做好,既要写出具体答案,又要理清解题思路。在听题时,听题学生要跟随讲题学生的思路,带着自己的问题听题,同时要关注讲题学生的讲题逻辑,在关鍵处与讲题的学生进行探讨与互动。

4.教师适时调控。

学生讲题时,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聆听,并适时地追问与评析。在追问环节,教师对学生在讲题中表述模糊的某一知识点或某一小题进行追问,帮助学生在错误处“拨乱反正”,在难点处“过关斩将”,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从浅表进入深层,在能力的提升方面从低层迈入高阶。在点评环节,教师要点评学生的解题思路与讲题方式,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学生对讲题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主动性。

二、学生讲题的实施策略

笔者以化学学科的高三二轮复习课中,学生讲2020年江苏高考第19题“制备实验方案设计”小题为例,探讨学生讲题活动的实施策略。

【例题题干】(2020·江苏高考·19)实验室由炼钢污泥(简称铁泥,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制备软磁性材料a-Fe2O3。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铁泥→酸浸→还原→除杂→沉铁……→a-Fe2O3

(4)设计以FeSO4溶液、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为原料,制备FeCO3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FeCO3沉淀需“洗涤完全”,Fe(OH)2开始沉淀的pH=6.5]。

1.讲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审阅与分析整道题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审阅与分析习题,不但要逐字逐句地看题,更要运用学科思维方式对题目进行分析,继而得出解题思路。

由于此类问题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讲解我们可以选择化学素养相对比较高的学生,如化学科代表或班长等。

生:本小题是要以FeSO4溶液、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为原料,目标是要制备FeCO3,已知信息为“Fe(OH)2开始沉淀的pH=6.5”,因而,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我们要将FeSO4转化为FeCO3,同时要尽量减少Fe2+以Fe(OH)2的形式析出,即整个制备过程都要控制在pH<6.5的环境下,所以碱性的物质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要后加,这样便于控制溶液的pH值;同时,题干中还要求“FeCO3沉淀需‘洗涤完全’”,所以在静置过滤操作后,需要配合“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针对本次实验所加试剂,需将所得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用BaCl2溶液检验SO[2-4]是否洗净。

师:××同学对题干的分析非常精准,从物质制备的原料出发,紧盯制备的目标产物,同时关注到副反应的发生与条件的控制,这也是我们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对学生来说,这正是他们思维过程的展现。教学的真正目标,不是让学生答对某一道习题,而是不断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学生讲题中对思维过程的展示恰恰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讲习题答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分析题目得出完整解题思路后,还需将这些思路转化为习题的答案,用纸笔形式将其有序地表达出来,这不但是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表述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学生思维与探索过程的深度体现。针对以上问题情境和讲题学生的分析,学生不难得出本题的参考答案。教师可当堂提问学生,让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答案。

生:在搅拌下向FeSO4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控制溶液pH值不大于6.5;静置后过滤,所得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用盐酸酸化后的BaCl2溶液,直至不再出现白色沉淀。

师:非常好,答案语言组织得简洁明了。那么同学们能归纳出本题的得分点有哪些吗?

生(补充):我认为本题的得分点有“搅拌”“缓慢”“静置”“向FeSO4溶液中加入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用蒸馏水洗涤”“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等几个方面。

师:大家非常准确地抓住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尤其关注到了试剂的滴加顺序、对滴加试剂量的控制方式,以及“洗涤完全”的实验操作方法。那么,大家可以根据本题,提炼出此类问题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吗?

很多习题课的上课方式都是就题论题,缺少对关键点的小结,这就导致学生所谓的“听明白”,仅限于形似的模仿,问题稍微一变,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在学生讲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辅助学生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原理与方法,要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还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渗透学科的核心素养。

3.讲题型反思,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荷兰学者汉斯指出,反思是思维活动的原动力,运用反思才可以将学生的理解现实化。离开反思,学生的理解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每個题目也将成为一个个孤立的习题,学生的理解与研究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升。因此,在解决问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整个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提炼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维路径,为后续研究与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本题的解题思维方式,讲题学生给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模型,结合听课学生,以及教师的辅助,我们最终得到了解题模型(见下页图2)。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便可参照此实验思路,实现快速解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解题的思维方式与答题角度,学会分析与解决实际的情境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讲题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的“思维洼地题”进行讲解,并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总结与归纳,不断修正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镇.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家校协同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究[D].河南:河南大学,2020:2.

[2]白建娥.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学生讲题”模式实践[J].化学教学,2011(8):51-54.

[3]邱建荣.“学生说题”减负增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6):8-9.

[4]陈建华.利用“说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学生物教学,2013(3):24-25.

[5]孙金霞,石海峰.在学生说题中提高教学效果[J].中学数学研究,2014(5):9-11.

3266500589267

猜你喜欢
有效方式效能学习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