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1-03-17 22:48许莹
高考·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许莹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加强并做好高中地理学科方面的教学工作,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不仅能够改变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刻板的印象,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推动高中地理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学生迎战高考提供一定的支持。鉴于此,在学科教学期间,既需要教师从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出发,变革自身的学科教学思维;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进行质疑,从而在质疑的过程中激发自身学习和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致和动力,并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人地协调观念,切实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地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和提升,而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当中,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和提升关键在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地理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然而,从现阶段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形式来看,在培育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期间略有缺陷和不足。其一,教师在平时的地理课堂上往往重视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强调的是学生对于一些基础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至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则很少去关注,也很少将其作为地理学科教学的重点落到实处。其二,教师对于该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实现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缺乏可行的方法,导致所开发和设计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化严重,完全没有发挥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优势。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希望能够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建议。

一、变革教学思维,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缓解部分高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因此,为了让学生高质量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从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入手,多尝试利用课堂质疑的方式来诱发和启迪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

例如:在《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在课堂上直观向学生展示了“浙江义乌”这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的城市规划图,并向学生提出了“作为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的县级城市,义乌距离杭州萧山机场的距离只有120千米,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本地建设义乌民航机场呢?”“为什么金华却没有机场,而在其管辖内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义乌机场不断地进行扩建,并逐渐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交流和讨论,进而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对于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随后,教师则从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以及交通运输的需要和交通运输的布局等重难点知识入手,带领学生一同去学习和记忆这些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的效果。最后,为了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试着思考“在很多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正处于工业化建设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试着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回答,从而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当然,在学生课堂学习和探究期间,教师还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以此来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的效果。比如:如果交通运输业满足不了当地经济建设对于运输行业的要求,就会妨碍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二、引导学生质疑,帮助高中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受传统思维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展开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期间过于关注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导致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力低下,欠缺了一定的人地协调观念,导致虽然在地理课堂上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是却很难发现地理课程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性,其课堂学习的效果低下。面对此种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念方面的培育。

例如:在《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型》一课的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微课优势,给学生呈现了《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这样一个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自己所期望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本节课知识的兴致和动力。随后,教师则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向学生提出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哪些方面?”“想要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坚持和遵循哪些原则?”“为了实现人地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类做出了哪些尝试?”等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為单位去快速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如:实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绿色经济、倡导可持续性消费等。最后,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起一定的人地协调观念,教师还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并倡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难以解决和处理的问题向教师提出,让教师协助自己进行解决和处理,从而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优化教学形式,发展和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性思维

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地理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地理综合性思维,不仅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学科教学思维,采用形式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来指导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还要从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入手,巧妙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指导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性思维落到实处。

例如:在《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假如你要购买一些日用品你会选择去哪里购买?如果购买的是电脑、电视等商品你又会去哪里购买?”或者“如果你想建厂当老板,那么你会把你的工厂地址选在哪里?你所考虑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的情境,让学生试着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回答,以此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理综合性思维。随后,教师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课件优势,直观地向学生呈现了“我国主要糖类作物种植区和制糖厂在分布上存在的关系”“我国饮料生产厂在选址上的分布特征”的直观图,并引导学生试着从“影响工业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不同产业的影响区位是什么?”以及“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有哪些?”等方面来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为了切实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性思维,教师还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看图判断区位因素”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此次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巧妙地为学生呈现“首钢迁址曹妃甸”的典型案例,并引导学生试着分析和研究一下当年首钢选址在北京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而首钢在迁址之后,其主导区位因素又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此次“看图判断区位因素”活动当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识图能力,并在识图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一定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四、重视实践探索,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不单单在于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更多地在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组织开展一定的探究性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为此,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需要教师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入手,为学生开发和设计具体的实践探究性活动。

例如: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校园周边环境调查活动。在此次校园周边环境调查活动当中,教师不仅将学生进行了合理化的分组,让学生试着以小组为单位,从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短缺、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问题当中随机选择一个方向来进行调查,并将此次调查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到自己周边地区可能存在的问题,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一定的环保意识。

五、关注课后反思,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

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师所担负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因此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和回顾,导致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面对此种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在课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反思与回顾。

例如:在《常见地貌类》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切实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一方面,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化的反思和回顾。在此期间,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微课优势,将整个教学环节以视频的方式录制下来,并在课后反复地进行观看和研究,从而发现并找出自己教学上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及时地对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和改良,以此来更好地展开学科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生生互評、学生自评的方式来对自己课堂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学习上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进行强化性学习。

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当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不仅有效地满足了素质教育对于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了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接下来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对此,在学科教学期间,既要求教师优化教学的形式,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性思维作为教学的核心要素,融入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要重视学生实践方面的探索,依照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现实要求,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落实到实处。另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和重视课后的反思,借课后的多元反思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学好地理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芳英.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地理教学,2018(12):20-22+42.

[2]唐敏,向云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154-155.

[3]廖廷武.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新授课主题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研究开题报告[J].科技视界,2019(21):194-196.

[4]牛超,刘玉振.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16(4):48-51.

[5]王丹,毕燕.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区域农业发展”一节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3):137-140.

3694501908254

猜你喜欢
新高考背景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融入新题型的阅读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初探
谈新高考背景下改善普通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现状的方法与举措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