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质布 岂可云泥别

2021-03-17 22:50曲艺宁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生观教育评价德育工作

曲艺宁

【关键词】学生观;教育评价;德育工作;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4-0075-02

搬了新家后,我把家里的洗脸巾与抹布统统换成了白毛巾。一个月后,我发现洗脸巾依然潔白柔软,而抹布则像被烟熏过了似的,不但有点发黄,而且硬得扎手。吃惊之余,我陷入了沉思:意识影响行为,此言果然不虚。同是崭新的白毛巾,因为我对它们用途的不同安排,竟造成如此迥异的结果。究其根源,不过是我对抹布进行了人为设限,认为抹布用来擦拭污秽,清洗得差不多即可。而洗脸巾因为接触皮肤,就应该洗得干干净净的。这样的设限,直接影响了我对洗脸巾和抹布的态度——当我清洗洗脸巾时,动作轻柔、细致耐心,而清洗抹布时,心里总想着,随便洗洗就行,反正也是用来擦地的。

由此,我联想到了我的学生。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他们会不会因为我的“不同定义”和“区别对待”而受到过伤害呢?我努力回想过往的教育时光,脑海中浮现出一件往事。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领导经常在周一活动课时到各个班级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及仪容仪表情况。一次,周一上完课后,我匆忙赶往教室,准备再次仔细检查一遍,确保不出纰漏。快走到教室门口时,副班长小杜拉着小慧朝我走了过来,小杜一见我就说:“老师,你看看小慧,头发几天没洗,校服也不干净。”我上下打量着小慧,指着她衣服上斑驳的油点,生气地问道:“下午要检查个人卫生,你又不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换件干净的衣服?”小慧只是低着头,并没有说话。我又联想到入学以来她屡次违反校规校纪,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没好气地说:“周末干什么去了?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了是不是?我要打电话问问你妈妈到底怎么回事,一点集体荣誉感也没有……”说着,我就拿出手机,准备给小慧的妈妈打电话。

见我真的要打电话,小慧急忙拉住我,哽咽着说:“老师,我妈住院了。”说完,转身哭着跑开了。因为领导临时开会,那周的例行检查便取消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只是从那天起,小慧看我的眼神变了,每次遇到我,总是迅速地别过头去。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堵无形的墙。

后来,我从小慧妈妈口中得知,由于父母离异,小慧自幼跟着妈妈生活。那个周末,小慧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她忙着照顾妈妈,没有来得及换洗衣服,更没有时间梳洗。得知原委,我内心一阵羞愧,内疚和懊悔之情不断撞击着我的心。原来,是我错怪了她。

找了个机会,我把小慧叫到了办公室。提及这件事,小慧先是一脸漠然地看着我,然后眼中满是委屈,但依然一声不吭,双手也紧握着。我站在小慧面前,郑重地向小慧鞠了个躬,向她诚恳地道歉:“对不起,上次的事情,老师不该先入为主,没有给你解释的机会,还随便指责你,老师错怪你了。”这时,小慧的眼泪“唰”地一下流下来,紧握的手也慢慢松开了,开始号啕大哭,边哭边说:“老师,虽然之前我总是违反纪律,可我也知道集体荣誉的重要,我不是有意的,真的是因为照顾妈妈而没有时间收拾自己。”我心疼地抱住了小慧,任凭她委屈的泪水打湿了我的肩膀。我们之间的坚冰,终于消融了。

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小慧,就是仅凭她一贯表现不佳的印象,错误地认为“问题学生”一定是站在老师的对立面,她不换上干净的衣服一定是故意的。试想,如若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贯表现优异的学生身上,可能我心里早就预先替她找好了理由:她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她是不是在上学的路上摔倒了?

想起同事吴老师讲过的一则事例。上学期,班长小杨被监考老师举报英语考试时作弊。吴老师详细询问后得知,小杨把英语提纲带进了考场,放在桌子旁边的窗台上。小杨自入校以来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英语老师也力证,那几页提纲的内容小杨早就掌握了,因此根本不需要作弊。最后,吴老师只是取消了小杨期末评优资格,并没给予其他处罚。听到这件事时,我不以为然。现在想来,同是考试作弊,如果发生在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身上,我们定然不会处理得如此云淡风轻。

小慧因为照顾母亲而没有管理好个人卫生,我却如此小题大做,动辄使用“叫家长”这样的手段。而面对严重违纪的作弊行为,我们却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个中缘由,显而易见。

由此,我又想到一位苏联心理学家的实验:给两组人试看同一张照片,照片上那个人的突出特点是眼窝深陷,下巴前突。心理学家告诉第一组人,照片上的人是一个罪犯,告诉第二组人,他是一名学者。结果,在第一组人眼里,眼窝深陷就代表着凶残、狡诈,下巴前突证明他冥顽不灵。在第二组人眼里,眼窝深陷代表着思想深邃,下巴前突证明他执着顽强的求学精神。只因为被贴上不同的标签,相同的外貌就被赋予了不同的释义。那么,我对小慧的过激言行,不也是源于一开始就给她贴上了“问题学生”的标签?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被贴上标签后,我们无意或有意的态度就可能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进行自我调适,让自身的行为与被贴上的标签相一致。慢慢地,学生就会自我否定,进而失去进步的动力。

“罐子才该有标签和设计,人不该有。”为师者,要做的是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用“眼见之实”代替“偏听之词”,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地引领学生释放能量,积极发现自我。同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让他们勇于发声,即使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也不能轻言放弃,要勇往直前、乐观豁达地在逆境中成长,成为心理健康、行为积极的社会公民。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艺术学校)

3465501908274

猜你喜欢
学生观教育评价德育工作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