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语典故,看历史溯变

2021-03-17 04:00杨晓卉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

杨晓卉

摘 要:成语是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成语是他们理解传统文化的方式。阅读成语故事可帮助他们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成语、积累素材。在40分钟的语文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读懂成语故事,教师需对成语故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本文将主要致力于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成语典故的应用,首先指明小学成语教学的关键作用,从而详细地阐明成语典故在其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以期保证小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素养。

關键词:语文教学 成语典故 小学

一、小学语文中应用成语教学的价值

将成语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提升他们语文基础的关键手段,也是深入学习我国文化的需求。中国人喜欢用成语表达观点,且加上其含义博大精深,为我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小学生需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成语为构建语言的材料,想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章出现的成语,需站在作者的角度展开思考,提升阅读表达能力。另外,学生自身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且理解及学习的成语较多,对写作的帮助会很大。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上,成语教学具有关键的作用,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除此之外,成语教学便于发展学生思维。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思维活动的训练,使其清楚掌握概念含义,分清楚内涵及外延,真正理解成语。多学习一个成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自身能力的提升。通过讲述一些小故事或小典故,在小学语文成语教学中,可积极拓宽学生思维。

另外,我国很多成语出处均有较多典故,成语教学可迸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习成语中,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了解了其中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使其认识到汉语言的丰富、优美。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成语典故

(一)以复促读,加深理解

基于学生读懂故事,便可进行复述故事的特点。学生理解成语故事后,教师可教给学生复述故事的主要方式:首先,归纳总结段落大意,再依据事件的经过、结果及起因概括内容,串联起段落大意,同时概括其内容。学生复述水平存在差异性,一些学生的复述杂乱无章、平淡无奇,另一些学生的复述条理清晰、绘声绘色,因此教师需对学生明确提出复述故事的要求。注重条理性,让学生依据一定的步骤进行,先说题目,再讲故事情节。第二次讲故事可配上动作、表情,便于把故事讲生动。

例如,在复述《自相矛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道具矛和盾,便于学生实现对楚国人的神态、动作的模仿。如果一些内容不可复述,则要求讲解故事的梗概及某些段落。除此之外,也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积极引发学生联想,便于学生再次复述。

(二)说成语,锻炼表达能力

说成语是学生自我消化的行为,基于他们听取成语之后。在特定场合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口说成语,锻炼他们应用成语的能力。例如:当看到春天蔚蓝的天空及美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通常选择的都是“满面春风”“风和日丽”等成语。基于不同场景下,教师可让学生更熟练地应用成语,同时不断说出自己掌握的成语。教师还可在班级中举行看动作猜成语、说成语故事大赛等趣味活动,学生复述听过的成语故事,看谁说得成语故事最多。

例如,班级中开展游戏——“说成语,猜人物”。将他们分为两人一组,一位学生说出成语,另一位同学说出成语典故中的人物: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等,学生对游戏充满兴趣,同样也提升了对成语的熟练应用能力。

(三)以演激趣,提高能力

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成语故事时,可采用课本剧或小品的形式,促使学生将关键片段表演出来。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表演、对故事理解及表达能力。

像“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等均是适合进行表演的成语,在复述之后学生表演得极好。另外,通过小话剧的形式表演“负荆请罪”这一成语典故似乎更加形象,最终取得的效果也很好。其一,学生及教师需做充分准备。学生在表演前自由组合表演小组,选出其中的“导演”和“演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分工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担任“评委”的是无演出任务的小组成员。之后,成员间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构思剧本、分配角色、研究台词及动作,讨论后开始排练。学生的合作、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在表演中可适当地指导,结束后恰当地评价。且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合理的评价极其关键,使得学生有满足感,明确自己的不足,便于取长补短。

对成语典故的表演,可厘清文章的层次,帮助学生步步深入,突破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除此之外,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便于学生产生求知欲及新鲜感。

(四)画成语,实现知识迁移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头脑中会有一幅幅相关画面浮现出来,教师让学生画出听到的成语,实现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另外,动物、人物、植物等大多是小学生学习的关联性成语,画成语是实现迁移的过程。从文字向图像出发,在听、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绘画表现成语的使用,可以了解他们对成语的理解程度。

例如,学生对“山清水秀”的学习中,会把流水、高山等风景画出来。画出一只乌龟与一只兔子,在小小的跑道上跑步,用于实现对“龟兔赛跑”这一成语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室中为学生举办成语画廊,增添教室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听成语,激发学生爱好

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听无疑是他们接受知识的关键行为,且在教学的时候,教师需保证在倾听中提升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习惯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很多成语来自于神话传说、历史佳话、寓言故事等,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同时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可向学生讲述成语典故,便于小学生真正体会其中的乐趣,分析思考典故。

例如,在“铁杵磨针”这一成语典故的学习中,教师先讲述故事的来历,也就是追溯其发展发生的渊源。李白玩耍中看到一位老婆婆拿着棒子般粗细的铁杵进行打磨,说是要让其成为绣花针。经李白的疑问,老婆婆回答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自此之后的李白在学习上极其用功,开始奋发图强,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在听了这些故事之后,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了解其来源,树立起坚持不懈的信念。

参考文献:

[1]欧阳鹏.多元结合,提高小学成语教学的有效性[J].速读(中旬),2016(11).

[2]刘灵芝.经典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6(4).

[3]张玉英.小成语,大魅力——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7).

[4]刘忠昌,常淑娟.诗情画意学成语——学语文中的成语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2).

[5]张爱珍.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魅力中国,2011(3).

[6]卜素珍.小学语文每日积累成语教学的体会[J].新课程(小学),2015(7).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