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1-03-17 04:00王方铃
关键词:写作教学思维导图初中语文

王方铃

摘 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作为其中的一个重难点教学板块——写作教学,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在此以命题作文《夏日的风景》为例,借助于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层级性、系统性和连接性四大特点,在作文选材、整理写作思路、安排结构和语言表達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并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夏日的风景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一种结合图形与文字于一体的新的思维模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加深记忆的效果。在运用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地、有层次地显示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一些重要的观点及事实证据。将之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近些年,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学生写作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选材雷同化,所写作文的素材不够新颖,千篇一律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平时积累较少,缺乏横向比较;再则思路不清也是多数初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全文没有整体把握或把握不全面;结构松散进而造成中心思想不突出,上下文联系不紧密;而表达不流畅的问题也影响着写作主题的彰显。针对以上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巧妙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择写作素材,构思写作思路,丰富写作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下文将以命题作文《夏日的风景》为例,借用思维导图的相关特点,攻克写作中的一系列难题,并引导学生顺利成文。

一、借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精选写作素材

在写作教学中,题意审清和中心明确之后,下一步便要考虑具体的写作内容,即写作素材的选定,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通常而言,写作范围较广,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思考,避免写作的千篇一律。但多数学生不知如何筛选材料,甚至有偏题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确定写作内容,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且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学生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联想与之相关的写作内容,在思维导图的枝干上罗列出多个分支,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深入挖掘写作素材。在《夏日的风景》一文的写作中,除时间限定在夏季,关键词便在“风景”二字。学生没有材料可写,不知写什么,缘于对“风景”的理解不够。此处的风景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既可以写一般的自然风景,也可以写人和物。具体见下图:

围绕“风景”这一关键词,借助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尽可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思考写作素材。学生可以联想到心中的一道风景线,具体可以是某类人或者某种优良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比如,辛勤工作的教师、不畏酷暑的交警以及给予自己帮助的陌生人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眼前所见回忆曾经难忘的事件,如回忆童年难忘的事,对现在仍有教育和指导意义;也可以记叙妈妈的一席话,激励着自己前进。除了抽象层面的风景,也可以描写直接看见的景,如夏季里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小的池塘,里面也有大千世界;一次下雨天气等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借用其发散性,让学生从“人”“事”和“景”三个角度出发,选择自己熟悉的、擅长的素材行文。

二、借用思维导图的层级性,梳理写作思路

确定了写作素材后,下一步就是写作构思,顾名思义,也就是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令许多学生头疼的事。初中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接触事物较少,没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因此写作思路窄化现象比较突出。为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把握重点,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层级性。在素材确定的基础之上,围绕写作中心、关键词,合理安排写作的具体内容,层层递进,即按照什么顺序写作,设计写作的重点内容。在《夏日的风景》写作中,由于思考时间有限,学生可以选取其中最容易想到的角度入手,即从“景”的角度出发。夏日的风景甚多,除了列举的几个角度,还有其他写作范围。这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喜爱的某种景象作为写作对象。在此,就以雷雨天气为例展开讨论。

当选材确定为“雨”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思考介绍雨的哪些内容呢?围绕雨具体可以写什么呢?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层级性,便能顺利地整理出写作思路。由于本环节探讨的是写作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可以确定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雨前、雨中和雨后,依时间顺序将所见之景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借用思维导图的层级性,在中心确定为“雨”之后,先写下雨之前所见的景象,如雨前出现了黑云,刮起大风,大树和小草在风中摇摆,还出现了一些自然现象,即集中叙述中心事件发生之前的景象如何。紧接着描写雨中之景,有闪电、雷鸣以及雨滴滴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即需要描写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主要是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对此进行细致描写。最后写到下雨之后的景象如何:天空是怎样的,空气将变得更加清新,大人、小孩也都开始出来散步,各种小虫发出欢乐的叫声,大地焕然一新以及路边的树木苍翠欲滴,如换了新装一般等内容。在正式写作之前,学生需要认真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如何布局内容,使得详略得当。考虑越全面细致,写作内容将更加具体充实,也有利于写作提纲的拟定,为写作结构的设置提前做好规划。

作文的写作思路通常是写作的基本架构和蓝图,通常引领全部写作过程。写作构思在写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动笔之前需要仔细思考。现今多数初中生在习作过程中,已经明确了文章立意,也选择了写作材料,但不知如何组织、细化内容,突出中心。如果在写作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的层级性,使得全文围绕一条线索展开叙述,便能很好地梳理写作思路。同时,这也体现了一篇文章的内容有无层次感和思路清晰与否。学生在确定了文章写作的大致内容,思考了写作顺序,安排好内容的进程、发展,提前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下一步将更加细致地安排写作的整体结构,巧妙设计文章的布局。

三、借用思维导图的系统性,安排写作结构

当有了一定的写作思路后,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主线写作,学生需要将写作构思加以放大,细化到文章的不同部分。具体到开头如何安排,中间段落如何体现逻辑关系,何种结尾方式可以更好地突出写作中心,即对全篇文章有整体的、全面的把握和布局。对于初中生来讲,在大脑里构建写作结构,进行谋篇布局的操作,表达完整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通常会出现结构混乱,段落间关联性较弱,没有重点突出的问题,很难得到较高的分数。而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对写作内容完整地、成体系地简要梳理。考虑到枝干间的上下关系,段落间要做到上下照应,全文呼应。安排合理写作结构,才能有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散,充实写作内容,这在思维导图的不同模式中都能体现。不论何种形式的思维导图,都根据写作思路做了全面的考虑,组建好写作的整体框架。思维导图就像作文的写作脉络,它能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层次关系以及帮助学生进行内容的延伸。在分析《夏日的风景》作文题目时,明确了写作中心“雨”和安排好写作的大致思路之后,学生需要更加细致地突出写作的重点部分。对此,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系统性,系统、全面地布局文章结构和安排详细的内容。具体可以参考下图:

初中階段大多考查记叙文写作,对《夏日的风景》一文也可采用记叙文文体写作。思维导图中利用色彩区分、线条粗细等,使得文章的同一层次包括哪些内容一目了然。用醒目的颜色突显主要内容,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方便学生按照导图呈现的内容逐步完成写作。借助思维导图的系统性,设计文章的内容结构,开头、结尾和中间主体内容如何安排,都能在思维导图中得以体现。围绕中心“雨”写作,文章开头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导入,如开门见山地叙述天气闷热,有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也可以运用拟人手法,如“六月的天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当然,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表明此刻的天气状态。无论哪种开头方式都有同样的表达效果:为下文写下雨做铺垫。紧接着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需要学生着重叙述的内容,在构思环节已经展开分析了,这里不再赘述。通过思维导图的呈现,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段落层次的分布,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详略的处理。而文章的结尾也有很多处理方式,如首尾呼应,再次点明文章中心;也可以采用自然收束式,直接表达情感,雨后心情变得放松、美丽。当然,也可以借用修辞表达情感。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安排文章的写作结构,布局整体内容,方便学生按照写作思路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借用思维导图的连接性,优化写作表达

写作中,学生明确了立意,安排好写作结构,思路清晰,却不一定就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除了内容上的充分和具体,语言表达上也同样需要巧妙设计和使用。思维导图除了几个显著的特征以外,也具有连接性。通过箭头、线条和颜色等将有用的信息按照写作思路进行有序排列,在一张图上展示所有关键信息。如下图所示:

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有助于突出写作中心的内容进行集中整理。针对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果想要突出夏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学生可以考虑使用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和形象即可。而文章的重点部分,例如对闪电、雨滴以及空气等内容的描写,可以进行细致描绘,使得内容更加充实具体,语言流畅自然。至于结尾部分,如果采用自然收束式,可以参考导图中的语句表达,直接抒情。因此,利用思维导图的连接性,可以将写作内容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段落之间不是孤立、无关联的,而是通过线条、符号围绕一个写作中心,衍生出多个分支、子主题。对于主要内容的介绍除了记叙的表达,也可适当加入各种描写方法,在导图上可以看到材料、内容和中心之间的联系;开头和结尾加入抒情表达,文章就更具文采,文学气息较浓。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提示学生,文章不同位置使用何种表达方式效果更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作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有很大比重,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说阅读是输入、吸收,那么写作就是一种输出和表达。表达是由着自身思考、构想而来,最终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将观点及情感表现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文字都是在时间先后的序列中表达内容,往往无法同时呈现诸多内容,并发展内容之间的关系。但如果语文写作教学能配合图像组织,便可弥补这个缺失。因此,写作内容的表达在思维导图的助力下,将更有序地进行,使用多种表达方式,突出写作中心。

当然,思维导图的运用现在仍属于探索阶段,其运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为图而图”,只注意外表的美观,忽略了内容的关联性;对思维导图的特性了解不够深入,没能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思维导图毕竟不是万能方法,在写作教学指导中,需要联系其特征,找到合适时机并加以运用,突出关键词,合理分支,细化要点,强化重点环节指导。今后,思维导图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也将越来越广泛,除帮助学生选材、整理思路等,还能进一步提高其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邓育香.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0(30).

[2]李楠.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用性初探[J].魅力中国,2020(9).

[3]孙易新.思维导图法应用宝典(修订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思维导图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