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

2021-03-18 09:23钟平
高考·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微课程课程教学高中地理

钟平

摘 要:为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效果,本文对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简述了微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从选题、设计与制作三个方面,分析对微课程的制作步骤;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探讨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

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进一步创新探索谋求发展,加强对多种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微课程便是这样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高中地理教师应就微课程辅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出高质量的微课程视频,助力学生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一、微课程简述

微课程的雏形,最早可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我国教育领域所热议的微课程,其概念更多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Penrose在2008年首创[1]。近年来,国内教育领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已经有了突出的进展。焦建利教授指出:微课程就是以细讲某一知识点作为目标,以短小精湛的视频作为主要媒介,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视频。整体而言,微课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用时短

当前,对微课程的应用,更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旨在强化学生对某一课堂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因此,为保证微课程能够在课堂中流畅地融入,教师在设计时,应重视对时间的把握。一般来讲,微课程的用时应保持在3至5分钟之内,最多不超过10分钟,避免为学生的视觉驻留带来过多消极影响。

(二)容量小

对微课程的设计,最理想的形式为只选择一个知识点展开细讲,若此知识点较长,教师也可将这一知识点再细分为多个知识点,将每一个细分知识点制作成一节微课。

(三)设计精湛

微课具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也应格外重视融入一份独特的匠心,像设计课堂教学一样展开设计,把握好导入、设问、思考、结束等多个环节。在讲解知识点时,教师也应合理组织教学语言,尽可能以语速适中、语音优美、语句精练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感知。

二、微课程制作步骤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应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增强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要点,作为课程教学所遵循的基本理念[2]。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及国内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教师应重视对国内优秀课程资源的研究,以及对优秀微课课例资源的借鉴,依据相应的步骤,有条理地完成对微课程的制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科学制订微课主题

在设计微课程时,教师应保证其在内容上的精确性,尽可能运用精练的语言,突出地理知识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疑点作出分析,以列清单的模式,完成对微课程的选题。

(二)合理展开微课设计

对微课程的设计,实际上等同于对信息化教案的制作,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新对教学内容的展现方法,做好对课程教学结构的调整。例如:教师可在设计的过程中,以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课后问题为分支,作出细致的安排,引领学生在观看微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此外,将经典例题应用于微课程设计,也具有不错的效果。教师可将一些学生易错的习题,有针对性地融入微课程设计中,同时做好对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设计,加强对核心地理知识、方法的总结与探讨,以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思考。

(三)精心完成微课制作

微课程的制作,对教师操作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制作微课程时,教师应尽可能保证视频的质量。例如:为提升知识内容的醒目性,教师可运用不同的颜色、线条,以及丰富的符号、图形,标注知识的关键信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具条理地掌握知识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此外,教师也可将课堂录像视频融入微课程之中,或者通过添加字幕的方式,提升微课程制作的规范性。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多种版权保护技巧,保护自己的视频制作版权。

三、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1.以微课视频,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成长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了大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也不例外。通过互联网搜索可以发现,网络上的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内容相当全面,同时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很快,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在微课程教学出现前,对于网络上这些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教师往往是没有充足的时间观看的,因此,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都会直接下载网络上其他教师的优秀课件,经过简单的加工便变为己用,这种课件制作方法,其实对教师教学创造力的提升没有很大的帮助,长期采用这种手段教学,难以培养出具有较高创造力的新时代学生。

但在微课程教学出现后,上述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湛的特点,针对性很强,一般为优秀教师的经典作品,能够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备课资源。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短时间内,通过研究网络上其他教学同仁的微课作品,找到大量的教学资源,取其精华,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这就犹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顯然能够快速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个性化课堂的发展带来充足的支持。

2.以微课视频,彰显教学创新,体现课堂个性

对微课视频的制作,要求教师选择更为科学、合理且精湛的教学内容,精心完成课程设计,得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会被有效地彰显出来,同时课堂个性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3]。

以教学“日界线”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为例。这部分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不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有着一定的差距,为教师的高效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教师可通过对微课程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应活用问题导学式的教学方法,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展开思索。例如:在微课程开始,教师可营造如下的问题情境: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比姐姐大一天,这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带动学生的思索;接着,教师依次提出如下的问题并逐步展开讲解:什么是日界线?日界线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最后,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微课程的知识内容后,教师可在视频中插入一个提高性的问题:结合上述知识内容,说明180O经线地方时与全球新旧一天的比重的关系。在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问题链的导引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对地理知识内容,展开深入地思考与探究。此外,这种微课程教学方法,还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能够简洁地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以微课视频,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主要为教师做主,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被动,主动性与独立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实际上,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学生自己最为清楚,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识内容上更具学习兴趣、怎样学习更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以及自己在学习上的难点是什么。教师可运用微課程教学法,助力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展开自主学习,也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借助微视频,提前预习或反复学习,直到真正掌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此外,运用微课视频助力地理教学,还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受到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学生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对微视频的学习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直接暂停,待深入思考后,再继续观看,这种便捷性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此外,教师对微课程的合理应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引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深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这与新课标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要求是相符的。

2.以微课视频,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有所不足,其教学设计,更多是参考了班级中全部学生的整体学情,而非学生的个体学情,对学生个体情况的照顾不足,最终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地理学习“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尖子生营养不良,学困生消化不良。而微课程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如上问题。

具体而言,微课程的应用,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教师可设计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群等平台中,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观看[4]。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其在课余时间,针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反复观看提供机会,对于尖子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其针对较有深度的问题,展开拓展学习,不断挑战自我。例如:对于“宇宙中地球”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尖子生往往对更深层次的天文地理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设计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总之,通过对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且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知识点展开反复的学习,就那些对自己而言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知识点,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显然有助于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

此外,教师也可在实施了上述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微课程,打造更为完善的师生互动纽带。具体而言,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资源,微课程更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访问与检索,能够让师生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及时完成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会再出现以往那种碍于面子不敢问老师的情况,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展开第一时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师也可针对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结束语

对于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教师应重视其内容的精炼性,做好对时间的控制,同时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让其能够为地理课程教学带来良好的辅助作用。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借助地理微课程视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微课程学习,做出更具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小萍.让“微课”融入地理教学中: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129-130.

[2]凌夏.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36):148.

[3]熊文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实施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51-52.

[4]张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8):51-52.

3083501908267

猜你喜欢
微课程课程教学高中地理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