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度学习角度谈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2021-03-18 09:23张松
高考·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转变深度学习高中地理

张松

摘 要:深度学习是相对于以往浅层学习而言的,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下,传统的浅层学习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与课改需求,深度学习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热点,深得广大师生的共同关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从深度学习角度出发,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深度学习角度谈高中地理教学方式该如何转变,同时罗列出一系列个人看法。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地理;教学方式;转变

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高中教育体系中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不过知识难度相对较大,涉及的地图种类与知识较为复杂,只依靠浅层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很难保证学习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应基于深度学习角度转变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与研究地理,改善他们的学习质量。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起深度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知识同初中相比,无论是深度还是难度均有所提升,如果仍然采用初中时期的读背方式来学习,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还感到地理知识难以理解,极易遇到困难与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容易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是厌学情绪,引入深度学习就相当有必要。这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挂图、图片、视频或者动画等手段,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激起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兴趣,同时辅助他们理解知识。

例如:在展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幅从太空中看地球的图片,搭配导语:地球真的会发光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明亮的?这与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大家对地球有什么了解?初步营造情境,鼓励学生结合个人认知交流对地球的了解,借势引出新课,激起他们进行深度学习的兴趣。接着,教师简单讲述天体的概念和常见类型,教授学生运用“三看”法判断天体,即为一看位置,二看实质,三看运转,然后运用三球仪,带领他们使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现象,使其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随后教师继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直观、生动地情境中学习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太阳系结构及各大行星的特点。如此,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化,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知识理解难度,让他们轻松掌握新知识。

二、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抑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均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材中就有不少生活化元素,而且生活中地理现象更是广泛存在。针对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要想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自然离不开生活化资源的辅助与支持。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需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围绕所授知识搜集、准备一些相应的素材,把握好两者之间的衔接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让他们理解得更为透彻。

此时,在“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导语:大家想一想,在周围的大气中,除纯净的空气以外,还有些什么物质?提示学生结合课本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讨论问题: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除氮和氧以外,还有哪些气体呢?分别有何作用?使其结合生活常识及化学、生物、物理知识展开交流与回答,实时补充与完善,帮助他们初步了解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及作用。接着,教师询问: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又有什么作用?指引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总结答案,水汽与固体杂质在天气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汽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常见天气现象,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与释放,直接影响地面与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随后教师给出有关大气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材料,带领学生研究对大气的影响,让他们深度学习。这样教师密切结合生活实际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可以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还能够增进地理课堂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其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坚持深度学习原则,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深度学习已经达成共识,为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相当重要,使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活化他们的思维,从而深度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具体来说,高中地理教师需坚持深度学习的原则,结合课本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颇具深度的问题,最好是多个问题组合而成的问题链,这些问题既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其产生引人入胜的感觉,维系他们的学习与探索兴趣。

比如:在讲授“地球的圈层结构”过程中,教师谈话导入:地球并非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那么各个圈层是如何划的?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展开思考,使其发现同固有认知存在冲突,引发他们的求知渴望。接着,教师讲述:鸡蛋由蛋壳、蛋清与蛋黄三层构成,地球内部又有几个圈层?由于不能像鸡蛋那样切开,该如何知道?学生讨论与回答,引出地震波的技术,随之提出问题: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人类是否还有其他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信息?使其探究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方法,随后教师慢慢提升问题层次,引领他们深度学习与探究地球的圈层结构相关知识。在本节课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層层递进、步步深入地学习新课,使其始终保持求知心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深度学习地理知识,并增强他们的记忆效果。

四、采取小组合作模式,提升深度学习成效

对于深度学习角度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学生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主动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观念,明确与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为其创造与提供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与思考空间。由于高中地理知识难度较大,深度学习是必然,不少学生仅靠个人很难能够顺利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就需采取小组合作模式,以任务或问题为驱动,组织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思索与探讨,使其在互帮互助中突破障碍,提升深度学习的成效。

在这里,以“气象与水文灾害”教学为例,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洪涝灾害的危害视频,展示“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简单讲述洪涝灾害的概念,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一起看图指出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使其从气候、地形等因素合作探讨成因,并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洪涝灾害所产生的危害。接着,教师给出自然灾害的概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如何判断某种现象与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让他们知道自然属性是指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指的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使其了解自然灾害的实质。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合作分析雨涝的原因,即为:大、暴雨、持续降雨—洪水泛滥、下渗困难—排水不畅—形成雨涝,随后指导他们一起分析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探究干旱的成因、危害、分布区域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提升深度学习的成效。如此,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各自的见解,使其思维发散摩擦、碰撞与交流,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过程,促使他們通过深度学习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升华学习效果。

五、科学开展实践活动,强化深度学习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师生双方的共同追求,针对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内容,而是要敢于走出教室和校门,来到社会与大自然之中,为学生提供亲身接触地理知识的机会,使其观察与研究身边的地理现象,增强他们的地理认知。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以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为前提,科学开展课下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探索周边地理,使其积累更多地理学习经验与技巧,强化他们的深度学习效果。

举个例子,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中,课堂上,教师结合实例带领学生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即为: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导致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其从人文与自然两个角度总结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让他们从思想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课下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调查周围存在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或海洋污染等,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使其通过实例分析感悟人地关系,树立科学地人地协调观,以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并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这样教师围绕课内主题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实现课堂上下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使他们进一步认知地理现象及规律。

结束语

深度学习是契合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方向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深度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的特征与规律精心制订教学规划,科学合理地设计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案,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深度学习,使其一起研究地理现象,切实体会到地理学科的魅力与精彩,继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向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9):124-125+128.

[2]丁恩进.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初探[J].知识文库,2021(5):45-46.

[3]李偏.基于交互平台的高中地理深度学习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3):55-56.

[4]黄燕鸣.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与实践[J].高考,2019(33):107-109.

[5]王乔.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7-8.

本文系福建省连城县第四批骨干教师工作室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工作室《高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课题成果。

3078501908249

猜你喜欢
转变深度学习高中地理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